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禪修打坐身要——毗盧七法

身要——毗盧七法

毗盧七法是毗盧遮那佛打坐證悟的方式, 猿猴見後學這種方式, 仙人按照猿猴坐式去修而開悟。 任何人以毗盧七法禪坐修行,

都最大可能地給人體會、理解、深入獲得覺受。 毗盧七法有七個要訣。

1.雙足金剛跏趺或半跏趺坐

做不到金剛跏趺(雙盤), 可以單盤、散盤, 或者緬甸坐式:一腳放前, 一腳放後。

2.雙手結定印:右手在上, 左手在下, 兩拇指相輕觸, 放於臍下

臍下就是丹田之處。 不同修法手印也不同, 如觀修《心性休息》, 是雙手搭於雙膝上的休息印。 我們現在學佛陀一樣結定印就可以。

3 .脊背端直:不可東倒西歪, 也不可前俯後仰

觀察剛剛放鬆的身體, 有沒有隨著我們的習慣, 有不正確的姿勢, 脊柱是否直和正, 有沒有彎曲。 我們平時走路、看書、坐在沙發上, 隨著惰性以及不好的習慣, 脊柱會有變形, 或者是向哪一方彎曲。 按照毗盧七法的坐式禪修,

脈一定要直, 脊柱一定要端直, 不能東倒西歪, 不能前俯後仰。 打坐最忌諱靠著, 不能靠著後面、左面、右面。 端端直直坐在坐墊上就很好。

有些修行竅訣中說, 身端直則脈端直, 脈端直則心端直, 心端直則覺性自然現前。 這和身體氣脈明點運行要求相符合。 大家一定要注意觀察, 自己的脊背有沒有坐直。 要避免一個企圖:有的人脊背坐直, 胸椎以上就特別緊繃。 有些小學生, 老師說把雙手背到身後, 要坐直, 他們就非常認真, 有的人很緊張, 雙肩也是緊緊的, 這不行。 雙肩放鬆, 只要把腰椎挺起, 上面的胸椎至頸部自然放鬆, 會自然正直。 除非有脊椎疾病, 可能需要再次端直的糾正方法, 或者需要輔助的助緣等。

剛開始做可能比較艱辛痛苦,

但沒關係, 稍微忍耐一下, 多做一下也可能療愈治好很多輕微胸椎、腰椎疾病。

很多人禪修下來都會反映:我在禪修時聽到骨胳哢哢響, 禪修後走路時, 聽到我的骨胳發出很大的聲音。 因為坐禪時, 坐得非常直, 其它的骨胳放鬆, 起到了舒緩的作用。 比如說司機、俯案的工作人員, 有肩椎、脊椎病、肩周炎等等, 經常找人按摩讓自己放鬆, 其實按照毗盧七法的坐式, 都可以把這些病療好。 只要按照這種坐法, 剛開始病人非常痛苦, 一定要堅持, 堅持過後就把它糾正治癒了。 平時大家經常開車, 回來就坐20-30分鐘, 能非常有效地調節身體。

4. 頸部稍向前微屈:不能往後仰, 也不能左右歪斜

頸部稍往前屈一點點, 就像佛陀以慈悲之眼俯視大地一切眾生一樣,

但不能太低, 也不能太往後仰, 也不能太左太右歪斜, 稍微垂視就可以。

5.肩膀後展放鬆:不要向胸前內收

雞胸、哈胸這些都不行。

6 . 雙目垂視鼻尖, 不能睜得太大

一般不建議初學者閉著眼睛修, 因為閉眼修極有可能瞌睡睡著, 有可能出現境界時, 自己不知道該怎樣對治。 半睜眼, 三分之一就可以。

有些正行修法要求雙眼圓睜, 直視前方。 但初學者可能會被前方的色聲香味觸引誘, 產生顛倒分別, 所以儘量不看任何法, 垂視鼻尖。 但也不要一直盯著鼻尖, 一會就變成鬥眼、對眼。 放鬆, 自然垂視, 不能睜得太大即可。

7.舌頂上齶

口舌生津。 舌頂上齶有助於氣脈運行、呼吸暢通。 注意剛開始也可能舌頭一直頂到僵硬。

舌頭放鬆, 稍微往上輕輕抬起來, 或者嘴不能張得太開, 頂住上齶。

——敬錄自法師輔導《入行論實修引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