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謝曉剛:“最嚴校規”並非十惡不赦

昨天, 網傳清遠市清新區某中學發佈“史上最嚴《男女交往校規》”, 禁止男女生共同進出食堂、給異性拎包拿外套等行為。 記者昨天從校方獲悉, 當地教育局、宣傳部門已高度關注, 目前校方正組織老師和學生展開討論, 就校規中部分容易產生歧義的地方進行討論修訂。 (3月17日《廣州日報》)

事實上, 近年來各地陸續曝光過類似的“最嚴校規”, 在輿論的爭論中也將學校對於早戀教育難的問題裸露了出來。 這到底是病急投錯醫, 還是學校教育的浮躁?

有一個現象卻不得不在此時提起, 也是學校、家長都無可回避的問題,

那就是現在中學生早戀現象日益突出, 甚至有進一步低齡化傾向。 曾有權威部門做過調查, 未婚媽媽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中學、大學生, 而人們僅僅是將目光投向了性教育上, 而忽視了對於中學生早戀預防的討論上。

性教育與防早戀之間應該是有很多相通之處, 都是要讓這群青春懵懂的孩子從認識性開始, 達到一種性心理的認知度, 從而消除因青春荷爾蒙帶來的衝動。 很多時候,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 都會責怪一小撮人的不良行為, 影響到整個社會的良好風氣, 最後都會將一些不良現象歸綹于法制健全、執法嚴格、懲罰力度上。

同樣, 作為教書育人的場所, 學校尤其需要有規矩、守規矩、教規矩。 學生上體育課出了意外,

家長會怪學校沒有注意到孩子身體素質;學生因老師的一句批評而尋短見, 家長會怪老師不懂得教育方法;學生相互間產生暗自攀比, 產生極端心理造成惡果, 家長會說學校老師一味求成績, 而忽視了孩子心理的培育。 等等, 總之, 在很多人眼裡看來, 學校是個教書育人之所, 就必須承擔教書育人之所有職責, 而忽視了家庭、社會對於孩子成長過程的重要性。

由此可觀, 對待學生早戀問題, 家長和社會又會寄予學校多大的厚望?事實上, 這也已成為學校德育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為何公司可以出臺同事間不准談戀愛、婚嫁, 學校就不能對學生不准早戀的日常行為做個具體規範呢?

“最嚴校規”或許是校方無奈之舉,

但並非不可以。 禁止並不代表妖魔化, 學校仍讀書學習之地, 老師也非不人間煙火之怪物, 至少還分得清同學友誼、男女同學正常交往之度, 之所以規定“禁止共同進出飯堂, 到禁止在校道、運動場、男女生宿舍周圍等地點附近逗留”, 只是針對“少數”, 並非想給“男女授受不親”的封建思想續寫新的篇章。

初衷是好的, 表述可能有些過硬, 但對於一份正處於討論階段的“校規”來說, 能夠引發各方的高度重視, 恰恰達到了“論討”之功效。 相信, 經過輿論洗禮後的“最嚴校規”, 一定會變得有“力度”, 更有“溫度”, 不只是曇花一現。

稿源:荊楚網

作者:謝曉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