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潑水母親節之“女尊男卑”

起源於美利堅的現代母親節, 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自我國港澳臺地區逐漸流入大陸。 與其他明顯有著宗教信仰背景的西方節日不同, 這個乘著婦女解放運動末潮而來的女性節日迅速在延續了數千年的父系氏族社會中普及, 並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

而經過數十年來的發展, 現如今國內母親節的慶祝形式已經和國外別無二致。 每年的這個時候, 各大購物中心便迫不及待地紛紛開展母親節節慶活動, 什麼“滿1000返200”、“剁兩隻手送一對兒義肢”, 本義為“感謝母親”的節日不知怎地悄然變成了“買買買”的幌子, 頗有些辦理白事時“花錢解心疼”的意思。

人們也在不知不覺中接納、習慣了這種“只在一年當中的這一天來感恩母親”的慶祝方式, 在五月的這第二個星期日歌頌完母親的偉大之後一切照舊:

印度照舊發生著“黑公交輪奸案”, 舉國女性人人自危, 誰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被侮辱後殘忍虐殺的對象;

印度一女大學生于公車上慘遭7名男子輪奸後身亡, 圖為印度女性街頭抗議

敘利亞照舊有狠心的父親, 不惜親手結束自己剛出生女兒的生命, 似乎忘了若是沒有數十年前誕生的那個女嬰他也就沒有成為人父的機會;

圖為被生父咬死的敘利亞女嬰

我國地方各省照舊有懷胎數月的孕婦, 或自願或被迫地打掉腹中和她一樣性別的骨肉……諸如此類, 等等等等。

一個又一個的女孩兒, 被種種非意外的人為原因剝奪了生命, 剝奪了她可能成為一個母親的自由與權利, 而束手無策又熟視無睹的我們, 卻只能眼睜睜注視著那無時無刻不飄在空中的四個大字——男尊女卑。

而在與我們人類社會毗鄰的動物圈卻與我們“截然相反”,呈現出一副“女尊男卑”的局面,極具代表性的事例就和上述慘劇一樣,比比皆是……

-1-

事件:攪拌機集體“送葬”雄性雛雞

地點:美國愛荷華州某養雞孵化場

對基督教國家來說,復活節無疑是一年中極為重要的節日。部分信徒在復活節這一天除了巧克力、花籃等傳統禮物外,會將剛剛出生的小雛雞當作“新生命的象徵”,饋贈給身邊的親朋好友。而這些以禮物形式送往各地的小雞卻有一個共通點:它們幾乎都是公的。

這種奇怪現象自然是小雞的產地——孵化場——少不了關係,不少孵化場堅持只向養殖場、產蛋場提供雌性的小雞,因為場方認為這些小母雞既能生蛋且肉質更好,與之相比雄性的雛雞除了作為禮物以外幾乎毫無用處。可這一年之中畢竟只有一天復活節,在剩下的這364天內這些雄性雛雞又被送到何處呢?

在美國愛荷華州某個號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孵化場之一”的養雞孵化場內,被篩選後留下的雄性雛雞被孵化場的工作人員統一放置在了傳送帶上,而迎接它們的,卻是本不該出現在此的工業粉碎機;

碩大的攪碎機將不斷落入其中、一批又一批的雄性雛雞滾成了碎渣,最後堆積成一座半人多高的“血色小山”。

在這家大型孵化場內,每天有將近十五萬隻小公雞被場方像這樣“集體送葬”,而相同的一幕卻在全球不知道多少國家的千萬座“孵化場”內同時上演,讓筆者不禁感慨這復活節最好多來幾天。

-2-

事件:瘋牛病

地點:全球

臭名昭著的瘋牛病自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這些個大牲口是如何感染上這種“以瘋為名”的疾病的呢?其實它和上文中我們剛剛提到的“雄性雛雞事件”有著某種異曲同工之“妙”。

只具備消費者這一重身份的我們可能有所不知,這瘋牛病發生流行需要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用反芻動物肉骨粉喂牛。這“反芻動物肉骨粉”是個什麼東西呢?它和瘋牛病又有什麼關係,或者說這瘋牛病又和“女尊男卑”有什麼關係呢?別急,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圖為反芻動物肉骨粉

顧名思義,這“反芻動物肉骨粉”就是利用那些反芻動物的屍體,經高溫蒸煮、脫脂、乾燥、粉碎制得的產品,除了“肉”和“骨”這兩樣東西外還混有毛、角、蹄、糞便等產物。而就是這麼一種想想都覺得渾身胃疼的存在,卻被人們用來給它自己的同類——活牛——餵食,對此筆者只能說:不染病才是個奇跡!

而這些反芻動物的屍體又是由何處而來呢?上文的母雞得負責下蛋,咱們反芻動物中的母牛得負責產奶,而那些在產奶過程中隨之而來的雄性小牛,自然就成了反芻動物屍體的來源之一……怎麼樣,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3-

事件:寵物活體售價差異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某寵物市場

聊完了肉蛋奶,咱們再說說我們公司企業文化“有寵有愛”裡的“寵”。為了豐富本期“致郁向”母親節專題的素材,筆者在5月11日這一天來到了北京市朝陽區某隱蔽的寵物市場,採訪了幾家落座其中的寵物商店。

網路配圖

撲鼻的異味、逼仄的生活環境與本期主題並無關係,留給筆者的篇幅也不多了,所以就不再贅言了。

英短、加菲、暹羅、波斯,一系列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種蜷縮在幾家店鋪中的籠櫃當中,年齡大多在三個月左右。而在一番觀察詢問後筆者不由得大呼不虛此行:這些品種貓幾乎是清一色的公貓!

而在價錢這一方面,店主的也沒有讓筆者失望。以三月齡的英短來說,雄貓售價為2500元,而需要特別預訂的雌性小貓則在3000元左右,至於這五百大元到底貴在了哪,相信他們不說大家也清楚:繁育。

市場內某異寵商店

除了我們常見的小貓小狗外,其實盤踞在這個市場中更多的是一些人們口中的“異寵”,但這異寵雖異,在價錢方面卻和常見的寵物沒什麼不一樣:

此龍貓標價為3000元,但當記者詢問時則漲至為3500元

圖為待售蜜袋鼯兩隻

發育成熟的蜜袋鼯,雄性800、雌性1000(有現貨);四個月大粉白色的龍貓,雄性3500、雌性4000以上(無現貨);而為很多人所喜的玉米蛇中的薰系品種,其公母間的售價差足有30%之多。

雌性的寵物之所以貴,雌性的禽類與牲畜之所以一時間沒有性命之虞,與其說是“女尊男卑”,倒不如說是“女貴男賤”,而這所謂的高低貴賤之分卻又都是根據其為人類帶來的利益而劃定的。

在調查、搜集素材的過程當中,筆者和現在正在看著這篇文章的列位讀者是一樣的憤怒與不忍,但又意識到享受著經濟動物生產出的肉蛋奶,愛撫著伴侶動物的自己又沒有權力去指責任何人,這種不甘的矛盾截至打完這一行字仍舊沒有半點消減。

但筆者清楚地知道,世界這千萬種動物間之所以會有“高級”、“低級”之分,正因為我們人類遠遠高於其他物種的社會性。既然我們生而為人,就不能像對待低級動物那樣去物化任何一個女性,而是應該讓每一個女性都能擁有她自由選擇,不受束縛,決定自己是否要成為一個母親的權利!

2017年5月14日,筆者抱歉為這一年的母親節狠狠潑下了這一盆涼水。

而在與我們人類社會毗鄰的動物圈卻與我們“截然相反”,呈現出一副“女尊男卑”的局面,極具代表性的事例就和上述慘劇一樣,比比皆是……

-1-

事件:攪拌機集體“送葬”雄性雛雞

地點:美國愛荷華州某養雞孵化場

對基督教國家來說,復活節無疑是一年中極為重要的節日。部分信徒在復活節這一天除了巧克力、花籃等傳統禮物外,會將剛剛出生的小雛雞當作“新生命的象徵”,饋贈給身邊的親朋好友。而這些以禮物形式送往各地的小雞卻有一個共通點:它們幾乎都是公的。

這種奇怪現象自然是小雞的產地——孵化場——少不了關係,不少孵化場堅持只向養殖場、產蛋場提供雌性的小雞,因為場方認為這些小母雞既能生蛋且肉質更好,與之相比雄性的雛雞除了作為禮物以外幾乎毫無用處。可這一年之中畢竟只有一天復活節,在剩下的這364天內這些雄性雛雞又被送到何處呢?

在美國愛荷華州某個號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孵化場之一”的養雞孵化場內,被篩選後留下的雄性雛雞被孵化場的工作人員統一放置在了傳送帶上,而迎接它們的,卻是本不該出現在此的工業粉碎機;

碩大的攪碎機將不斷落入其中、一批又一批的雄性雛雞滾成了碎渣,最後堆積成一座半人多高的“血色小山”。

在這家大型孵化場內,每天有將近十五萬隻小公雞被場方像這樣“集體送葬”,而相同的一幕卻在全球不知道多少國家的千萬座“孵化場”內同時上演,讓筆者不禁感慨這復活節最好多來幾天。

-2-

事件:瘋牛病

地點:全球

臭名昭著的瘋牛病自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這些個大牲口是如何感染上這種“以瘋為名”的疾病的呢?其實它和上文中我們剛剛提到的“雄性雛雞事件”有著某種異曲同工之“妙”。

只具備消費者這一重身份的我們可能有所不知,這瘋牛病發生流行需要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用反芻動物肉骨粉喂牛。這“反芻動物肉骨粉”是個什麼東西呢?它和瘋牛病又有什麼關係,或者說這瘋牛病又和“女尊男卑”有什麼關係呢?別急,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圖為反芻動物肉骨粉

顧名思義,這“反芻動物肉骨粉”就是利用那些反芻動物的屍體,經高溫蒸煮、脫脂、乾燥、粉碎制得的產品,除了“肉”和“骨”這兩樣東西外還混有毛、角、蹄、糞便等產物。而就是這麼一種想想都覺得渾身胃疼的存在,卻被人們用來給它自己的同類——活牛——餵食,對此筆者只能說:不染病才是個奇跡!

而這些反芻動物的屍體又是由何處而來呢?上文的母雞得負責下蛋,咱們反芻動物中的母牛得負責產奶,而那些在產奶過程中隨之而來的雄性小牛,自然就成了反芻動物屍體的來源之一……怎麼樣,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3-

事件:寵物活體售價差異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某寵物市場

聊完了肉蛋奶,咱們再說說我們公司企業文化“有寵有愛”裡的“寵”。為了豐富本期“致郁向”母親節專題的素材,筆者在5月11日這一天來到了北京市朝陽區某隱蔽的寵物市場,採訪了幾家落座其中的寵物商店。

網路配圖

撲鼻的異味、逼仄的生活環境與本期主題並無關係,留給筆者的篇幅也不多了,所以就不再贅言了。

英短、加菲、暹羅、波斯,一系列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種蜷縮在幾家店鋪中的籠櫃當中,年齡大多在三個月左右。而在一番觀察詢問後筆者不由得大呼不虛此行:這些品種貓幾乎是清一色的公貓!

而在價錢這一方面,店主的也沒有讓筆者失望。以三月齡的英短來說,雄貓售價為2500元,而需要特別預訂的雌性小貓則在3000元左右,至於這五百大元到底貴在了哪,相信他們不說大家也清楚:繁育。

市場內某異寵商店

除了我們常見的小貓小狗外,其實盤踞在這個市場中更多的是一些人們口中的“異寵”,但這異寵雖異,在價錢方面卻和常見的寵物沒什麼不一樣:

此龍貓標價為3000元,但當記者詢問時則漲至為3500元

圖為待售蜜袋鼯兩隻

發育成熟的蜜袋鼯,雄性800、雌性1000(有現貨);四個月大粉白色的龍貓,雄性3500、雌性4000以上(無現貨);而為很多人所喜的玉米蛇中的薰系品種,其公母間的售價差足有30%之多。

雌性的寵物之所以貴,雌性的禽類與牲畜之所以一時間沒有性命之虞,與其說是“女尊男卑”,倒不如說是“女貴男賤”,而這所謂的高低貴賤之分卻又都是根據其為人類帶來的利益而劃定的。

在調查、搜集素材的過程當中,筆者和現在正在看著這篇文章的列位讀者是一樣的憤怒與不忍,但又意識到享受著經濟動物生產出的肉蛋奶,愛撫著伴侶動物的自己又沒有權力去指責任何人,這種不甘的矛盾截至打完這一行字仍舊沒有半點消減。

但筆者清楚地知道,世界這千萬種動物間之所以會有“高級”、“低級”之分,正因為我們人類遠遠高於其他物種的社會性。既然我們生而為人,就不能像對待低級動物那樣去物化任何一個女性,而是應該讓每一個女性都能擁有她自由選擇,不受束縛,決定自己是否要成為一個母親的權利!

2017年5月14日,筆者抱歉為這一年的母親節狠狠潑下了這一盆涼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