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一個外國小夥RH陰性血再中國獻血5000毫升,能不感動?

RH陰性血型, 不同於常見的A、B、O等血型, 在我國人口的占比約為1‰-3‰, 十分稀少, 也被人們稱為“熊貓血”。

哈薩克小夥留學中國8年, 獻血5000毫升

哈薩克“九零後”小夥魯斯蘭, 有著“熊貓血”血型, 來中國留學的八年間, 他一直堅持無償獻血, 累積的獻血量已經超過5000毫升, 相當於把全身的血液都換了一遍。

北京科技大學哈薩克籍留學生魯斯蘭:第一次獻血是因為當時我在海南大學讀書, 有一次看到一個中國同學從獻血車下來, 我就問他這是什麼, 他向我介紹了下。 他說他每年參加兩次無償獻血, 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而且幫助別人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2009年, 魯斯蘭從哈薩克來到中國學習漢語, 那年他只有17歲。 他告訴我們, 因為打小受到電視劇《西遊記》的影響, 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了興趣。 來中國前, 媽媽叮囑最多的就是:要做一個能夠幫助別人的人。

北京科技大學哈薩克籍留學生魯斯蘭:媽媽說, 你長大必須得要做一個好人。 她沒有說好人是什麼樣的, 她只是說你要幫助別人, 這在我們生活當中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只要有需要, 他就會趕去獻血

自打第一次獻血後, 魯斯蘭知道了自己有著在中國特別稀少的RH陰性血, 為了能夠幫助更多的人, 他主動提出可以由血站向急需的患者提供自己的電話, 只要有需要, 他就會趕來獻血。

北京科技大學哈薩克籍留學生魯斯蘭:第一想法是我很願意去, 但也考慮到從來沒去過廣西, 到那之後怎麼去找她。 我同海南省血液中心的一位朋友說了這件事, 後來晚上大概11點鐘, 傳來消息是廣西那邊已經處理好, 血庫也找到了。 但是, 我是個人覺得, 如果需要我去, 我一定會要去。

幫助別人, 他感到很幸福

2016年, 魯斯蘭從海南大學考入北京科技大學攻讀碩士, 而他無償獻血的足跡也由海南跨越到了北京。 他告訴我們, 雖然新的學校不像以前獻血那麼方便, 但是每年兩次的獻血, 已經成為了他雷打不動的習慣。 原因很簡單, 因為幫助別人, 自己感覺很幸福。

北京科技大學哈薩克籍留學生魯斯蘭:這個事情是對我來說是每個人應該要做的。我肯定會繼續獻血,繼續用我的資源來幫助別人。

“熊貓血緣”連結了魯斯蘭與中國的深厚情感。他的行動也見證了中哈兩國的友誼。

北京科技大學哈薩克籍留學生魯斯蘭:這個事情是對我來說是每個人應該要做的。我肯定會繼續獻血,繼續用我的資源來幫助別人。

“熊貓血緣”連結了魯斯蘭與中國的深厚情感。他的行動也見證了中哈兩國的友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