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工業文化遺產再造可使城建更具特色

魯網5月13日訊 “有些地方光唱了經濟的戲, 裡面的文化被丟掉了。 ”11日, 省政協就“加強工業文化遺產保護”召開界別協商會, 省政協委員劉德龍這樣說道。 省政協副主席郭愛玲建議, 要通過工業文化遺產的再造, 使城市建設更具特色, 更有歷史感和時代氣息。 “加強工業文化遺產保護”, 是省政協年初制定的2017年度協商工作計畫之一, 11日上午, 省政協專門就此召開了界別協商會。

據省政協常委、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杜文彬介紹, 目前我省工業文化遺產已經錄入文物單位的有200多處, 數量偏少, 主要分佈在沿海最早開埠的青島、煙臺、濰坊等市以及膠濟鐵路沿線的淄博、濟南和津浦路沿線的德州、泰安、棗莊等市,

以採掘業、鐵路運輸業和釀造、紡織、化工為主, 小部分為製造業。

省政協副主席郭愛玲則提出建議, 需深入挖掘工業遺產內在的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科學價值、經濟價值和旅遊價值, 通過工業文化遺產的再造, 使城市建設更具特色, 更有歷史感和時代氣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