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文在寅火速上崗迎“大考”!將把韓國帶往何處

韓國總統文在寅(資料圖)

沒有太大的懸念, 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文在寅當選為第19屆韓國總統, 並于10日宣誓就職。

上任速度之快, 實際上也反映出當前韓國社會分裂、民眾渴望早日結束“權力空窗期”的願望。 從這個意義上說, 文在寅是受命於危難之際, 可謂重任在肩。 雖然競選階段的拼殺已很激烈, 但相對於處理複雜的韓國內政外交難題來說, 只是小兒科。 所以, 對文在寅而言, 今天開始, 就職之後, 真正的挑戰才算到來。 擺在他面前的, 至少有三道坎兒:

第一道坎兒:如何彌合國內社會分裂 改善經濟民生

去年爆發的朴槿惠“親信干政門”事件, 成為韓國社會分裂和動盪的導火索。 圍繞“挺樸”還是“倒朴”, 韓國分成兩派, 示威事件多發, 民眾陷入對立。 在這種情況下, 文在寅敏銳地抓住民意訴求, 將“正義、公正、統合”定為自己的參選基調,

並表示要摒棄“左派右派”的舊觀念, 儘快結束目前社會分裂的狀況, 讓韓國踏入一個“正義統合”的時代。

反過來看, 這種社會動盪與分裂, 也激發了民眾的參政熱情。 這次韓國憲政史上的首次春季大選, 高達77%的投票率, 顯示出韓國民眾求新求變的心態。

所受的期待越高, 所擔的責任越大。 文在寅既然承載著民眾的高度期待上臺, 必然要努力拿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改變因受貪腐醜聞衝擊而分裂的韓國社會, 改善經濟民生。

但是目前, 文在寅所在的共同民主黨在國會沒有獲得多數席位, 要推進他競選時承諾的創造81萬個公共部門就業機會、50萬個民間職位, 遵守勞動時間、促進休假等政策的實施, 難度不小。

另一個更值得關注的資訊是:韓國三大電視網出口民調顯示,

文在寅雖然最終獲勝, 但他贏得的是50歲以下選民的多數選票, 而他的對手洪准杓則獲得更趨於保守的60歲至70歲年齡段選民的支持。 這表明, 如何與保守派勢力打交道、進行政治合作, 將是文在寅落實競選承諾、彌合國內分歧、改善經濟民生的關鍵。

第二道坎兒:如何與美國盟友打交道

一直以來, 韓美同盟關係, 被韓國視為最大的安全保證。 但是, 自美國新總統特朗普上任之後, 這種盟友關係起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從要求韓日澳盟友交納“保護費”, 到希望韓國支付部署“薩德”所需的10億美元費用, 特朗普的表態, 令韓國很困惑, 質疑美國是不是不想再履行對韓國的安全承諾。 韓國國內也出現了反思如何與美國打交道的聲音。

關於對美國的政策, 文在寅在不久前出版的一本書裡稱, 韓國應該學會“向美國說不”。 這一主張抓住的正是韓國民眾對美不滿的情緒, 提出追求更加獨立自主的外交。 但是, 這樣的主張適用於競選階段, 它是否能在施政過程中真正落實, 恐怕要打個問號。 特別是“薩德”一旦真正入韓, 韓國就被綁上了美國的戰車。

既要穩定韓美同盟關係、給民眾“安保”方面的交待;又不想捲入太深, 希望能有更獨立的外交, 這其中的分寸如何拿捏, 考驗著文在寅的執政智慧。

第三道坎兒:如何與周邊國家相處

遠親不如近鄰。 對文在寅來說, 如何面對朝鮮半島局勢, 如何與中國、俄羅斯、日本打交道,

是他上任後回避不了的問題。 眾所周知, 文在寅是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的核心幕僚, 也是“陽光政策”的繼承者。 他主張與朝鮮對話, 還說當選後會重啟開城工業區、重啟金剛山旅遊項目、支持韓國企業入朝、並在韓朝和朝美之間舉行“2+2會談”等。

但是, 朝鮮核問題的實質是安全問題, 是美國與朝鮮的關係問題。 換句話說, 韓國手中並不掌握解決這一問題的鑰匙。 未來, 朝鮮半島局勢如何走向, 取決於美國與朝鮮如何互動, 所以, 文在寅是否能落實他對朝政策的承諾, 存在著不確定性。

此外, 因“薩德”入韓損害中俄的戰略利益、破壞地區戰略平衡, 韓國如果不顧中俄的反對, 最終完成部署“薩德”, 那麼, 韓國與中俄的關係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衝擊。 而這種衝擊,必然會波及到國家關係的方方面面。如何修補與中俄兩國的關係,降低“薩德”事件的衝擊,是擺在文在寅面前的又一道難題。

而這種衝擊,必然會波及到國家關係的方方面面。如何修補與中俄兩國的關係,降低“薩德”事件的衝擊,是擺在文在寅面前的又一道難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