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身邊事之十三——一根油條要了九旬老太的命

文/辣筆老李:咬不動的果子啊

圖/網路

王老太太一輩子相夫教子, 勤儉持家, 把三子兩女都打發的成家立業, 光剩下享清福了。

老伴那年走了, 走了就走了吧, 老太太很想得開, 八十多歲的人了, 年輕時吃糠咽菜, 幹的是牛馬活, 吃的是豬狗飯, 能活到八十就相當不錯了。 因此, 王老太太也沒有多傷心。

之後幾年裡, 老太太執意自己單獨居住, 願意吃點兒嘛就做點兒嘛, 閑來無事, 和房前屋後的老鄰居說說話、撓撓牌, 倒也順心。 三個兒、三個兒媳婦得空都來巴瞅巴瞅, 送點兒吃的喝的, 接水、送柴, 老太太十分滿意, 逢人就誇兒媳婦們聽說孝順。

人們都說, 一個娘能夠養活十個兒, 十個兒養活不了一個娘。 細琢磨起來, 這話雖然不近人情, 但多少有點兒道理。 你想, 兒們成家立業後, 他們的關注點都落在自己的小家庭、自己的孫字輩上, 奔吃本穿奔花, 自家的兒子也到了蓋房搭屋說媳婦的年紀了,

對老爹老娘的重視程度就差池了;再加上妯娌事多、你攀我比, 在對待老爹老娘的顧及上總愛比少不比多, 往下疼不往上疼的現象就出現了。 說歸說, 但大面上還要過得去, 否則, 全村人和親戚朋友都瞧不起。 眼看著王老太太年屆九旬, 生活多有不便, 於是哥仨就商量輪流照顧老人, 先從老大家開始, 吃住一個月後再去老二家, 以此類推。 農村兒子多的人家都這樣, 王老太太也就隨大流吧。

問題出在老二家。 這一年麥收時節, 老太太正輪到老二家。 麥收一晌啊。 家家戶戶都爭分奪秒, 男女老少齊出動, 爭著搶著把麥子割下來晾曬打軋。 大人們淩晨三四點鐘就套上牲口駕上車, 早早地趕到地裡, 有的用鐮刀割, 有的用雙手拔, 都幹得熱火朝天;大點兒的孩子則熥饅頭、炒熟菜, 騎車子往地裡送飯。 也是快接近尾聲了, 老二家再有一天就能把麥子割完了。 因此就提前回家, 想做點好吃的犒勞犒勞掌櫃的。 剛進村, 正好有賣果子的, 老二家就買了一斤果子,

差差樣, 多吃點兒, 好讓掌櫃的有勁幹活。 果子, 學名油條, 油炸食品, 現如今小縣城的人們都注重養生, 談之色變。 可那個時候在農村也是稀罕食品, 老二家著急忙慌地把果子放下就去忙著做飯了。 一回身, 發現老太太蔫不溜丟地拿起果子就吃起來, 一邊吃還一邊自言自語:這果子忒硬了, 哪咬得動了。 憑良心說, 老二家和婆婆相處多年, 關係一直很融洽, 婆媳感情也不錯。 要怪就怪不是時候。 大忙二秋, 人們又累又急, 情緒上很容易波動。 聽婆婆這麼一說, 老二家的情緒就真波動了:咬不動就別吃了, 又不是給你買的, 是給受大累的買的。

老二家情緒一波動, 老太太的情緒也就波動大了。 當時, 老太太直眼瞅瞅老二家,

二話沒說, 悄悄地進了自己睡覺的東屋, 面對牆壁, 慢慢躺下了。 從此後, 王老太太不吃不喝, 不言不語, 誰叫也不應, 誰說也不理。 多天后, 老太太無疾而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