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臺灣資深媒體人李濤:臺灣要勇敢擁抱中華文化

台海網5月12日訊 (海峽導報駐台記者 林連金 文/圖)還記得臺灣“政論節目先驅”、曾經的“政論一哥”李濤嗎?還記得他在TVBS電視臺主持的《2100全民開講》嗎?敢於針砭時弊,

而且一講就是19年, 對臺灣社會有著不小影響。 然而在四年前, “濤哥”和同為“政論名嘴”的妻子李豔秋卻離開了政論節目, 這些年他都去哪了?都在忙些什麼呢?

10日, 在一場名為“瞭解臺灣系列講座之兩岸公益行銷與社會責任實踐”的專題講座上, 李濤一改往日犀利風格, 以“關懷臺灣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的身份, 從枝微末節上, 分享了他四年來投身社會公益, 為翻轉臺灣偏鄉教育而積極奔走的酸甜苦辣。

在現場, 李濤也講述了很多真實生動的故事, 並發表自己深刻的見解, 帶領大家從另一個角度去感受臺灣的真、善、愛和中華文化在臺灣的弘揚。

臺灣最美的風景還是人

2013年離開政論節目後, 李濤有感於臺灣城鄉落差嚴重、偏鄉教育落後,

開始為翻轉臺灣偏鄉教育而奔走, 進行全台學校巡迴演講, 鼓舞老師士氣, 並鼓勵多元教學。 四年來, 他接觸了鄉間的很多人和事, 感受良多。 “現在電視上看起來紛紛擾擾的臺灣, 讓人厭煩, 但它並不是真實的臺灣。 ”李濤說,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讚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然而這些年臺灣的表現卻讓人冒出了個大大的問號:“現在臺灣最美的風景真的還是人嗎?”不過, 透過四年鄉間的真實所見所聞並用影音記錄傳播, 他依然堅信“臺灣最美的風景還是人”。

雲林北港媽祖廟旁有位六旬老者葉成豐, 是個小兒麻痹患者, 經營一家賣麵線糊的小攤子, 每天淩晨3點起來幹活, 昏倒過好幾次,

幸被救護車及時載走救治。 後來, 他兒子一句話——“爸爸, 救護車救了我們, 我們是不是也要回饋社會”, 他一下子捐出了100多萬元(新臺幣, 下同), 要知道他賣的麵線糊一碗才15元。 “我不是有錢, 但是我心甘情願。 ”到現在他還在繼續行善。

一位叫曲全立的導演, 為了給偏鄉孩子建3D電影院, 7年賣掉5棟房子, 還負債5000萬元, 他老婆哭著說他是個“可愛的傻子”。 南投親愛部落的王子建老師夫婦, 不惜傾盡所有, 只為了實現孩子們的音樂夢。 愛吃檳榔的修車老師傅呂振裕, 像瘋子一樣不怕歧視, 硬是學會英語和拉小提琴, 給偏鄉孩子帶去歡樂。

一個個真實感人的故事, 讓李濤感動不已, 他說現在臺灣網路陷入“隱善揚惡”歪風, 非常負面。 他認為, 雖是些不起眼的販夫走卒,

但卻比沒有中心思想的政客、賣弄學術卻沒有靈魂的教授好多了, “這世界需要更多的懲惡揚善”。

別讓良善主流價值住進ICU

“我不期待孩子發財, 但一定要有品格!”這是一位臺灣靠剝蚵為生的媽媽教導孩子的樸素話語, 卻讓李濤十分動容, 他驚訝於正能量往往都在臺灣鄉間迸發和發揚出來。

在講座上, 李濤特別播放了自己團隊拍攝的介紹臺灣12位紮根偏鄉的“熱血老師”的故事, “一位熱情的老師, 真能改變一群學生的一生”。 他認為鼓舞、翻轉老師, 才能翻轉學生, 這也是社會上最高的投報率。 “老師就是一鍋沸騰的油”, 別看它沒有煙和熱, 但只要把手伸到這些老師的心裡面, 撥動那根弦, 就能感受到他們不改初衷的“教育熱血”。

李濤說他現在已經完全不看那些為收視率而活的臺灣政論節目, 真實的臺灣存在於鄉間, 這些發揚著勤奮、善良、公益核心精神的, 才是臺灣社會的多數。 他認為, 這些核心精神正是源自于深厚的中華文化, 我們一直浸潤於其中, 從未疏淡, 從未改變。

但話鋒一轉, 李濤認為良善的臺灣主流價值似乎已經進入了ICU(重症加護病房), “我們自詡保留著中華文化”, 卻是怯懦, “自掃門前雪”“明哲保身”。 他說臺灣二三十年來民主化的最大副作用, 就是產生了民粹, 什麼都要抗議, 還覺得理所當然, 自我催眠, 更有人過度寵愛, 導致有entitlement(權利)無accountability(究責)的社會災難。 “現在臺灣越來越缺乏膽識, 如今敢於剖析事實、不怕被轟炸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李濤說自己最近也在熱追《人民的名義》電視劇,他敬佩大陸,能細膩、真實、全面地表現反貪,可是臺灣呢,到現在都沒有任何一部電影或是電視劇能真實地反映臺灣社會現狀,而是選擇了逃避。

做人不忘本才能俯仰無愧

在講座上,李濤跟大家分享了一個或許鮮為人知的公益活動故事。“一首動人的史詩,兩岸接力長跑創舉。”李濤說他於1989年-1995年在福特六和汽車公司任公共關係處處長,主要負責公益活動。在1992年,他向福特公司申請了20萬元美金,組織了一場從臺北到上海再到北京的兩岸長跑,當時鳴槍的還是黃昆輝(後來卻擔任過“台聯党”主席),馬英九也參加了長跑,主題則是“為兩岸中國人活力、健康、繁榮而跑”。

李濤說現在要是再組織這活動,搞不好就被戴上“賣台”帽子。但他更認真地講起了他父親在彌留之際對他的交代。他父親活到108歲,還剩最後一口氣時,把他叫到床前叮嚀道,“告訴我的孫子,你在臺灣出生是臺灣人,但是不要忘記了你爺爺是中國人,所以你也是中國人,不要害怕,不要藏在心裡”。李濤說,父親告訴他們做人一定不要忘本。

“忠厚傳家,俯仰無愧!”這是李濤家族的家訓。李濤說他母親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在他小時候,母親就常給他講忠孝節義的故事,在他腦海根深蒂固。李濤認為,現在臺灣中小學教育是“缺德”的,缺乏品德教育,而這些年又出現用權力去詮釋所有的歷史,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李濤指出,在臺北有四維、八德、仁愛、和平、忠孝命名的道路,老祖宗的品德教育要逐漸抓回來,“在臺灣,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水,是我們生存的主要依據”,臺灣青年並沒有所謂的“天然獨”,臺灣應該真心去面對中華文化,要勇敢地擁抱中華文化,和對岸一起勇敢地承擔起責任,做作為中華民族後代該做的事。

”李濤說自己最近也在熱追《人民的名義》電視劇,他敬佩大陸,能細膩、真實、全面地表現反貪,可是臺灣呢,到現在都沒有任何一部電影或是電視劇能真實地反映臺灣社會現狀,而是選擇了逃避。

做人不忘本才能俯仰無愧

在講座上,李濤跟大家分享了一個或許鮮為人知的公益活動故事。“一首動人的史詩,兩岸接力長跑創舉。”李濤說他於1989年-1995年在福特六和汽車公司任公共關係處處長,主要負責公益活動。在1992年,他向福特公司申請了20萬元美金,組織了一場從臺北到上海再到北京的兩岸長跑,當時鳴槍的還是黃昆輝(後來卻擔任過“台聯党”主席),馬英九也參加了長跑,主題則是“為兩岸中國人活力、健康、繁榮而跑”。

李濤說現在要是再組織這活動,搞不好就被戴上“賣台”帽子。但他更認真地講起了他父親在彌留之際對他的交代。他父親活到108歲,還剩最後一口氣時,把他叫到床前叮嚀道,“告訴我的孫子,你在臺灣出生是臺灣人,但是不要忘記了你爺爺是中國人,所以你也是中國人,不要害怕,不要藏在心裡”。李濤說,父親告訴他們做人一定不要忘本。

“忠厚傳家,俯仰無愧!”這是李濤家族的家訓。李濤說他母親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在他小時候,母親就常給他講忠孝節義的故事,在他腦海根深蒂固。李濤認為,現在臺灣中小學教育是“缺德”的,缺乏品德教育,而這些年又出現用權力去詮釋所有的歷史,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李濤指出,在臺北有四維、八德、仁愛、和平、忠孝命名的道路,老祖宗的品德教育要逐漸抓回來,“在臺灣,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水,是我們生存的主要依據”,臺灣青年並沒有所謂的“天然獨”,臺灣應該真心去面對中華文化,要勇敢地擁抱中華文化,和對岸一起勇敢地承擔起責任,做作為中華民族後代該做的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