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堂有羽:如何給新手推薦球線?

天堂有羽/文

”我想買把某型號的球拍, 請問適合穿什麼線?多少磅?“

這個是我平時最害怕遇到的問題之一, 因為這個問題裡面, 只有球拍球線與磅數, 沒有談及使用者的任何特點, 只有物, 沒有人, 發問者不知道迷失為何物, 而我迷失在問題裡面。

玄鐵重劍前輩曾經回答這個問題比較直接:我也不知道你應該穿什麼線, 多少磅, 除非你跟我剛好都在同一個球館, 而你剛好又能在我面前打一打球讓我看一下你的具體水準。

對, 就像秋葉前輩在《不要等到畢業以後》一書裡面說的一樣, 當別人問他類似的問題的時候,

他經常抓腦袋想:這人誰?跟我很熟?

但這又是幾乎每個新手都會問到的問題, 因為他們也不清楚自己的特點, 他們還需要一點時間與經歷去體驗“球拍-球線-穿法-磅數”這些不同要素組合後的不同手感, 並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方案。 他們也需要一點時間去學習溝通的技巧, 特別是在發問方面。

而我能做的, 就是儘量讓他們知道以下幾點:

1, 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你自己, 沒有一個球線與磅數方案是能夠相容所有人的;

2, 但新手確實是有共性的, 比如, 都應該把彈性放在第一位考慮, 不考慮彈性的老手, 自然是不會問出這個的問題的;

3, 就像你不知道哪個餐廳好, 就挑哪家人最多就進哪家, 不保證絕對正確,

但至少保證錯的機會少一點;

4, 就像你不知道哪款車好, 就挑最均衡的那款, 標新立異的什麼smart, mini那些特型車最好不要一開始就碰。

於是我的推薦步驟一般是:

1, 第一原則是以人為本。

球線與磅數是配人用的, 不是配拍用的, 不要太早就定性某球拍只適合接某種線與某種磅數, 這樣會消磨你自己的可塑性, 所以第一原則就是球線要適合用拍者, 但可惜因為資訊不對稱, 這一點要達到目的不容易。 所以有人說, 經常打球的資深穿線師是個寶, 他自己本身打球就經常能檢驗出手感與球拍球線磅數的關係, 另外他只要看過你打過球, 那資訊就基本對稱了, 那球拍, 拍線, 磅數, 聽他的建議, 一般都不會錯;

2, 第二原則是跟隨銷量。

為的就是減少出錯概率原則,

像找人多的餐館一樣, 選銷量最好的球線與彈性最好的磅數, 就這個原則而言, 答案非常明瞭, 世界銷量第一的球線:Yonex BG65, 這條球線彈性最好或者最適合新手的磅數大概是:男22-24 女21-23磅;

3, 或者找性能最均衡的球線, 也即最為萬金油的型號,

如BG65TI, 你可以說他性能全面平庸, 但不能忽視他全面發展, 剛好適合那些還不知道自己所謂的技術特性是什麼的新球友;

4, 第三原則是:性能放大。

如果拍主特別強調他買的球拍的型號, 以至於讓人感覺到球拍最重要, 他自己怎麼樣無所謂的話,

就滑向了第三個原則:放大原則, 即球線要能放大球拍的性能特點, 比如YY性能座標在第一象限的球拍的特點是, 頭重杆硬框硬, 適合下壓進攻, 為了放大這個特點, 選硬系線比較有利, 如BG80線;

5, 第四原則是:適當回歸。

如果拍主擔心自己做為新手, 怕用不動球拍的話, 就滑向第四個原則:回歸原則,即球線要能幫球拍的性能往原點回歸,即加大適合面,減低球線的門檻,還是上面的第一象限的球拍,推薦選軟系線,粘一點的線比較有利,如中低磅用BG66系線,中高磅用BG68TI線,想衝擊頂級就CBG200。

最後,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有些學費是一定要交的,但不會白交,因為你至少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定下了一個性能基準,下次再買拍,穿線的時候,就能根據這個基準值來微調了,比如,你終於可以自信,也可以給商家信心的說:我上次拉了BG65線,24磅,打著還可以,有點軟,你覺得我是應該選一條硬一點的線,還是應該再增加幾磅? 當你這樣發問的時候,商家一定會覺得你不再是新手了,至少,你已經懂得一個溝通的技巧:多讓對方做判斷題或者選擇題,不提開放性太強的問題,如果對方夠專業的話,他搞不好還會主動把你的情況再總結一遍,給出一個方案3。

另外,補充點題外話提醒羽毛球新手,就是羽毛球耗材要常換。我最不理解的一個情況是,把耗材當固件用,多年不換,比如手膠,不用到往下掉渣子露出最裡面的網布就不甘心,比如膠粒,用到四面八方開花的時候也沒得到更換。我當年也特別節省手膠,結果一次擊球手滑飛拍把球拍摔成兩截,後想一想,那一支球拍得夠我買多少條手膠用多少年,真是“死雞吃貴過活雞”,至於膠粒,某天你要發現因為膠粒強度不夠讓球拍發生塌陷的問題的話,情況同上。 另外拍線,也不建議太節省,可以對比一下更貴的場地費用與球費,還有你自己的時間成本,如果因為拍線拉低了手感值,而讓這些更貴的費用沒有發揮出更大的效用的話,那省這一條線也是不理性的。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就滑向第四個原則:回歸原則,即球線要能幫球拍的性能往原點回歸,即加大適合面,減低球線的門檻,還是上面的第一象限的球拍,推薦選軟系線,粘一點的線比較有利,如中低磅用BG66系線,中高磅用BG68TI線,想衝擊頂級就CBG200。

最後,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有些學費是一定要交的,但不會白交,因為你至少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定下了一個性能基準,下次再買拍,穿線的時候,就能根據這個基準值來微調了,比如,你終於可以自信,也可以給商家信心的說:我上次拉了BG65線,24磅,打著還可以,有點軟,你覺得我是應該選一條硬一點的線,還是應該再增加幾磅? 當你這樣發問的時候,商家一定會覺得你不再是新手了,至少,你已經懂得一個溝通的技巧:多讓對方做判斷題或者選擇題,不提開放性太強的問題,如果對方夠專業的話,他搞不好還會主動把你的情況再總結一遍,給出一個方案3。

另外,補充點題外話提醒羽毛球新手,就是羽毛球耗材要常換。我最不理解的一個情況是,把耗材當固件用,多年不換,比如手膠,不用到往下掉渣子露出最裡面的網布就不甘心,比如膠粒,用到四面八方開花的時候也沒得到更換。我當年也特別節省手膠,結果一次擊球手滑飛拍把球拍摔成兩截,後想一想,那一支球拍得夠我買多少條手膠用多少年,真是“死雞吃貴過活雞”,至於膠粒,某天你要發現因為膠粒強度不夠讓球拍發生塌陷的問題的話,情況同上。 另外拍線,也不建議太節省,可以對比一下更貴的場地費用與球費,還有你自己的時間成本,如果因為拍線拉低了手感值,而讓這些更貴的費用沒有發揮出更大的效用的話,那省這一條線也是不理性的。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