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農大最新研究成果 狂犬病毒可能“藏身”野生動物

南農大最新研究成果揭示

狂犬病毒可能“藏身”野生動物

對於狂犬病, 人們一般認為, 是狗感染病毒後咬人, 導致人被傳染發病;但我國的狗身上的狂犬病毒來自哪裡?這是困擾動物流行病學多年的一個問題。 南京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免疫研究所的最新的大資料分析發現, 在我國, 野生動物攜帶多種基因型的狂犬病毒, 並成為狂犬病毒侵染犬類之前的“藏身之地”, 而且可能是病毒跨國境流通傳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項研究近日發表在國際頂級傳染病期刊《柳葉刀傳染病》。

論文的第一作者,

南京農業大學博士生檀濟敏告訴記者, 狂犬病作為動物源性人獸共患傳染病, 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 感染後的發病及死亡率幾乎為100%, 至今發病後無治療措施的傳染病。

資料顯示, 全國每年有近1000例人感染狂犬病並死亡的案例, 並且主要發生在中南部農村地區, 儘管總的病例數在逐年降低, 但是在我國的部分農村地區, 狂犬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值得注意的是, 西藏、青海等部分西部省份, 已經多年沒有報導過狂犬病感染人的病例, 但近年來又再次出現了病毒感染人的病例。 研究者們基於大資料的分析後發現, 在我國狂犬病毒毒株分佈的6個演化分支裡, 多個主要分支都含有野生動物毒株, 而在青海等地區的襲擊人的犬中分離的毒株和野生動物的分離株的親緣關係極近,

這提示, 狂犬病毒在某些地區的人中“再現”可能與野生動物向犬類傳播病毒有關。

研究還發現, 世界範圍內狂犬病毒主要分佈在7個分支, 除了蝙蝠分支之外犬源的狂犬病有六個進化分支, 而中國的野生動物病毒分離株主要分佈在其中的亞洲株、北極株、經典株這三個分支。 這意味著, 動物跨境流動使得病毒傳播途徑更為複雜。 多種基因型都存在於我國的野生動物中, 造成了防控的潛在的困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