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設計風格

現代主義起源於19世紀末法國印象主義, 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 影響範圍涉及哲學, 文學, 美術, 戲劇, 建築, 整體風格表現出消極,

悲觀, 反動, 頹廢, 反諷。

十九世紀末興起至二十世紀中期, 具有前衛特色並與傳統文藝分道揚鑣的各種文藝流派和思潮, 又稱現代派。 西班牙畫家畢卡索是最有影響的現代主義美術大師之一。

Pablo Picasso guernica, 1937

現代主義產生有它的歷史和地域因素:現代工業的興起, 湧現出一批中產階級,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冷漠, 孤僻, 社會變成了一種異己的力量, 作為個體的人感到無比的孤獨。 兩次世界大戰, 人類歷史上出現了用人類發明的槍支彈藥屠殺自己的同類, 西方的自由、博愛、人道理想的觀念被戰爭蹂躪得體無完膚, 西方的文明被拋進了一場深刻的危機之中, 現代主義就在這樣的條件下誕生。

科技的發展拓展了藝術家認識世界的視野, 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已無法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他們嘗試用新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精神進行創作, 人們開創的形形色色與傳統美術迥然不同的新流派, 統稱為現代主義美術。 它的主要特徵是反傳統和反理性, 重視藝術家內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現”, 流露出藝術家憤怒、消極、悲觀、失望等各式。

現代主義風格建築

現代主義服裝風格

時裝界也被這股文化狂潮影響, 開始出現了一批像吉爾 桑德、海爾姆特 朗、納西索 羅德里格斯等為代表的自20世紀90年代跨越至21世紀的具有代表性的設計師。

現代主義的服裝設計主要表現形式為極簡、色彩單一、輪廓簡潔俐落、呈現出包容並序、多元化訴求和贖罪心態, 並且反傳統,同時注意細節、虛實對比及幾何圖形。

Jil Sander's Design

Helmut Lang's Design

Narciso Rodriguez's Design

現代主義設計師:Jil Sander

Jil Sander1943年出生於德國的漢堡附近,是20世紀90年代極其重要的現代主義設計師,她的審美觀簡潔肅穆,便愛中性色和上成面料。作品系列主打職業女裝、穿著舒適,使穿著者自信、鎮定。設計靈感汲取多源自瑪德琳 維奧內特、迪奧、香奈兒、紀梵希等大師。

後現代主義

波普藝術的興起,標誌著西方的現代主義向後現代主義轉變。後現代主義概念在西方美術史論家們的論說很不一致。首先,建築中使用的後現代主義是一個相對模糊充滿著爭論的概念。嚴格地說,後現代主義不能與現代主義截然分開。後現代主義加以弘揚的許多方法與原則,在現代主義的美術中已經嘗試及試驗過,只是在後工業社會裡把個別的方法和原則加以極端的發展和誇張。後現代主義在某些方面也確實是現代主義的反撥。

波普藝術

波普藝術

作為一種現實的思潮,後現代主義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從歐洲大陸主要是法國真正崛起,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為整個西方世界的流行話語,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影響開始傳播到第三世界國家。

然而,後現代主義發展到鼎盛時期也並非未受到挑戰。1976年,貝爾(Daniel Bell)在其著作 《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把後現代主義視為對傳統的回歸,認為其中並沒有完全新穎的東西。德國當代哲學家哈貝馬斯(Jurgen Habermas)在其所著《現代性——一項未竟的事業》(Modernity: An Unfinished Project,1980)中也將後現代主義視為"新保守主義者",因為他們對理性的否定缺乏新意,關鍵是在科學、道德及藝術領域推動"沒有限制的相互作用",即"交往理性"。

後現代主義風格建築

佛克馬 伯頓斯在編《走向後現代主義》時指出,儘管不能為後現代主義下一個最終定義,因為那是違反後現代主義主張的,但還是能夠看到後現代主義的一些"普遍"(不全然)特徵:第一,後現代主義秉持懷疑主義,特別對現代性的一元論、絕對理性、單一視角和純粹理性加以懷疑,也對現代個人主義、帝國主義、家長制及西方文化中心主義加以懷疑。第二,後現代主義推崇多元化、差異和開放性,因此,後現代主義受到女權主義及後殖民主義的認同並作為重要理論基礎。第三,後現代主義宣導人與自然之間的"主體間性",無論是人與自然還是人與人之間都應消除彼此之間的對立,應從"關係中的自我"出發來擯棄對立,實現和諧相處。

後現代主義風格服裝設計

服裝設計領域的後現代主義則表現為雜糅多種元素,以求創造一種新的風格,設計師沉迷于服裝與材質的博物館中仔細搜尋,將研究所得以多層次多角度的摻入到設計中,他們無意重複歷史,而是借由歷史寶藏,創造出新的適合當代美學形態的作品。

後現代主義代表設計師有薇薇恩 韋斯特伍德、詹妮 範思哲、凱薩琳 哈姆尼特以及約翰 加里亞諾。

Vivienne Westwood's design

Gianni versace's design

John Galliano's design

後現代主義風格:Vivienne Westwood

英倫泰斗級後現代主義風格設計師,在時裝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1941年出生于英國格羅梭普。她是一個矛盾重重的研究者:熱愛歷史卻從未畢恭畢敬;與朋克搖滾接觸甚密,也做的出美豔驚人的舞會禮服;值得讚歎的是她信手拈來傳統理念中象徵女性被壓抑的符號,將其改造成了彰顯力量與性感的利器。她欣賞迪奧、麥爾肯 麥克勞倫、艾爾莎 夏帕瑞麗、川久保玲以及香奈兒等設計大師,並從中吸收靈感。

後現代主義風格:Gianni versace

1946出生于義大利的雷焦卡拉布裡亞,幫助義大利時裝界鞏固了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20世紀80年代引發了一波又一波潮流,使得品牌的名稱成為一種獨特審美的象徵。Gianni versace從歷史典藏中汲取養分,經過融合淬煉,轉化為有著新時代歷史意義的設計風格,希臘神話給予了設計師無限創意靈感。

後現代主義風格:John Galliano

John Galliano出生於英國,一個坐享評論界如潮的讚譽和巨星地位的天才設計師,他極盡奢華引人注目的設計風格重新詮釋了那些精彩的歷史傑作,在高級時裝的王國裡屢掀狂潮。John Galliano的作品浪漫唯美且極富戲劇性,影響著時裝界的方方面面。最欣賞迪奧,瑪德琳 維奧內特,日裔設計師以及女性魅力,這些給了他創作的無限靈感。

John Galliano Fall2009 Design's Collection

John Galliano Fall2009 Design's Collection

John Galliano Fall2009 Design's Collection

John Galliano Fall2009 Design's Collection

John Galliano Design for Dior's Couture,以古埃文化背景為靈感

John Galliano for Dior's Couture,圖中脖頸的項圈設計靈感源自非洲

評論:藝術不僅無國界,更無邊界,從古代最初的人類在石壁上刻畫圖形記錄生活開始,到在大型石頭上進行石雕,再到恢宏龐大的古代石器時代的建築直到今天的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都是設計師們的靈感來源。對於各類藝術流派,無論是反傳統的極簡主義的現代主義設計風格還是秉持雜糅的多樣化的後現代主義風格,都是體現設計師深厚美學修養的表現形式。設計是傳遞思想的手段和載體,也是欣賞者瞭解設計師風格的途徑。視覺藝術是一種極具張力的表現,一種比語言更具人性本能感知的表現形式,它無需誇誇其談,不必趨炎附勢,僅以生動形象的方式詮釋設計者的思想,令人們精神喜悅。

*Betty Hsu Background Tips: 服裝設計專業,英國遊學,輔修大眾傳播。時尚及生活方式新媒體主編,時尚美學評論人,品牌策略、分析及管理顧問,常年專注于研究歐美時裝周近百餘品牌設計風格。分別在今日頭條,鳳凰新聞,網易新聞,搜狐新聞開設InBrand專欄。

*InBrand版權所有,請勿擅自轉載,非常感謝!

並且反傳統,同時注意細節、虛實對比及幾何圖形。

Jil Sander's Design

Helmut Lang's Design

Narciso Rodriguez's Design

現代主義設計師:Jil Sander

Jil Sander1943年出生於德國的漢堡附近,是20世紀90年代極其重要的現代主義設計師,她的審美觀簡潔肅穆,便愛中性色和上成面料。作品系列主打職業女裝、穿著舒適,使穿著者自信、鎮定。設計靈感汲取多源自瑪德琳 維奧內特、迪奧、香奈兒、紀梵希等大師。

後現代主義

波普藝術的興起,標誌著西方的現代主義向後現代主義轉變。後現代主義概念在西方美術史論家們的論說很不一致。首先,建築中使用的後現代主義是一個相對模糊充滿著爭論的概念。嚴格地說,後現代主義不能與現代主義截然分開。後現代主義加以弘揚的許多方法與原則,在現代主義的美術中已經嘗試及試驗過,只是在後工業社會裡把個別的方法和原則加以極端的發展和誇張。後現代主義在某些方面也確實是現代主義的反撥。

波普藝術

波普藝術

作為一種現實的思潮,後現代主義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從歐洲大陸主要是法國真正崛起,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為整個西方世界的流行話語,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影響開始傳播到第三世界國家。

然而,後現代主義發展到鼎盛時期也並非未受到挑戰。1976年,貝爾(Daniel Bell)在其著作 《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把後現代主義視為對傳統的回歸,認為其中並沒有完全新穎的東西。德國當代哲學家哈貝馬斯(Jurgen Habermas)在其所著《現代性——一項未竟的事業》(Modernity: An Unfinished Project,1980)中也將後現代主義視為"新保守主義者",因為他們對理性的否定缺乏新意,關鍵是在科學、道德及藝術領域推動"沒有限制的相互作用",即"交往理性"。

後現代主義風格建築

佛克馬 伯頓斯在編《走向後現代主義》時指出,儘管不能為後現代主義下一個最終定義,因為那是違反後現代主義主張的,但還是能夠看到後現代主義的一些"普遍"(不全然)特徵:第一,後現代主義秉持懷疑主義,特別對現代性的一元論、絕對理性、單一視角和純粹理性加以懷疑,也對現代個人主義、帝國主義、家長制及西方文化中心主義加以懷疑。第二,後現代主義推崇多元化、差異和開放性,因此,後現代主義受到女權主義及後殖民主義的認同並作為重要理論基礎。第三,後現代主義宣導人與自然之間的"主體間性",無論是人與自然還是人與人之間都應消除彼此之間的對立,應從"關係中的自我"出發來擯棄對立,實現和諧相處。

後現代主義風格服裝設計

服裝設計領域的後現代主義則表現為雜糅多種元素,以求創造一種新的風格,設計師沉迷于服裝與材質的博物館中仔細搜尋,將研究所得以多層次多角度的摻入到設計中,他們無意重複歷史,而是借由歷史寶藏,創造出新的適合當代美學形態的作品。

後現代主義代表設計師有薇薇恩 韋斯特伍德、詹妮 範思哲、凱薩琳 哈姆尼特以及約翰 加里亞諾。

Vivienne Westwood's design

Gianni versace's design

John Galliano's design

後現代主義風格:Vivienne Westwood

英倫泰斗級後現代主義風格設計師,在時裝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1941年出生于英國格羅梭普。她是一個矛盾重重的研究者:熱愛歷史卻從未畢恭畢敬;與朋克搖滾接觸甚密,也做的出美豔驚人的舞會禮服;值得讚歎的是她信手拈來傳統理念中象徵女性被壓抑的符號,將其改造成了彰顯力量與性感的利器。她欣賞迪奧、麥爾肯 麥克勞倫、艾爾莎 夏帕瑞麗、川久保玲以及香奈兒等設計大師,並從中吸收靈感。

後現代主義風格:Gianni versace

1946出生于義大利的雷焦卡拉布裡亞,幫助義大利時裝界鞏固了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20世紀80年代引發了一波又一波潮流,使得品牌的名稱成為一種獨特審美的象徵。Gianni versace從歷史典藏中汲取養分,經過融合淬煉,轉化為有著新時代歷史意義的設計風格,希臘神話給予了設計師無限創意靈感。

後現代主義風格:John Galliano

John Galliano出生於英國,一個坐享評論界如潮的讚譽和巨星地位的天才設計師,他極盡奢華引人注目的設計風格重新詮釋了那些精彩的歷史傑作,在高級時裝的王國裡屢掀狂潮。John Galliano的作品浪漫唯美且極富戲劇性,影響著時裝界的方方面面。最欣賞迪奧,瑪德琳 維奧內特,日裔設計師以及女性魅力,這些給了他創作的無限靈感。

John Galliano Fall2009 Design's Collection

John Galliano Fall2009 Design's Collection

John Galliano Fall2009 Design's Collection

John Galliano Fall2009 Design's Collection

John Galliano Design for Dior's Couture,以古埃文化背景為靈感

John Galliano for Dior's Couture,圖中脖頸的項圈設計靈感源自非洲

評論:藝術不僅無國界,更無邊界,從古代最初的人類在石壁上刻畫圖形記錄生活開始,到在大型石頭上進行石雕,再到恢宏龐大的古代石器時代的建築直到今天的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都是設計師們的靈感來源。對於各類藝術流派,無論是反傳統的極簡主義的現代主義設計風格還是秉持雜糅的多樣化的後現代主義風格,都是體現設計師深厚美學修養的表現形式。設計是傳遞思想的手段和載體,也是欣賞者瞭解設計師風格的途徑。視覺藝術是一種極具張力的表現,一種比語言更具人性本能感知的表現形式,它無需誇誇其談,不必趨炎附勢,僅以生動形象的方式詮釋設計者的思想,令人們精神喜悅。

*Betty Hsu Background Tips: 服裝設計專業,英國遊學,輔修大眾傳播。時尚及生活方式新媒體主編,時尚美學評論人,品牌策略、分析及管理顧問,常年專注于研究歐美時裝周近百餘品牌設計風格。分別在今日頭條,鳳凰新聞,網易新聞,搜狐新聞開設InBrand專欄。

*InBrand版權所有,請勿擅自轉載,非常感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