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滅火用上“小火箭”,航太技術破解超高層建築火災世界難題

全國防災減災日, 我們來關注下超高層建築滅火這個世界難題。 在一項航太科技的助力下, 用“小型火箭”就能撲滅百米以上建築的大火。

5月12日是全國減災日。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超高層建築已經屢見不鮮。 但是, 由於消防設備的局限, 100米高層火災, 一直是世界難題。

曾經, 即將建成的央視配樓由於燃放煙花爆竹樓頂部發生火災, 站在高處, 幾乎全北京都能看到滾滾濃煙。 消防部門動用了98米舉高車, 這也是目前全國最高的消防舉高車, 但是水仍然噴不到150多米高的大樓上部。 在27個中隊、85輛消防車的努力下,

最終把大火撲滅, 但火災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

很多國家都在積極研發解決高層、超高層建築火災撲救難題。 在“我國自主研發的航太科技”專題刊媒惠論壇上, 中國航太科工二院二〇六所軍民融合總體技術研究室工程師劉海平介紹了二〇六所開發的一台高層救火“神器”——投彈式高層建築乾粉消防車, 利用滅火彈來擊滅高層火源。 目前, 這輛消防車已經正式投入北京呼家樓消防站使用。

▲投彈式高層建築乾粉消防車

高層救火“進不去”、“展不開”、“夠不著”

“那一年央視著火, 燃燒了將近6個小時, 雖然動用了98米的雲梯車但還是比較費勁, 從那時候, 我們就想研發一種專門解決高層、超高層建築火災的裝備。 ”劉海平說。

據統計, 我國2015年10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數量2988座, 年平均增長率為15%, 預計到2020年超高層建築數量將達到6000座。

近些年來, 高層火災頻發, 2007年, 上海國際環球金融中心大火、2011年瀋陽大廈發生火災、2013年天津南開區華苑鑫茂科技園失火等等。 高層和超高層建築發生火災時,

由於建築物內有各種豎井、外層包圍著玻璃幕牆, 非常容易形成煙筒效應, 會加劇驗貨迅速蔓延, 垂直蔓延速度可達3至4米每秒, 超高空間最快達能達到8米每秒。 而現有的高層滅火技術大多用直升機往下撒乾粉或者噴水, 而且直升機也無法靠近火源, 螺旋槳的風力還可能加大火勢。

目前, 針對1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救火依舊主要依靠消防舉高車, 以芬蘭的博浪濤舉高消防車為例, 車本身體態龐大, 高度四米, 寬度在工作展開狀態8米, 長22米, 繁華的商業街和社區進不去;最大高度只有101米, 現場展開需要20分鐘時間, 超過300米高的大樓幫助非常小。 可以說進不去、展不開、夠不著, 即便低一些的樓層可以使用雲梯, 展開雲梯就需要十幾分鐘時間。

所以, 高層建築滅火一直是一個世界難題。

▲目前高層滅火普遍採用的還是荷蘭消防高舉車

5月2日, 內蒙古大興安嶺畢拉河北的大河林場發生火災, 消防員立刻趕來營救。 在現場, 部分官兵操作著一種小型的紅色設備進行滅火,

它的形狀類似小寫字母“b”。 令人奇怪的是, 這個設備並沒有接水管。 不用水, 它用什麼滅火呢?答案是——風。

這就是風力滅火機, 它由3部分組成——滅火部分、汽油機部分和操作部分。 其中, 滅火部分是風力滅火機的核心元件, 包括產生風的離心式風機和引導風流動的風筒。

北京林業大學的俞國勝教授告訴本報記者, 它的滅火原理與風吹滅蠟燭一樣。 具體來說有兩方面, 一是用高速、強制的氣流吹散燃燒物產生的火苗和熱量;二是強風可讓著火區域暫時缺氧, 從而雙管齊下起到滅火作用。

它不是科技新生兒。 中國早在20世紀80年代, 就開始使用風力滅火機了。 “如今, 它已經成為森林消防最常用的設備之一。 基本上每一個森林消防單位、林場、林業局、森林武警都配備了風力滅火機。 ”俞國勝說。

風力滅火機使用的是由機油和汽油構成的混合油。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配備的是二衝程汽油發動機,不能存放機油,所以只能直接將機油加入到汽油當中,從而起到潤滑作用。因為汽油的揮發性,加油時,風力滅火機必須距離火場20米以上,從而保證安全。

它的適用情況是有限的。森林火災主要由地表火、地下火、樹冠火和單棵樹火組成。風力滅火機主要適用於中小型的地表火。

未來,風力滅火機將會如何進化呢?“消防官兵普遍反映,希望風力滅火機的風速風壓能夠更高,而重量能夠更輕,這就是它的發展方向。”俞國勝說。

小測試>>>

這8個應急避險的技能,趕緊來科學“答”人瞭解一下! ”俞國勝說。

風力滅火機使用的是由機油和汽油構成的混合油。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配備的是二衝程汽油發動機,不能存放機油,所以只能直接將機油加入到汽油當中,從而起到潤滑作用。因為汽油的揮發性,加油時,風力滅火機必須距離火場20米以上,從而保證安全。

它的適用情況是有限的。森林火災主要由地表火、地下火、樹冠火和單棵樹火組成。風力滅火機主要適用於中小型的地表火。

未來,風力滅火機將會如何進化呢?“消防官兵普遍反映,希望風力滅火機的風速風壓能夠更高,而重量能夠更輕,這就是它的發展方向。”俞國勝說。

小測試>>>

這8個應急避險的技能,趕緊來科學“答”人瞭解一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