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尼泊爾學者拉吉姆:負笈關山萬千重 廿年“取經”越西東

新華社西安5月11日電20年前, 17歲的拉吉姆從喜馬拉雅山南麓翻山越嶺, 來到中國陝西西安市求學。 從陌生到稔熟, 從相逢到相知, 拉吉姆仿佛是加德滿都來的“尼泊爾玄奘”, 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中國的20年, 拉吉姆分別獲得西安交通大學優秀博士生、優秀研究生、優秀畢業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外國青年學者研究基金, 是陜西省“百人計畫”特聘專家尼泊爾第一人。 目前, 拉吉姆在西安醫學院開展醫學研究。

西安, 古稱長安, 是聞名世界的中國十三朝古都。 萬事開頭難, 當年告別佛陀的故鄉, 這位尼泊爾少年初入長安,

感歎路途的遙遠, 感受不同文化的差異。 他驚異中國的高速發展, 更讓他後來深深愛上了這個從小就嚮往的國度。

“我在西安呆了20年, 現在已經是‘西安人’。 我住的地方10多年前周邊還是荒地, 現在已經高樓林立, 非常繁華。 第一次來中國需要在上海轉機, 現在西安到加德滿都的航班即將開通。 ”拉吉姆說, 他流利的漢語中還夾雜陜西方言, 清瘦黝黑的臉龐上始終帶著微笑。

作為醫學專家, 拉吉姆認為中國傳統醫藥與尼泊爾傳統醫藥有很多共通之處, 二者都是基於草藥等自然產品的醫療體系, 都具有悠久的歷史。 “中國有很多豐富的草藥, 尼泊爾海拔差異大, 也出產很多不同的藥材。 兩國的醫療合作有深厚的基礎。

”拉吉姆說。

“在尼泊爾, 我們還沒有同中國任何大學建立‘姊妹大學’的關係, 我真誠地希望並邀請陜西的大學在尼泊爾開設更多的醫學中心、研究中心和醫科大學, 只有這樣, 才能對尼泊爾社會、百姓和兩國未來關係產生更積極的影響, 我們可以共同合作。 ”拉吉姆的眼中充滿真誠和憧憬。

除了醫學專家之外, 拉吉姆還有另一個重要身份, 就是中尼交流的“使者”。 “當時和我一起來西安留學的尼泊爾學生一共有8個人, 但他們陸續都走了, 只有我留了下來。 ”拉吉姆說, “我喜歡中國文化, 也喜歡西安, 想為兩國交流做點事情。 ”

對尼泊爾與中國, 拉吉姆都有著深厚的感情。 2008年汶川地震, 他毫不猶豫捐款並親赴災區參與救援。

2016年尼泊爾地震, 他同樣將手頭所有的積蓄捐出, 組織起了一支100人的團隊參與救災。

拉吉姆一直致力於推進中尼民間友好交流, 在他的不斷推動下, “喜馬拉雅兩岸友好交流會”順利成立。

拉吉姆說, 中尼的友好交流源遠流長, 而“一帶一路”倡議為兩地合作帶來了新的契機。 陜西西安1995年和加德滿都市結為友好城市, 是最早與加德滿都建立友好關係的地方。

拉吉姆希望在西安這一古絲綢之路的發源地, 做更多的工作來推動兩國交流。 為此, 他現在每天在繁忙的醫學研究之外, 還抽出時間閱讀中國圖書。 他說, 這叫“充電”, 圖書中富含中國智慧, 能更好地瞭解中國國情, 瞭解“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 對周邊國家是大利好,

使他們能搭上發展的快車。 ”拉吉姆說。

“在尼泊爾還有人不瞭解‘一帶一路’, 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幾十年前。 20年間, 我走過中國的很多地方, 親眼看到了中國的文化特色和發展變化。 我願意把瞭解到的告訴尼泊爾人, 為此我做了網站, 還多次接受尼泊爾媒體採訪, 告訴尼泊爾人中國的變化, 以及中尼關係穩定發展會給兩國人民帶來的好處。 ”拉吉姆說。

在拉吉姆推動下, 2016年3月, 西安醫學院與尼泊爾國家醫學科學院簽訂了友好合作協定, 並發起成立“中尼友好拉吉姆醫學實驗室”。 這個實驗室今年10月正式投用後, 將成為中尼醫學研究領域友好合作的標誌。

“海記憶體知己, 天涯若比鄰”是拉吉姆非常喜歡的中國詩句。

“中國提出了‘中國夢’, 尼泊爾人也有自己的發展夢想。 而我的夢想就是中尼世代友好, 為了這一夢想, 我願意花費更長的時間, 付出更多的努力。 ”拉吉姆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