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老外談】“一帶一路”互聯互通 中非往來共用繁榮

法迪裡·姆朋吉 (坦尚尼亞)

西元前207年至西元220年, 中國首次在國際貿易領域嶄露頭角, 推動了世界多國的經貿往來。 在此期間, 來自中國的瓷器和絲綢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英語中的“china”是瓷器的意思, 足以見得瓷器等商品在中國乃至國際上的重要地位。

中國曾通過兩條線路與別國進行絲綢和瓷器貿易往來。 其一, 通過陸路途徑中國西北地方, 到達伊朗、中東和歐洲, 這就是我們熟知的“絲綢之路”。 其二, 是“海上絲綢之路”, 從中國南部出發, 穿越印度洋, 到達印尼、印度乃至東非沿海地區。

當時, 人們僅能依靠陸路和海洋進行往來,

中國通過這兩條道路把瓷器和絲綢特產慷慨地帶到世界各地, 互聯互通, 共用繁榮。 同那個時代相比, 當今世界發展迅速, 瓷器和絲綢已不再是國際貿易的核心商品。 但是, 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並沒有消逝在時間的長河中, 反而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 中國在世界民族之林正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今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對外貿易早已不局限於瓷器和絲綢, 中國不僅在服飾、電子產品、建築裝備等領域市場廣闊, 也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技術、貸款、援助甚至市場。 這些都是中國新時代的“絲綢和瓷器”, 成為了全球經濟的一支中堅力量。

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發展,

亟需同別國擴展合作空間。 同西元前207年那個時代的“絲綢之路”相比, 中國政府在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具備更廣闊的內涵, 並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帶來了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中國政府秉持開放包容的發展理念, 同世界各國互聯互通, 共用繁榮。 中國不僅通過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同世界互通有無, 還運用電子通信技術和航空手段促進貿易發展。

當前, 亞投行、中非合作論壇、中非發展基金等機構的建立, 無疑將推動中外合作邁向新臺階。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本週末將在北京舉行, 世界多國領導人將齊聚一堂, 探討發展大計, 共建一帶一路, 實現共贏發展。 “一帶一路”將為多國帶來發展機遇, 肯亞“蒙內鐵路”、坦尚尼亞巴加莫約港和坦噶工業城市建設都是最好的證明。

我們期待此次會議將為世界帶來更多驚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