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監控視頻直播別忽略了保護的本義

作者:堂吉偉德

多地學校監控視頻直播引熱議, 誰有權監控我的隱私?“左下角的那個女生, 別玩手機了。 ”“都打下課鈴了, 老師還不下課。 ”近日, 一家名為“水滴直播”的視頻直播平臺上出現了全國多地校園視頻監控的直播畫面, 被直播的場景包括教室、食堂、操場甚至宿舍, 清晰的畫面和聲音讓人仿佛置身校園中, 網友還能對直播留言點評。 監控視頻能不能直播?誰來管理被直播的監控視頻?公眾隱私怎樣保障?這些問題引發社會熱議。 (5月11日《中國新聞網》)

爭議的焦點在於, 包括部分線民認為, 平臺直播學校監控視頻沒有侵犯隱私。

其因在於一是主動上傳, 二是學校屬於公共場所, 不像私人場所那樣具有隱私性。 如果視頻是安裝在自己家中屬於隱私, 把老師和其他學生都能看到的視頻公之於眾, 就不屬於隱私的範疇。 不過, 這種說法看似有理, 實則對隱私及隱私權的狹隘性理解。

所謂隱私, 顧名思義, 隱蔽、不公開的私事。 其間既有主觀色彩, 也有客觀要件。 簡單來說, 個人有對保護自己個人資訊的訴求, 而其他人也應當尊重這種訴求。 如果當事人不願意公開自己的資訊, 未能主動公開或者授權, 其他人都不應公開。 平臺直播的視頻來源於主動上傳, 這屬於視頻錄製者私人的事, 簡單的說是學校或者部分從業人員所為,

並非每個個體的真實意願, 也沒有徵求他們的意見。 如果其間有一個人不願意公開, 要麼不能公開, 要麼基於隱私保護的要求而作出相應的技術處理。

更何況, 學校監控中所涉及的群體主要是未成年的學生, 從未成年人保護的角度出發, 都有必要對其隱私給予保護。 新聞媒體在製作新聞報導之時, 基於對未成年人的保護, 也往往會對當事人的畫面和名字作出處理。 直播平臺以“主動上傳”作為理由而公開直播, 把課堂上的局部性監督公之於無邊的網路, 已涉及到隱私的公開暴露。 在隱私保護訴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 這樣的公開直播極不合適。

電影《楚門的世界》中, 男主楚門的一切都被直播於眾, 然而他自己對這些卻渾然不覺。

把學生的學習點滴給予直播, 把病患的一切對外公開, 把機場車站的一切對外放映, 個中的每個人都成了《楚門的世界》中那個暴露者。 人畢竟不是大熊貓, 不能因為大熊貓可以直播, 就認為人的一切都可以對外。 如果連隱私的概念都沒有搞清, 直播的性質跟快遞公司公開使用者的個人資訊如出一轍, 何以公開信息就會被視為作惡, 而直播視頻就認為並無不妥, 認知上的偏差與標準上的分化, 或是隱私保護沒有採取“零容忍”的主要原因。

公安部發佈的《公共安全視頻圖像資訊系統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 特別強調了公民隱私保護問題。 徵求本人意願並經過嚴格的程式審批, 應當是視頻被合理利用,

個人隱私被依法保護的實質性要求。 若非如此, 則隱私保護的現狀就難以改善, 並隨著監控技術的擴大化和普及化, 面臨日益嚴重的保護危機。 若再加上“商務調查”、“人肉搜索”的興風作浪, “網路沒有秘密“則讓人細思極恐, 這樣的局面也將形成互傷的公地悲劇。

如此看來, 要想真正改善隱私保護的現狀, 當從多個方面入手。 首先應當加強隱私保護的公共宣傳, 提高公眾的認知與見解, 並因為自利而強化公利;其次要補強法律短板, 改變無法可依和無以保護的局面。 應加大規範公共場所攝像頭的安裝、維護和利用, 對其採集的資訊應由專人管理, 對資訊的利用應當經過專門程式。 再次, 當加大對違法使用視頻和侵犯隱私行為的打擊,

對諸如網路直播這樣的灰色行徑當果斷制止。 教育不是真人秀, 學生不是被圍觀的楚門, 無論是隱私保護, 還是人格維護, 都亟待獲得免受傷害的保護。 (堂吉偉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