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關於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與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草案的報告

——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各位代表:

受國務院委託, 現將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與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草案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 並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 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

去年以來, 國內外環境複雜嚴峻, 世界經濟艱難復蘇, 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 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堅持新發展理念, 認真執行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批准的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落實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的審查意見,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適度擴大總需求, 堅定推進改革, 妥善應對風險挑戰, 引導形成良好社會預期, 扎實做好各項工作, 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十三五”實現良好開局, 計畫執行情況總體是好的。

(一)創新和加強宏觀調控, 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在區間調控基礎上, 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 積極的財政政策力度加大, 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 確保經濟平穩運行。 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4.41萬億元, 增長6.7%, 符合預期。

一是消費基礎作用進一步增強。 促進消費帶動轉型升級的行動方案出臺, “十大擴消費行動”全面推進。

促進綠色消費、實體零售創新轉型、交通物流融合發展的政策出臺實施。 進一步擴大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發佈實施, 服務消費蓬勃興起, 汽車等實物消費擴大升級。 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出臺, 居民消費能力持續提升。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4%。 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發揮主要拉動作用, 貢獻率達到64.6%, 消費和投資的比例關係進一步改善。

二是投資保持穩定增長。 圍繞補短板、調結構、增供給, 努力擴大合理有效投資。 中央預算內投資結構繼續優化, 政府投資專案儲備庫和三年滾動投資計畫初步形成, 重大工程建設加快推進。 著力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制定促進民間投資“26條”政策, 加大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推廣力度。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9%, 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重為61.2%。

三是就業形勢總體較好。 基層就業社保服務設施和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加快推進, 高校畢業生和化解過剩產能職工就業服務工作力度加大, 支援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持續推進。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 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02%。

四是價格總水準基本穩定。 大宗商品價格調控進一步強化, 生豬價格調控有效開展, 汛期、重點節假日蔬菜等重要商品價格監測預警和調控監管加強。 價格監管和反壟斷執法強力推進, 先後查處了數起反壟斷案件。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0%。

五是各類風險挑戰得到妥善應對。 加強對外投資活動真實性審查, 引導對外投資健康有序發展。 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防範化解債券違約風險。 因城因地施策, 分類調控房地產市場。 防範應對部分地區特別是長江流域發生的嚴重洪澇等災害, 及時有力開展搶險救災, 最大限度降低了災害損失, 恢復重建有序進行。

(二)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三去一降一補”五大重點任務初見成效。 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 建立工作推進機制,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去產能年度任務提前超額完成。 《國務院關於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國發〔2016〕6號)和《國務院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國發〔2016〕7號)印發實施。

組織開展了淘汰落後、違法違規建設專案清理、聯合執法三個專項行動, 嚴格控制新增產能, 加快淘汰落後產能, 有序引導過剩產能退出。 積極做好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置, 推進企業兼併重組、轉型升級和佈局優化。 及時妥善應對供需調整、價格波動影響。 2016年退出鋼鐵和煤炭產能分別超過6500萬噸和2.9億噸, 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鋼鐵、煤炭企業效益轉好, 拖欠減少, 現金流緊張、安全投入欠帳、工資欠發緩發等問題得到一定緩解, 行業運行狀況和市場預期有所改善。

二是去庫存加快推進。 推動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 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 年末商品住宅待售面積比上年末減少4991萬平方米。 棚戶區住房改造貨幣化安置比例進一步提高,全年貨幣化安置294萬戶,占全年棚改開工量的48.5%,比2015年提高18.6個百分點。

三是去杠杆成效初步顯現。《國務院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杆率的意見》(國發〔2016〕54號)印發實施。採取兼併重組、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發展股權融資等綜合性措施,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杆率。啟動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截至2016年底,多家商業銀行通過實施機構共選擇了資產負債率偏高但具有發展前景的行業龍頭企業20家,自主協商達成債轉股框架協定,協定金額超過2500億元。2016年末,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5.8%,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

四是降成本取得明顯成效。《國務院關於印發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48號)印發實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階段性降低“五險一金”繳費比例。實施煤電價格聯動,推進輸配電價改革,擴大電力直接交易規模,完善基本電價執行方式,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清理規範進出口環節、金融等領域涉企收費,推進鐵路貨運體制改革,開展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印發實施推進物流大通道建設行動計畫。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同比降低0.1元,利潤率同比提高0.19個百分點。

五是補短板力度加大。堅持既利當前又利長遠,既重硬設施又重軟能力,以市場化投融資方式帶動銀行貸款等資金投放,在脫貧攻堅、災後水利恢復重建、社會事業、創新能力、新產業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抓好補短板建設。全年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目標任務。

(三)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經濟社會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一批具有標誌性、關鍵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臺實施,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開放型經濟發展水準不斷提升。

一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向縱深推進。在提前完成本屆政府減少行政審批事項三分之一目標的基礎上,去年又取消165項國務院部門及其指定地方實施的審批事項,清理規範192項審批仲介服務事項、220項職業資格許可認定事項。第三次修訂政府核准的投資專案目錄。商事制度改革繼續深化。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增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有效性,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改革試點開局良好。“放管服”四大平臺建成運行。

二是投融資體制改革步伐加快。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意見、企業投資項目核准和備案管理條例出臺,新一輪投融資體制改革全面展開。修訂發佈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和貼息專案管理辦法,制定80個專項管理辦法。濟青、杭紹台等鐵路吸引社會資本示範專案取得積極進展。

三是價格改革繼續深化。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實現所有省級電網全覆蓋。建立天然氣管道運輸定價新機制,占消費總量80%以上的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主要由市場主導形成。石油天然氣交易市場加快發展。90%左右的城市已推廣居民階梯水電氣價。全面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鐵路、民航旅客票價市場化程度明顯提高。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穩步推進。完善稻穀和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棉花、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深入推進。

(此處插入專欄4,內容請見新華社新聞圖片專線所配發的相關稿件)

(此處插入專欄5,內容請見新華社新聞圖片專線所配發的相關稿件)

編輯:楊嵐

棚戶區住房改造貨幣化安置比例進一步提高,全年貨幣化安置294萬戶,占全年棚改開工量的48.5%,比2015年提高18.6個百分點。

三是去杠杆成效初步顯現。《國務院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杆率的意見》(國發〔2016〕54號)印發實施。採取兼併重組、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發展股權融資等綜合性措施,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杆率。啟動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截至2016年底,多家商業銀行通過實施機構共選擇了資產負債率偏高但具有發展前景的行業龍頭企業20家,自主協商達成債轉股框架協定,協定金額超過2500億元。2016年末,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5.8%,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

四是降成本取得明顯成效。《國務院關於印發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48號)印發實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階段性降低“五險一金”繳費比例。實施煤電價格聯動,推進輸配電價改革,擴大電力直接交易規模,完善基本電價執行方式,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清理規範進出口環節、金融等領域涉企收費,推進鐵路貨運體制改革,開展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印發實施推進物流大通道建設行動計畫。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同比降低0.1元,利潤率同比提高0.19個百分點。

五是補短板力度加大。堅持既利當前又利長遠,既重硬設施又重軟能力,以市場化投融資方式帶動銀行貸款等資金投放,在脫貧攻堅、災後水利恢復重建、社會事業、創新能力、新產業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抓好補短板建設。全年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目標任務。

(三)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經濟社會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一批具有標誌性、關鍵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臺實施,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開放型經濟發展水準不斷提升。

一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向縱深推進。在提前完成本屆政府減少行政審批事項三分之一目標的基礎上,去年又取消165項國務院部門及其指定地方實施的審批事項,清理規範192項審批仲介服務事項、220項職業資格許可認定事項。第三次修訂政府核准的投資專案目錄。商事制度改革繼續深化。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增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有效性,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改革試點開局良好。“放管服”四大平臺建成運行。

二是投融資體制改革步伐加快。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意見、企業投資項目核准和備案管理條例出臺,新一輪投融資體制改革全面展開。修訂發佈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和貼息專案管理辦法,制定80個專項管理辦法。濟青、杭紹台等鐵路吸引社會資本示範專案取得積極進展。

三是價格改革繼續深化。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實現所有省級電網全覆蓋。建立天然氣管道運輸定價新機制,占消費總量80%以上的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主要由市場主導形成。石油天然氣交易市場加快發展。90%左右的城市已推廣居民階梯水電氣價。全面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鐵路、民航旅客票價市場化程度明顯提高。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穩步推進。完善稻穀和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棉花、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深入推進。

(此處插入專欄4,內容請見新華社新聞圖片專線所配發的相關稿件)

(此處插入專欄5,內容請見新華社新聞圖片專線所配發的相關稿件)

編輯:楊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