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圍場“皇家獵苑小鎮”打造北方國際“秋獮”文化城

走進圍場哈裡哈鄉三義號村二組, 在青山綠樹掩映下, 一幢幢民房依山而建、錯落有致, 滿族特色的門樓、白牆灰瓦的民居、古樸典雅的庭院, 儼然一幅花園式的生態田園景象。

“以前我們這的房子是這個鄉最破的, 如今經過政府的改造, 我的房子最起碼還能再多住20 年。 美麗鄉村建設讓我們農村美如畫!”李景林說。

工作組僅用了37 天, 就基本完成了二組初步整體改造工程, 在全市美麗鄉村建設觀摩中居全市第一位。

白牆灰瓦小橋流水人家, 古樸的村莊在綠樹鮮花的掩映下如詩如畫。

三義號村是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依託木蘭秋獮文化以“皇家獵苑”為主題,

構建“木蘭秋獮·皇家獵苑”美麗鄉村精品片區建設進程中所勾畫的濃重一筆。

該縣按照“一環五線六鎮多節點”建設佈局和“一城十鎮百村”的建設目標, 全力攻堅, 力爭用五年時間, 努力建設“環境美、產業美、精神美、生態美”的美麗鄉村。

重規劃“五村聯建”, 打造“木蘭秋獮·皇家獵苑”精品片區。 整齊劃一的農居、乾淨整潔的村道、美化一新的休閒廣場……短短幾個月時間, 三義號村就從“環境最髒、條件最差、位置最偏”的貧困村成為全市美麗鄉村建設觀摩中的第一村。

“家裡現在和原來真的大不一樣。 安上了污水淨水器、改了廁所、改了廚房、改了洗漱間, 現在啥都有了。 ”宋金學、呂國華夫婦一談到家裡的變化,

笑得合不攏嘴。

變化的不僅僅是宋金學、呂國華的家, 這個小村莊33 戶家庭, 從房屋改造、村莊綠化美化、道路硬化、廣場打造等方面煥然一新。

優美的田園風光、乾淨整潔的村莊環境、滿族風情的民俗文化, 是美麗鄉村的基石。

該縣突出滿族元素符號、體現滿族特色, 以印象三義號、扣花營滿族民俗文化村寨、哈裡哈精品民宿、八十三號皇家獵苑小鎮為主題, 把三義號、扣花營、哈裡哈、檯子水、八十三號5 個村25 個營子作為美麗鄉村精品片區實施五村聯建, 打造皇家文化品牌。

為實現高品質規劃, 圍場依託北京清華設計院、北京博地瀾屋建築設計公司、承德規劃設計院, 對區域空間佈局、功能定位、項目謀劃、景觀風貌、設施配套進行了規劃設計。

“木蘭秋獮·皇家獵苑”精品片區定位於4A 景區建設目標, 力爭通過三到五年的集中打造, 把美麗鄉村建設成為皇家秋獮文化聖地、水源涵養生態寶地、滿蒙民俗特色美地、京畿戶外康養基地、美麗鄉村生活福地。

強基礎“五位一體”, 建設國際秋獮文化與休閒旅遊融合新園區。 從三義號村出發, 沿著伊遜河水一路前行, 整齊劃一的滿族大院、寬敞的街道、明亮的街燈, 一個個村莊猶如一朵朵盛開的鮮花鑲嵌在木蘭大地, 讓人陶醉、讓人嚮往。

建設美麗鄉村, 要在生態美、環境美、產業美、精神美這“四美”上體現。 該縣實施“五村聯建”, 將美麗鄉村、扶貧開發、民俗文化、鄉村旅遊、山地綜合開發形成“五位元一體”的建設模式,

按照“一核一心兩帶三組團”佈局, 重點啟動實施33 個專案, 力爭把哈裡哈鄉建設成為國際秋獮文化與休閒旅遊的新園區。

經過改造的扣花營村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景色迷人, 成為了河北省首批“健康村”。

“我家裡改造了10 間房屋, 共500 多平方米, 如果沒有國家的好政策, 我自己真的改不了。 ”扣花營村村民邢國林說。

扣花營村重點實施了滿族特色村寨建設專案, 改造滿族民居68 戶, 431 間。 同時規劃建設滿族文化中心、村民服務中心、旅遊接待中心三個專案。

“木蘭秋獮·皇家獵苑”美麗鄉村精品片區的推進, 使得哈裡哈鄉“五村聯建、五位一體”, 實施了六大工程、33 個重點專案, 目前完成投資1.5 億元, 成為圍場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旅遊結合的最佳樣本。

一路一特色, 一村一景致。 圍場有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實施“12+1”專項行動, 突出“五位一體、五個結合、五個同步”, 確保七個精品村實現格局新、民居新、設施新、服務新、產業新、管理新的“六新”標準。

興產業“文旅融合”, 打造“皇家、民俗、生態”特色旅遊樣板村鎮。 進入哈裡哈鄉八十三號村皇家獵苑小鎮, 四圍的山峰相互依偎、連綿不絕。 一排排依山而建的農家小院, 精美別致, 幽雅靜謐。 山腳邊, 清澈的溪水汩汩流淌。 潔淨的水泥路, 延伸到農家。

滿族特色村寨、翠花宮、十裡畫廊、緣成寺等一些景點, 成為旅遊沿線一道靚麗風景線。

農家游、民俗游、體驗遊、休閒觀光遊……一個個旅遊項目的落地, 讓昔日的“落後村”蛻變成美麗鄉村的“精品村”。

“我家自改造房屋以後,開始搞農家遊,一年能收入3 萬元左右。”哈裡哈鄉哈裡哈村9 組村民趙禮說。

哈裡哈鄉按照“五村連建”的整體規劃佈局,新增農家遊45 戶,總戶數達到了82戶。

“村裡成立了旅遊合作社,發展鄉村遊,我們根據遊客的需求進行分配,到不同特色農戶家中就餐、住宿。”三義號村旅遊合作社社長劉建國介紹說,該村二組12個農戶加入旅遊合作社,特色農家飯菜達30 餘種。

圍場以農家特色餐飲美食、鄉村遊覽觀光、農耕文化體驗、鄉村休閒娛樂、農業科普教育等為主要內容,打造旅遊專業村,把10%左右的旅遊村農戶發展成為旅遊專業戶。2016年,全縣新發展鄉村旅遊專業戶152 戶,全年鄉村旅遊接待45 萬人次,純收入達5500萬元。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圍場人民正在編織美麗幸福鄉村夢,“家園”與“田園”“自然”與“設計”相協調,“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鄉村生態綠色畫卷正在徐徐鋪開。(郭鵬、佟建軍、寧利勇)

“我家自改造房屋以後,開始搞農家遊,一年能收入3 萬元左右。”哈裡哈鄉哈裡哈村9 組村民趙禮說。

哈裡哈鄉按照“五村連建”的整體規劃佈局,新增農家遊45 戶,總戶數達到了82戶。

“村裡成立了旅遊合作社,發展鄉村遊,我們根據遊客的需求進行分配,到不同特色農戶家中就餐、住宿。”三義號村旅遊合作社社長劉建國介紹說,該村二組12個農戶加入旅遊合作社,特色農家飯菜達30 餘種。

圍場以農家特色餐飲美食、鄉村遊覽觀光、農耕文化體驗、鄉村休閒娛樂、農業科普教育等為主要內容,打造旅遊專業村,把10%左右的旅遊村農戶發展成為旅遊專業戶。2016年,全縣新發展鄉村旅遊專業戶152 戶,全年鄉村旅遊接待45 萬人次,純收入達5500萬元。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圍場人民正在編織美麗幸福鄉村夢,“家園”與“田園”“自然”與“設計”相協調,“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鄉村生態綠色畫卷正在徐徐鋪開。(郭鵬、佟建軍、寧利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