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邁向“錢塘江時代”善治還須良法

加快城市國際化、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世界名城, 必須以法治來支撐改革發展, 以法治來保障社會穩定。 在日前召開的杭州市委建設法治杭州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 以推動錢塘江兩岸保護開發利用立法為代表, 一批立法重點全新“出爐”。

東南形勝, 三吳都會, 錢塘自古繁華。 奔湧不息的錢江潮, 記載了杭州人民艱苦奮鬥、建設家園的歷史, 也見證了一座城市敢為天下先的創新歷程。 高起點做好錢塘江兩岸綜合保護與利用, 大踏步邁進“錢塘江時代”, 是實現杭州城市有效擴容、更大惠及民生的重大抉擇,

是站在轉型節點、歷史所賦予杭州城市的重任。

錢塘江兩岸, 人文薈萃, 歷史厚重。 孫權故里、黃公望隱居地等, 記載著先賢遺跡, 游蹤履痕。 龍門古鎮、芹川古村落等眾多老村落、老祠堂, 承載著活態的歷史。 以錢塘江兩岸為主幹道, 對全長231公里的“三江兩岸”高起點規劃, 高標準建設, 建設好沿途景觀帶、生態帶和文化帶, 讓人們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需要加快完善立法保障落實。

以錢塘江古海塘為例。 這座古海塘, 築於明清時代, 兩岸綿延280餘公里, 記載著杭州治水鬥水的偉大歷史, 是杭州古城的歷史見證之一。 然而, 這些年來, 古海塘因為歲月變遷, 時勢遷徙, 幾欲湮沒在了歷史潮聲之中。 借助錢塘江兩岸建設,

必須加快對類似瀕危老建築、老遺跡的立法保護, 才能更好地處理經濟發展、城市化進程與人文保護的關係。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就現代城市治理來說, 這個“器”便是法治之器。 欲謀善治, 而必得先有良法。 應該看到, 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在推進城市歷史人文、旅遊資源等的立法保護上, 杭州已經先行一步, 做出可貴探索。 比如, 較早施行西湖“限高令”, 對“疑似”老建築拆遷喊停等等。 可以設想, 如果當年沒有這些法規條例的適時出臺, 寸土寸金的西湖周邊, 或許早已高樓林立, 而眾多歷史老建築, 恐怕也早已消逝在歷史塵煙之中。

也因此, 推動錢塘江兩岸保護開發利用, 無論是高起點規劃, 高標準實施, 長效綜合保護機制形成,

無一不需要立法推動, 法治確保。 要借助完善立法, 健全公眾參與重大專案決策機制, 創新協力廠商評估、監督機制, 集民智, 聚民力, 推動公共決策透明化。 要以推動立法完善, 塑造兩岸景觀, 修復生態風貌, 突顯文化靈魂, 從而匠心獨運, 呵護備至, 推動歷史遺存、老舊村落的整治改造。 與此同時, 有法可依還要有法必依, 要堅決制止保護開發利用過程中的行政亂作為, 要以完善黨內監督, 健全黨內問責, 力誡幹部不作為, 鞭策幹部敢作為。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邁向錢塘江時代, 創建世界名城, 良法必有善治, 善治還須謀良法, 如此方能不負百姓重托、歷史重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