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中外電信運營商都看上了金融這塊副業,套路各有何不同?

電信運營商在上游有很多供應商, 下游有代理商和大量使用者, 掌握了可觀的資料資源, 而且電信行業現金流很不錯, 做金融業務有不少優勢。

正因為如此, 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運營商看上了金融這塊蛋糕。 然而從總體上看, 運營商系的知名新金融公司並不多, 影響力不大。 背後是什麼原因?

國外運營商拓展保險、支付等業務

本周有消息稱, 英國兩家知名運營商沃達豐和O2都在進入保險領域。 沃達豐與寶馬、雅馬哈等摩托車廠商達成了合作協定, 為他們提供摩托車上的車聯網系統和設備, 基於設備為客戶提供UBI車險服務。

O2則已經推出了保險產品O2 Drive, 成為了英國首家提供車險服務的電信運營商。 在使用者車上安裝小型感測器, 基於感測器資料為O2 Drive產品提供支援。 此外O2還專門推出了硬體產品“車聯網盒子”, 用以記錄司機的駕駛行為, 擁有良好駕駛行為記錄的司機將能獲得保費優惠。

電信運營商做保險業務有獨特優勢。 大量移動設備被使用者使用, 產生大量價值很高的資料, 如設備資訊、位置資訊、資訊消費等, 對於判斷用戶信用狀況有幫助。 此外, 國內外運營商都在佈局車聯網領域, 聯網汽車數量不斷增長, 在車輛資訊以及司機的駕駛習慣等方面會積累越來越多的資料, 基於資料可以提供為車險提供更精准的定價。 這是傳統保險企業所難以提供的。

除了保險, 電信運營商的另一強項是移動支付。 手機作為使用最廣、頻度最高的移動設備, 做支付有天然優勢。 國外電信運營商也有這方面嘗試。 沃達豐的移動支付產品為“沃達豐錢包”, 支援NFC支付。 此外沃達豐在印度、南非等新興國家以及歐洲等地推廣名為M-Pesa的移動支付業務,

可以通過手機短消息進行支付、轉帳等業務。 O2則與商超品牌特易購(TESCO)合作推出了Tesco Mobile。

在美國, 三大運營商Verizon、AT&T、T-Mobile都在做NFC支付方面的推廣。 在日本, NTT DOCOMO、KDDI等運營商也早已探索移動支付業務。

總體而言, 國外運營商的金融業務重點在支付領域, 保險算是新方向, 走的路子基本上是借助場景和資料來拓展。

國內運營商在金融之路上走的更遠

相比之下, 國內三大運營商對於金融的佈局範圍更廣泛, 套路也更多。

中國移動

中國移動投資了不少金融機構。 2010年, 中國移動398億認購浦發銀行20%股份;2015年中國移動作為“基石投資者”, 出資3.875億港幣參與了中金公司香港IPO項目, 持股1.7%;2016年, 中國移動與招融投資、航信股份等聯合發起設立招商局仁和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 出資10億元認購仁和財險20%股權, 出資10億元認購仁和壽險20%股權。 中移動還設立了財務公司, 以及投資公司“中移資本控股”和“中移投資控股”, 統籌集團和上市公司層面的投資業務。

這樣, 中移動在銀行、證券、保險領域都有了佈局, 且領域偏傳統金融, 都是參股或戰略投資, 並不參與日常運營。

互聯網金融領域, 移動與浦發合作, 推出 “和金融”服務體系, 面向中國移動上下游企業客戶提供“和利貸”網路貸款業務, 面向中國移動的個人客戶提供“和理財”網路金融服務等。 支付方面, 中移動通過中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獲得互聯網支付牌照, 並推出了“和包”業務,

為客戶提供線上話費流量充值、線下手機刷公交地鐵、其他生活繳費、付款收款等支付服務。 資料顯示, 2015年, 使用者規模超過1.5億戶, 交易總額突破6000億元。

中國聯通

與移動一樣, 聯通也成立了自己的財務公司, 辦理成員單位之間的轉帳結算、擔保、保險代理、委託貸款、票據承兌貼現等業務, 並且成立了聯通創投, 投資互聯網方向和電信增值業務方向的創業企業。

貸款業務方面, 聯通通過聯合入股的形式與招商銀行合資組建了招聯消費金融公司, 成為國內持牌消費金融公司。 資料顯示, 目前已實現盈利, 註冊用戶接近兩千萬, 授信客戶600萬;截至2016年10月末累計放款450億。 此外, 在2015年8月, 聯通與中國銀行合作, 基於聯通 “沃易購”平臺, 向聯通註冊代理商推出“沃金融”服務,即供應鏈金融服務。聯通代理商通過沃易購的訂單可向中行提出融資申請;

理財領域,聯通與其他公司合作推出了“沃百富”,銷售基金、網貸、銀行理財等產品,官網資料顯示累計投資額為95.65億;

支付方面,中國聯通通過聯通支付有限公司獲得支付牌照,推了“沃支付”業務。

中國電信

中國電信將旗下互聯網金融業務打包形成了“甜橙金融”品牌,具有協力廠商支付及基金支付結算資質,具體業務包括協力廠商支付業務翼支付、征信業務甜橙信用、消費金融業務橙分期與甜橙白條、小額信用貸款業務甜橙小貸、理財業務甜橙理財及交費易等。中國電信通過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獲得支付牌照,截止2015年10月用戶超過1.7億人次。

投資方面,電信成立了天翼創投,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和電子商務等進行投資孵化。

對比

國內運營商對於金融的探索更廣泛

中外對比看,中國電信運營商對於金融的探索更加多元化,在支付、網路理財、信貸等領域都有嘗試,這與國內移動互聯網的成熟以及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推動不無關係。不論是移動互聯網還是互聯網金融,中國都處在比較領先的位置,創業案例層出不窮,大大小小的企業都想通過金融增加一種變現方式。另外,傳統金融體系留下了很多未被滿足的金融需求。在這樣的環境下,擁有支付場景和資料資源的電信運營商自然也不想錯過這個機會。支付、理財、借貸、消費金融等模式都被運營商來嘗試。

國內運營商普遍在保險領域佈局較晚,三大運營商都很重視車聯網業務,但車險相關業務都還未涉獵。中移動參與設立了仁和保險,但目前還未開業。

國外運營商普遍在支付領域有很多探索,在其他領域著力並不多。一些運營商開始進軍保險領域,算是比較新的嘗試,不過在對個人資訊尤其是隱私資訊保護極其嚴苛的歐美,想要通過收集、分析資料來改進保險產品變革保險行業,並非易事,要過的坎還有不少。

三大運營商中移動對金融投入的金額最大

三大運營商對比來看,中國移動財力最為雄厚,投入大量真金白銀參股了銀行、保險、證券機構,相比之下聯通和電信都沒有入股傳統金融機構,只有一些戰略合作。中國移動的對外投資也取得了一定效果,跟浦發已經開始顯現協同效應。 “和金融”業務都是與浦發合作推出。不過可能是由於“國企+銀行”的背景,風格都相對保守,目前業務規模不算大。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移動的成績不太亮眼。

聯通對於傳統金融業著力不多,更多是在新金融領域撒網。與招行合資組建消費金融公司是一筆比較成功的佈局,其他方面目前有影響力的產品還不多。支付、理財方面競爭非常激烈,聯通在產品、流量等方面沒有明顯的優勢。

中國電信在傳統金融方面佈局很少,不過在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邁的步子最大,基本上目前互金市場上比較通行的模式,如支付、征信、分期、白條、小貸、理財等業務,甜橙金融都有嘗試。打法也向民營互金公司靠攏,如翼支付的補貼、與眾安保險在使用者與資料方面的合作等等,逐漸形成更貼近市場的運營套路。但甜橙金融要在新金融領域做大,面臨的難題不少,包括國企內部如何構建與民企相匹敵的激勵機制、如何形成技術與產品方面的優勢等。

做大不易

總體而言,三家運營商都在金融領域布了不少局,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金融、沃金融、甜橙金融),都有支付、理財、貸款方面的業務,不過與野蠻生長的民營互金公司相比,規模都不大。以支付領域為例,三者都取得了協力廠商支付牌照,都在基於充話費、民生繳費等場景拓展業務,但從規模看,三大運營商的支付業務並未處於行業前列。

究其原因,運營商的場景、技術優勢都不突出,國企體制也決定了很難有創業公司的衝勁,而鑒於金融的高風險以及央企應有的穩健,預計運營商也不會投入更大精力在上面。在未來,風險較低的支付業務以及基金理財業務預計還會是重點,但想脫穎而出不太容易。基於自身的資料資源,逐漸形成大資料技術能力,做金融解決方案的輸出,或是運營商系金融公司的可選項。

向聯通註冊代理商推出“沃金融”服務,即供應鏈金融服務。聯通代理商通過沃易購的訂單可向中行提出融資申請;

理財領域,聯通與其他公司合作推出了“沃百富”,銷售基金、網貸、銀行理財等產品,官網資料顯示累計投資額為95.65億;

支付方面,中國聯通通過聯通支付有限公司獲得支付牌照,推了“沃支付”業務。

中國電信

中國電信將旗下互聯網金融業務打包形成了“甜橙金融”品牌,具有協力廠商支付及基金支付結算資質,具體業務包括協力廠商支付業務翼支付、征信業務甜橙信用、消費金融業務橙分期與甜橙白條、小額信用貸款業務甜橙小貸、理財業務甜橙理財及交費易等。中國電信通過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獲得支付牌照,截止2015年10月用戶超過1.7億人次。

投資方面,電信成立了天翼創投,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和電子商務等進行投資孵化。

對比

國內運營商對於金融的探索更廣泛

中外對比看,中國電信運營商對於金融的探索更加多元化,在支付、網路理財、信貸等領域都有嘗試,這與國內移動互聯網的成熟以及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推動不無關係。不論是移動互聯網還是互聯網金融,中國都處在比較領先的位置,創業案例層出不窮,大大小小的企業都想通過金融增加一種變現方式。另外,傳統金融體系留下了很多未被滿足的金融需求。在這樣的環境下,擁有支付場景和資料資源的電信運營商自然也不想錯過這個機會。支付、理財、借貸、消費金融等模式都被運營商來嘗試。

國內運營商普遍在保險領域佈局較晚,三大運營商都很重視車聯網業務,但車險相關業務都還未涉獵。中移動參與設立了仁和保險,但目前還未開業。

國外運營商普遍在支付領域有很多探索,在其他領域著力並不多。一些運營商開始進軍保險領域,算是比較新的嘗試,不過在對個人資訊尤其是隱私資訊保護極其嚴苛的歐美,想要通過收集、分析資料來改進保險產品變革保險行業,並非易事,要過的坎還有不少。

三大運營商中移動對金融投入的金額最大

三大運營商對比來看,中國移動財力最為雄厚,投入大量真金白銀參股了銀行、保險、證券機構,相比之下聯通和電信都沒有入股傳統金融機構,只有一些戰略合作。中國移動的對外投資也取得了一定效果,跟浦發已經開始顯現協同效應。 “和金融”業務都是與浦發合作推出。不過可能是由於“國企+銀行”的背景,風格都相對保守,目前業務規模不算大。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移動的成績不太亮眼。

聯通對於傳統金融業著力不多,更多是在新金融領域撒網。與招行合資組建消費金融公司是一筆比較成功的佈局,其他方面目前有影響力的產品還不多。支付、理財方面競爭非常激烈,聯通在產品、流量等方面沒有明顯的優勢。

中國電信在傳統金融方面佈局很少,不過在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邁的步子最大,基本上目前互金市場上比較通行的模式,如支付、征信、分期、白條、小貸、理財等業務,甜橙金融都有嘗試。打法也向民營互金公司靠攏,如翼支付的補貼、與眾安保險在使用者與資料方面的合作等等,逐漸形成更貼近市場的運營套路。但甜橙金融要在新金融領域做大,面臨的難題不少,包括國企內部如何構建與民企相匹敵的激勵機制、如何形成技術與產品方面的優勢等。

做大不易

總體而言,三家運營商都在金融領域布了不少局,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金融、沃金融、甜橙金融),都有支付、理財、貸款方面的業務,不過與野蠻生長的民營互金公司相比,規模都不大。以支付領域為例,三者都取得了協力廠商支付牌照,都在基於充話費、民生繳費等場景拓展業務,但從規模看,三大運營商的支付業務並未處於行業前列。

究其原因,運營商的場景、技術優勢都不突出,國企體制也決定了很難有創業公司的衝勁,而鑒於金融的高風險以及央企應有的穩健,預計運營商也不會投入更大精力在上面。在未來,風險較低的支付業務以及基金理財業務預計還會是重點,但想脫穎而出不太容易。基於自身的資料資源,逐漸形成大資料技術能力,做金融解決方案的輸出,或是運營商系金融公司的可選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