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資銀行引“金融活水”澆灌“一帶一路”

央廣網北京5月12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 已經成為廣泛共識, 國新辦昨天召發佈會透露, 截止2016年底, 一共有9家中資銀行在2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62家一級機構。 那麼, 我國銀行業是怎麼打造“一帶一路”資金融通骨幹的?

中資銀行如何服務“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平衡

中資銀行如何服務“一帶一路”?簡單來說, 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創新、合作和平衡。 如何創新?根據介紹, 好幾家銀行都有不少的金融創新產品, 中國銀行副行長許羅德介紹, 他們有不少創新。 “首創‘一帶一路’的主題債券,

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債券發行3次, 一共發行了76億美元, 首創‘一帶一路’人民幣匯率指數。 ”

說到合作和平衡, 從昨天發佈會的安排上, 就能看出一二。 昨天發佈會的主角是銀行業協會加上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 這四家銀行有一家政策性銀行, 一家開發性銀行, 兩家商業銀行, 說明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並重。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還坦言, 合作必不可少。 潘光偉說:“‘一帶一路’沿線的專案、資金需求量大, 期限長, 所以需要構建一個由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和國際性開發機構組成的多元的、開放式的金融服務體系, 秉承‘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 共同投資、共擔風險、共用收益。

政策性銀行和商業性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功能定位不一樣, 在支持‘一帶一路’的過程中, 要發揮其各自的優勢、特點、功能, 逐步建立功能互補、優勢特色明顯的開放性金融支持保障體系。 ”

三年多來, 中國銀行業通過銀團貸款、產業基金、對外承包工程貸款、互惠貸款等多樣化的金融工具, 合理引導信貸投放, 一大批標誌性工程相繼開工, 一系列重大專案落地開花, 涵蓋公路、鐵路、港口、電力、通信等多個領域。

中國銀行業協會:“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投資不受外匯限制

在外匯管理部門抑制跨境資金無序流出的背景下, 有聲音質疑, 如何在加強對資本外流的監管和支援“一帶一路”建設之間形成平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融資項目是否會受到外匯管制?

潘光偉對此明確作出了否認。 他說:“我們最近出臺的相關監管政策, 目的是限制一些投機性的境外投資, 比如說炒房地產或者風險度較大的並購或海外投資, 但是我們對“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投資並沒有限制, 打開的窗戶不會關上。 ”

中國進出口銀行、工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兩家銀行支持的“一帶一路”項目在外匯使用方面沒有受到任何限制, 也沒有因為資本管制影響銀行對外放款。 並且, 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專案資金需求量大、期限長, 今後還需要調動各種資源, 開展新型的國際投融資模式, 吸引國際資本支援“一帶一路”建設。

貸款增加當地債務負擔?銀行:用動態的眼光看待問題

不過, 潘光偉也特別提醒, 銀行業在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當中, 既有發展機遇, 也面臨一定的風險和挑戰。

潘光偉指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治、經濟情況不太一致, 有的企業履約還款的能力存在著不確定性, 所以有信用風險。 ”

對此, 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孫平表示, 為避免可能增加當地的債務負擔, 必須將債務的可持續建立在經濟的可持續上。 “當貸款接近上限的時候, 就把握放款的節奏, 認真評估每一個專案。 ”

國開行副行長丁向群則建議, 要用動態的眼光看待債務問題, 前期肯定會產生一些債務, 但是, 只要當地經濟發展了, 債務就能還得上。

丁向群說:“由於儲蓄、外匯存在的‘雙缺口’問題, 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起步階段都面臨著資金缺口的問題,

我們的貸款能夠彌補它的資金缺口, 並且隨著貸款專案的建設完成, 可以給當地帶來很好的效益, 對當地改善民生、提升經濟發展水準是非常有有益的。 ”

央廣短評:用金融“活”水, 澆灌“一帶一路”

我們欣喜地看到, 金融機構, 尤其是銀行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 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 但是, “一帶一路”內涵升級, 也會對金融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 金融之水必須要更“活”。

第一個層面的“活”, 就是“靈活”。 當越來越多的專案進入實質運營階段, 金融政策要對接沿線國家的法律、制度;當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向項目建設, 風險防控要有提前的預案;當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走出去, 更應該分好工、形成差異化優勢, 這些,都需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做出靈活的判斷。第二個層面的“活”是“活力”,就是要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和產出效益,“一帶一路”資金需求很大,就決定了每分錢都要用在刀刃上,而且要發揮出“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引金融“活”水,澆灌“一帶一路”,是“一帶一路”的發展之路,也是金融行業的成長之路。如何讓金融之水更“活”,更好地澆灌“一帶一路”,將是“資本走出去”要持續探索的話題。

這些,都需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做出靈活的判斷。第二個層面的“活”是“活力”,就是要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和產出效益,“一帶一路”資金需求很大,就決定了每分錢都要用在刀刃上,而且要發揮出“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引金融“活”水,澆灌“一帶一路”,是“一帶一路”的發展之路,也是金融行業的成長之路。如何讓金融之水更“活”,更好地澆灌“一帶一路”,將是“資本走出去”要持續探索的話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