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指紋識別:對抗移動支付風險

中國小康網(http://www.chinaxiaokang.com/) 獨家專稿

移動支付安全風險上升

報告顯示, 2016年電信詐騙案件持續高發, 消費者受損比例持續走高。 約有1/4的被調查者表示遭遇過電信網路詐騙並發生過損失, 較2015年上升11個百分點, 廣東、福建、山東等沿海地區的受訪者遭遇欺詐的比例相對較高, 均超過40%。 值得注意的是, 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體遭遇過電信詐騙比例最高, 達到五成, 較平均水準高出11個百分點。

根據調查, 遭受電信網路欺詐的被調查者中, 超過八成遭遇過盜用社交帳號詐騙, 較2015年同比增長了36個百分點。 另外, 木馬連結短信和騙取短信驗證碼等欺詐手法也是常見的支付欺詐方式,

遭遇兩類手法的持卡人比例達到63%和51%。

報告還顯示, 64%的被調查者曾使用手機號碼同時註冊多個帳戶, 包括金融類帳戶、社交類帳戶和消費類帳戶等, 其中遭遇過電信詐騙並發生損失的比例過半, 高於整體平均水準。 用手機同時註冊金融類帳戶及其他帳戶, 如發生資訊洩露, 犯罪分子更易接管金融支付帳戶盜取資金。

曾遭受電信網路欺詐的被訪者中, 近三成的欺詐損失金額高於2000元。 從年齡來看, 兩成的50歲以上的受害者損失金額超過5000元, 超過平均損失比例7個百分點。 在遭遇損失人群中, 可全額或部分追回損失的超過五成, 消費者自行承擔全部欺詐損失較前年顯著下降,

降幅超過三成。 值得注意的是, 在五成自行承擔全部損失的人群中, 有超過四成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

九成受訪者曾使用手機完成付款

報告還揭示出去年我國消費者移動支付方面消費行為習慣的變化。 報告顯示, 2016年消費者網上消費金額及使用移動支付人數占比呈現雙增長, 其中沿海地區移動支付普及率最高。 隨著移動支付產品創新加快, 各類移動支付在消費群體中呈現分化趨勢, 協力廠商支付的手機APP因豐富的場景受到年輕人群偏愛, 高學歷及中青年群體更看中支付中安全而選擇雲閃付系列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 消費者對消費借貸需求更加突出, 使用過電商或協力廠商機構帳戶提供的信用支付比例過半,

先消費後還款已經越來越被普遍接受。

根據報告, 去年有超過九成的受訪者曾使用手機完成付款(在商戶現場支付或遠端支付)。 約四成的受訪者選擇“大額支付用卡, 小額支付選手機”, 而網銀支付和快捷支付的使用比例較2015年有所下滑, 分別下降了15個百分點和29個百分點。

指紋識別驗證方式有望追趕支付密碼及動態驗證碼, 成為移動支付中主要驗證方式之一。 另外, U盾、數位憑證這類傳統驗證方式使用比例成明顯下降趨勢。

中國銀聯支付安全專家王宇介紹,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金融支付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 支付產品及場景更加豐富, 支付更加簡單、安全、方便;用戶因此對移動支付的接受程度快速提高, 移動支付已成為普惠金融的重要載體;服務體驗不斷優化, 持卡人支付安全更有保障, 自擔風險獲顯著改善。

調查還顯示, 線下商場、便利店及餐飲類等商戶是85後主力人群青睞的場所, 手機支付購買遊戲點卡等網路虛擬已經成為95後最常見的交易場景,

20歲以下受訪者使用手機購買過遊戲點卡等虛擬物品比例高達97%。

移動安全支付技術不斷提高

雖然當前移動支付安全依然面臨嚴峻挑戰, 但近年來, 隨著移動支付安全投入不斷加大, 公眾對移動支付安全感有所提升。 報告顯示, 近半數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的主流支付方式既安全又便捷, 較2015年提升5個百分點, 不區分大小額均使用手機支付的比例已超過七成。

隨著移動支付安全技術的不斷提高, 多樣化的安全驗證方式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和新體驗。 王宇介紹, 2016年資料顯示兩個新特點:一是手機動態驗證碼使用比例較2015年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 自2010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 二是被調查者使用過指紋識別方式的比例高達46%, 同比增長了2.5倍,在95後的受訪者中占比最高,約占七成。指紋識別驗證方式有望追趕支付密碼及動態驗證碼,成為移動支付中主要驗證方式之一。另外,U盾、數位憑證這類傳統驗證方式使用比例呈明顯下降趨勢。

根據此次的調查結論,銀聯支付安全專家建議,消費者應進一步提升安全支付意識,通過以下途徑防範可能的支付風險:

一是在金融網站減少使用手機號碼註冊帳號,選擇使用包含字母數位等更加複雜的用戶名。二是關注最新防範電信網路詐騙知識,提高應對欺詐能力。三是選擇安全性高的支付產品,在手機上安裝官方正版的安全軟體,降低非法惡意程式對移動支付安全帶來的風險。四是關注大額帳戶安全,可聯繫發卡銀行或支付機構等,選擇配有保險保障的支付產品或為自己的大額帳戶購買資金保障險。

調查顯示,在發生欺詐後積極採取措施能防止損失進一步擴大。建議消費者在遭遇欺詐後,第一時間致電銀行官方客服電話告知情況,並及時撥打110向公安機關報案。(吳秋餘)

同比增長了2.5倍,在95後的受訪者中占比最高,約占七成。指紋識別驗證方式有望追趕支付密碼及動態驗證碼,成為移動支付中主要驗證方式之一。另外,U盾、數位憑證這類傳統驗證方式使用比例呈明顯下降趨勢。

根據此次的調查結論,銀聯支付安全專家建議,消費者應進一步提升安全支付意識,通過以下途徑防範可能的支付風險:

一是在金融網站減少使用手機號碼註冊帳號,選擇使用包含字母數位等更加複雜的用戶名。二是關注最新防範電信網路詐騙知識,提高應對欺詐能力。三是選擇安全性高的支付產品,在手機上安裝官方正版的安全軟體,降低非法惡意程式對移動支付安全帶來的風險。四是關注大額帳戶安全,可聯繫發卡銀行或支付機構等,選擇配有保險保障的支付產品或為自己的大額帳戶購買資金保障險。

調查顯示,在發生欺詐後積極採取措施能防止損失進一步擴大。建議消費者在遭遇欺詐後,第一時間致電銀行官方客服電話告知情況,並及時撥打110向公安機關報案。(吳秋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