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提價打折”是更高明的忽悠

3月15日, 中國消費者協會在北京舉辦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題活動, 活動主題為“網路誠信消費無憂”, 這亦是中消協提出的2017年消費維權年主題。 會上發佈的“網購誠信與消費者認知”調查報告顯示, 消費者網購時最不喜歡遇到“提價打折”, 反對率高達47.5%。

消費者日常消費中最關心的自然是商品價格, 而價格是否公道合理也體現出商家的誠信。 如今, 在消費活動中, 商家打折促銷已是非常重要的經營策略和手段。 但如果商家在打折促銷上玩貓膩, 就會引起消費者的反感。 調查顯示, 網路消費遇到的最主要問題是質價不符、虛假打折、價格欺詐或誤導,

分別有51.7%、47.3%、32.3%的網友遇到過。 針對價格違法行為, “提價打折”成為消費者最反感的情況。 調查顯示, 消費者網購最喜歡的標價形式是明碼實價、積分兌換、折上折, 支持率分別為82.7%、69.9%和66.1%。 最不喜歡“提價打折”, 反對率高達47.5%。

可見, 消費者對“提價打折”很不感冒。 那麼, 為何很多商家都喜歡用這一招數?想必原因有二:一是法規對“提價打折”的做法沒有任何約束, 完全是商家的自主行為。 而“提價打折”對商家來說也沒有任何損失, 甚至這招玩好了, 還能獲得比原來更多的利潤。 比如, 原價500元的一件衣服, 提價到800元, 再打七折, 售價560元, 比原先500元還多出60元。 這或許就是眾多商家玩“提價打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商家以“打折”做掩護, 能夠吸引更多消費者的眼球, 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欲望, 不知不覺地掉進打折的陷阱。 現實生活中, 不少消費者都喜歡購買打折商品, 只要看到“打折”二字, 眼睛就發亮, 以為商家讓利能買到便宜貨。 尤其是看到一些商品相比原價有較大的折扣, 更會怦然心動而慷慨解囊。 用“打折”做噱頭, 是商家摸透了消費者的消費心理, 通過“虛假打折”曲線漲價。

其實, “提價打折”不過是商家一種更高明的“忽悠”, 既讓消費者當了“冤大頭”, 又讓自己得了利, 消費者還沒脾氣。 只不過, 如今, 很多消費者已經看穿了商家玩的把戲, 已經不會再買帳。 所以, 商家還是應多追求“誠信價格”, 明碼實價, 貨真價實, 讓消費者買得放心。 否則,

把“提價打折”當作經營法寶, 這種招數騙得了消費者一時, 騙不了長久, 繼續玩下去, 終歸會置自身於失信的尷尬境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