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前反轉基因者為“無知”道歉 聯繫崔永元未得回復

“中國有一個著名的反轉基因的(人士)叫崔永元,我有一個建議,你能不能和他交流一下,你們都是記者(媒體人),溝通起來會比較方便。 ”最後一個提問者剛拋出此問題,就引起全場哄堂大笑。 當演講者回答“我聯繫過他,但他沒有回復我”後,現場的笑聲更大了,並隨之響起了掌聲。

上述一幕發生在5月8日下午的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的陽光大廳,演講者是已“反水”的前反對轉基因(下稱“反轉”)人士英國科普作家、記者、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聯盟的客座研究員馬克·林納斯(Mark Lynas)。 上述提問者是前來聽林納斯演講的觀眾。

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粗略統計,當天正值週一,可容納近三百人的陽光大廳來了約一半的人。 這其中多數是北京大學的學生,也有外校學生和政府官員以及學者。 其中,來參加林納斯演講的嘉賓包括中國科學院(下稱“中科院”)院士、北大前校長許智宏,中科院院士、北大生命科學學院(下稱“北大生科院”)教授朱作言、北大生科院教授鄧興旺,農業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副處長張憲法,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張春義等人。 在北大的演講中,台下不時會有掌聲響起;在提問環節,舉手提問者也很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舉手等了三人之後才有機會提問。

這也是時隔15年後,林納斯第二次來到中國。 2002年,林納斯首次到中國關注的是氣候變化問題。

此次,林納斯受中國農業科學院(下稱“農科院”)和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的邀請來到中國,在北京大學和中山大學(5月10日)舉辦了演講,並於5月9日在北京和媒體進行了互動交流。 在這三場交流活動中,林納斯以其自身從“反轉”到“挺轉”的經歷講述了The Truth about GMOs(轉基因的真相),這也是他的演講題目。

在北京的媒體交流會上,林納斯表示,這個轉變的過程其實並不簡單,甚至是痛苦的。 林納斯稱,“在一開始的時候我遭到了很多的攻擊、詆毀,很多人說我是一個騙子,說我是一個兩面派,輕易改變了自己的立場”。

但林納斯稱,他通過學習和研究,早已認識到,自己當年發起反轉的運動完全是出於“無知”。 同時,他呼籲中國科學家在轉基因的問題上統一意見,要向公眾發出自己明確的聲音,來說明農業轉基因技術的安全性。

前“反轉”人士為曾經的“無知”道歉,並努力彌補過錯

上述提問者提到的崔永元是央視前主持人,同時也是中國“反轉”的代表人物。

2014年,崔永元曾自費到美國拍攝了一部68分鐘的轉基因調查紀錄片。 因其是轉基因的反對者,該片的立場被認為有失偏頗,彼時引發了較大爭論。 比如,紀錄片中採訪物件的資格受到質疑,片中的部分實驗和結論也被稱為不嚴謹,同時帶有傾向性,誤導了讀者。 目前,崔永元仍反對轉基因,2016年11月,他還宣佈已進入零售業辦起了公司,將在3個城市為3萬會員“提供非轉基因的安全的食品”。

在崔永元反對轉基因並開公司提供非轉基因食品之際,曾同為“反轉”積極人士的林納斯和崔永元走了一條不同的路,他為自己過去對轉基因的詆毀而道歉,並努力彌補自己的過錯。

“反轉更像是陰謀論,陰謀理論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在其中也有一定的‘功勞’,但是我已經為此進行了公開的道歉,同時我現在的工作也在為解決這種陰謀論努力,希望能夠減少我在過去工作中帶來的一些破壞,且該工作已開展了有十年之久。 ”林納斯以該句話開始了和中國媒體的交流。

林納斯所提到的公開道歉是2013年1月,他在牛津農業會議上公開發表的演講。 在該論壇上,他為自己過去幾年妖魔化轉基因作物的行為道歉,並稱其認識到轉基因作物不僅安全可食,還可以幫助滿足全球日益增長的人口需求。

不過,林納斯稱該轉變並不容易,也面臨各方面的質疑。 林納斯稱,其在公開道歉後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談話節目採訪時,主持人就問了這麼一個問題:“你在這個問題上改變了看法,那麼別人還怎麼在其他事情上相信你的看法呢?如果你在這個事情上改變了自己的結論,接下來你說的話還有誰會信呢?”林納斯稱,他當時對BBC主持人的回答是,“如果在這個問題上我不改變自己的結論,還有誰會來相信我接下來說的話呢?如果我明知道有證據證明我(此前)的觀點、說法是錯誤的,難道我還要繼續堅持這種錯誤的說法嗎?”

林納斯現年44歲,大約在1996年-2000年期間,也就是林納斯二十多歲時,他是堅定的“反轉”人士,組織並參與了諸多的反轉運動。

最著名的,是1996年林納斯寫了被認為是第一篇“揭露轉基因食品罪惡”的文章。事實上1996年,正是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的第一年,也是第一批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從美國運到歐洲的一年。1997年,他曾組織數十人持園藝工具摧毀了轉基因試驗田。1998年,林納斯曾組織人員在轉基因種子巨頭孟山都位於英國海威科姆的辦公室靜坐等,來抵抗轉基因,此舉可謂是英國甚至世界首批反對孟山都轉基因的活動。

2000年後,林納斯決定改變自己的職業生涯,不再繼續當激進的活動分子,而是成為一個作家,其當時工作重點主要是關於氣候變化。隨後林納斯創作了部分有關氣候變化和環境挑戰的書。這些科普書籍包括《聚焦——來自一個正在變暖的世界的訊息》(2004年)、《六度的改變:一顆越來越熱星球的未來》(2008年)、《上帝的物種:在人類紀拯救地球》(2011年)等。其中,《六度的改變》獲英國皇家學會2008年度最佳科學圖書獎。

林納斯在北京的媒體交流會上表示,正是在獲得最佳科學圖書獎三天后,他為英國《衛報》寫了一篇反對轉基因的文章。但隨後林納斯發現,外界對該文章的評論多是在說“不科學”,且“沒有任何事實依據”,這讓林納斯覺得備受打擊。

林納斯稱,自此他決定“閉嘴”反思,並主動去瞭解和學習更多關於轉基因技術的資訊。事實上,在此前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研究過程中,林納斯已瞭解到什麼是真正的科學,並掌握了科學分析的理論和方法,對轉基因的態度已開始動搖。

在這一系列的學習後,林納斯更加堅定了擁護轉基因的態度。2010年11月,他在英國電視四台(Channel 4)的紀錄片《What the Green Movement Got Wrong》中出鏡,並參加了辯論為轉基因生物技術辯護。2013年,林納斯最終決定對轉基因反對的態度做出一個公開的道歉。

彼時林納斯的公開道歉引發輿論熱議,隨後他被邀請至美國、墨西哥、泰國、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各地演講,並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各地的轉基因辯論格局。

此後,林納斯在與發展中國家的科學家們一起工作中,也親眼見證了大量轉基因技術造福人類的例子。同時,他也瞭解到國際上關於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研究已經達成了強大的科學共識。

“反轉運動是我曾參與過的最成功的運動,但實際上,這是一場反科學的運動。我發起反對轉基因的運動完全是出於無知”,馬克 林納斯在北京的媒體交流會上總結稱,“反轉人士在人們的腦海中為轉基因食品貼上‘惡魔食物’的標籤,但這僅僅是出於對‘非自然的’科學技術的恐懼,沒有任何深入的瞭解和思考,就將這一原本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技術妖魔化,我為此感到深深的抱歉。”

再三呼籲中國科學界發表統一聲明,加大轉基因科普

從全球範圍看,轉基因作物商業化已進入第22個年頭。從1996年到2016年的21年間,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達到21億公頃,相當於中國國土面積的兩倍多,農民累計獲益超1600億美元。儘管轉基因商業化的發展帶來諸多好處,但不可否認的是,“反轉”人士仍大量存在,全球很多地區的轉基因商業化的推進仍然緩慢,這其中也包括林納斯的家鄉英國、歐盟以及中國。

歐盟對待轉基因的態度一直偏保守。目前,只有抗蟲轉基因玉米MON810可以在西班牙等幾個歐盟國家進行商業化種植,英國也不允許種植轉基因作物。

不過,英國和其他歐盟國家相比,對待轉基因的態度較為積極。雖暫時還不能商業化發展,但英國科學家一直在轉基因方面進行相關研究。比如,世界領先的農業科研中心英國洛桑研究所(Rothamsted Research)已研發出可驅趕蚜蟲的轉基因小麥,其研發出的光合作用效率更高的轉基因小麥也已進入田間種植試驗階段。

如今,英國正在進行脫歐,這也代表著很多以往的政策都會發生變化,這其中就有可能包括對待轉基因作物種植等方面的態度。2016年10月,英國農業大臣喬治 尤斯蒂斯(George Eustice)曾表示,作為脫離歐盟的一部分準備,政府正在考慮未來可能重新開始審視關於轉基因的管制政策。他進一步稱,這方面的法規將“基於科學”,並且對支援和反對的聲音都會有所考慮。

5月8日,在北大的演講活動中,林納斯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歐盟此前在“挺轉”還是“反轉”問題上爭執了15年之久,但依舊難有新政策來批准新的轉基因作物的產業化發展。而英國政府支持轉基因技術,在英國脫歐後,監管方面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放鬆。不過,林納斯也表示,英國“脫歐”是個複雜的過程,英國很多時候還必須和歐盟的法規保持一致,才能維持與歐盟的貿易關係。

林納斯強調,歐盟不批准應用新的轉基因作物,是在違反科學界的意見前提下做出來的,也就是說在這個問題上,歐盟的政治和科學是站在了對立面的。“我想這並不是中國應該學習的好榜樣。”

對於歐盟的保守態度,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此前曾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這主要是歐盟權衡各方面的利益,面臨的各種政治方面的考慮比較多。黃大昉曾強調,轉基因作物的種植與否、進口與否,都是各國政府根據自己國家的情況自己進行決定的,但不種植並不等於不安全。

所以,拿歐盟種植轉基因作物偏少的理由來說明轉基因技術不安全毫無科學根據。林納斯也用一句稍顯誇張的話表達對轉基因安全性的看法,“吃轉基因食物有害的幾率比你被小行星砸到的幾率還要低!在高山地區確實有人曾經被流星給砸到過,但是還從來沒有一例事件可以顯示出人們食用轉基因食品後對自己身體的健康造成危害。”

雖然歐盟對轉基因仍持保守態度,但中國政府已在轉基因產業化發展中已釋放出積極信號。不過,業內人士認為,中國轉基因產業化的推進還比較緩慢。而輿論中“反轉”的聲音仍不時地影響著民眾,比如,“反轉”人士宣稱轉基因產品損害人類健康,會導致不孕不育,甚至會導致民族滅亡等。類似上述的種種言論,很多時候使得部分民眾難以從科學層面來思考轉基因的問題。

林納斯在北京和媒體交流時表示,“有很多科學的問題,科學的聲音最後反而被淹沒了,人們聽不到、瞭解不到科學資訊。所以,應該通過我們的工作,能夠讓更多科學的聲音被大眾所接受、所聽到。”

對於如何進行轉基因的大眾科普,也是中國科學家近年來所關注的問題。

在此前的採訪中,許智宏、朱作言、黃大昉等科學家均表示,目前轉基因的輿論環境要比前幾年好得多,但轉基因的科普仍然不夠。林納斯稱,其在北大做演講時發現,北大學生(基本為北大,也有外校學生)對於轉基因的問題瞭解的資訊是非常多、非常全面的,當時沒有人站起來說一些反科學、反轉基因的言論,也沒有學生提出任何極端的看法。林納斯認為,至少在北大(基本為北大,也有外校學生)學生這一層面,對轉基因的認識比較透徹、科學素養也比較高。一位北大生科院大一的學生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他的同學間基本沒有反對轉基因的。其表示,只要看看相關書籍,基本就能瞭解轉基因是什麼。

不過,一些科學家也表示,部分媒體、大眾甚至政府官員對轉基因的認識都是不夠的。5月8日,林納斯在北大演講完畢後和現場聽眾進行交流,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發現約有1/3的提問者的問題是關於如何進行轉基因科普。這其中的提問者就有鄧興旺和朱作言。朱作言所關注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媒體的報導更加科學?

彼時,林納斯並沒有給出應該如何對部分媒體、大眾甚至部分政府官員進行科普的具體措施。但林納斯在演講以及媒體交流時多次呼籲中科院等中國的科研機構能夠發表一個明確聲明,來說明轉基因的安全性,同時也為媒體、決策者、大眾提供一個科學指導。“我想只有中國的科學家發出自己的科學的聲音,才能真正地解決這個問題,真正解決之道還在於中國的科學家。

最著名的,是1996年林納斯寫了被認為是第一篇“揭露轉基因食品罪惡”的文章。事實上1996年,正是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的第一年,也是第一批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從美國運到歐洲的一年。1997年,他曾組織數十人持園藝工具摧毀了轉基因試驗田。1998年,林納斯曾組織人員在轉基因種子巨頭孟山都位於英國海威科姆的辦公室靜坐等,來抵抗轉基因,此舉可謂是英國甚至世界首批反對孟山都轉基因的活動。

2000年後,林納斯決定改變自己的職業生涯,不再繼續當激進的活動分子,而是成為一個作家,其當時工作重點主要是關於氣候變化。隨後林納斯創作了部分有關氣候變化和環境挑戰的書。這些科普書籍包括《聚焦——來自一個正在變暖的世界的訊息》(2004年)、《六度的改變:一顆越來越熱星球的未來》(2008年)、《上帝的物種:在人類紀拯救地球》(2011年)等。其中,《六度的改變》獲英國皇家學會2008年度最佳科學圖書獎。

林納斯在北京的媒體交流會上表示,正是在獲得最佳科學圖書獎三天后,他為英國《衛報》寫了一篇反對轉基因的文章。但隨後林納斯發現,外界對該文章的評論多是在說“不科學”,且“沒有任何事實依據”,這讓林納斯覺得備受打擊。

林納斯稱,自此他決定“閉嘴”反思,並主動去瞭解和學習更多關於轉基因技術的資訊。事實上,在此前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研究過程中,林納斯已瞭解到什麼是真正的科學,並掌握了科學分析的理論和方法,對轉基因的態度已開始動搖。

在這一系列的學習後,林納斯更加堅定了擁護轉基因的態度。2010年11月,他在英國電視四台(Channel 4)的紀錄片《What the Green Movement Got Wrong》中出鏡,並參加了辯論為轉基因生物技術辯護。2013年,林納斯最終決定對轉基因反對的態度做出一個公開的道歉。

彼時林納斯的公開道歉引發輿論熱議,隨後他被邀請至美國、墨西哥、泰國、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各地演講,並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各地的轉基因辯論格局。

此後,林納斯在與發展中國家的科學家們一起工作中,也親眼見證了大量轉基因技術造福人類的例子。同時,他也瞭解到國際上關於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研究已經達成了強大的科學共識。

“反轉運動是我曾參與過的最成功的運動,但實際上,這是一場反科學的運動。我發起反對轉基因的運動完全是出於無知”,馬克 林納斯在北京的媒體交流會上總結稱,“反轉人士在人們的腦海中為轉基因食品貼上‘惡魔食物’的標籤,但這僅僅是出於對‘非自然的’科學技術的恐懼,沒有任何深入的瞭解和思考,就將這一原本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技術妖魔化,我為此感到深深的抱歉。”

再三呼籲中國科學界發表統一聲明,加大轉基因科普

從全球範圍看,轉基因作物商業化已進入第22個年頭。從1996年到2016年的21年間,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達到21億公頃,相當於中國國土面積的兩倍多,農民累計獲益超1600億美元。儘管轉基因商業化的發展帶來諸多好處,但不可否認的是,“反轉”人士仍大量存在,全球很多地區的轉基因商業化的推進仍然緩慢,這其中也包括林納斯的家鄉英國、歐盟以及中國。

歐盟對待轉基因的態度一直偏保守。目前,只有抗蟲轉基因玉米MON810可以在西班牙等幾個歐盟國家進行商業化種植,英國也不允許種植轉基因作物。

不過,英國和其他歐盟國家相比,對待轉基因的態度較為積極。雖暫時還不能商業化發展,但英國科學家一直在轉基因方面進行相關研究。比如,世界領先的農業科研中心英國洛桑研究所(Rothamsted Research)已研發出可驅趕蚜蟲的轉基因小麥,其研發出的光合作用效率更高的轉基因小麥也已進入田間種植試驗階段。

如今,英國正在進行脫歐,這也代表著很多以往的政策都會發生變化,這其中就有可能包括對待轉基因作物種植等方面的態度。2016年10月,英國農業大臣喬治 尤斯蒂斯(George Eustice)曾表示,作為脫離歐盟的一部分準備,政府正在考慮未來可能重新開始審視關於轉基因的管制政策。他進一步稱,這方面的法規將“基於科學”,並且對支援和反對的聲音都會有所考慮。

5月8日,在北大的演講活動中,林納斯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歐盟此前在“挺轉”還是“反轉”問題上爭執了15年之久,但依舊難有新政策來批准新的轉基因作物的產業化發展。而英國政府支持轉基因技術,在英國脫歐後,監管方面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放鬆。不過,林納斯也表示,英國“脫歐”是個複雜的過程,英國很多時候還必須和歐盟的法規保持一致,才能維持與歐盟的貿易關係。

林納斯強調,歐盟不批准應用新的轉基因作物,是在違反科學界的意見前提下做出來的,也就是說在這個問題上,歐盟的政治和科學是站在了對立面的。“我想這並不是中國應該學習的好榜樣。”

對於歐盟的保守態度,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此前曾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這主要是歐盟權衡各方面的利益,面臨的各種政治方面的考慮比較多。黃大昉曾強調,轉基因作物的種植與否、進口與否,都是各國政府根據自己國家的情況自己進行決定的,但不種植並不等於不安全。

所以,拿歐盟種植轉基因作物偏少的理由來說明轉基因技術不安全毫無科學根據。林納斯也用一句稍顯誇張的話表達對轉基因安全性的看法,“吃轉基因食物有害的幾率比你被小行星砸到的幾率還要低!在高山地區確實有人曾經被流星給砸到過,但是還從來沒有一例事件可以顯示出人們食用轉基因食品後對自己身體的健康造成危害。”

雖然歐盟對轉基因仍持保守態度,但中國政府已在轉基因產業化發展中已釋放出積極信號。不過,業內人士認為,中國轉基因產業化的推進還比較緩慢。而輿論中“反轉”的聲音仍不時地影響著民眾,比如,“反轉”人士宣稱轉基因產品損害人類健康,會導致不孕不育,甚至會導致民族滅亡等。類似上述的種種言論,很多時候使得部分民眾難以從科學層面來思考轉基因的問題。

林納斯在北京和媒體交流時表示,“有很多科學的問題,科學的聲音最後反而被淹沒了,人們聽不到、瞭解不到科學資訊。所以,應該通過我們的工作,能夠讓更多科學的聲音被大眾所接受、所聽到。”

對於如何進行轉基因的大眾科普,也是中國科學家近年來所關注的問題。

在此前的採訪中,許智宏、朱作言、黃大昉等科學家均表示,目前轉基因的輿論環境要比前幾年好得多,但轉基因的科普仍然不夠。林納斯稱,其在北大做演講時發現,北大學生(基本為北大,也有外校學生)對於轉基因的問題瞭解的資訊是非常多、非常全面的,當時沒有人站起來說一些反科學、反轉基因的言論,也沒有學生提出任何極端的看法。林納斯認為,至少在北大(基本為北大,也有外校學生)學生這一層面,對轉基因的認識比較透徹、科學素養也比較高。一位北大生科院大一的學生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他的同學間基本沒有反對轉基因的。其表示,只要看看相關書籍,基本就能瞭解轉基因是什麼。

不過,一些科學家也表示,部分媒體、大眾甚至政府官員對轉基因的認識都是不夠的。5月8日,林納斯在北大演講完畢後和現場聽眾進行交流,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發現約有1/3的提問者的問題是關於如何進行轉基因科普。這其中的提問者就有鄧興旺和朱作言。朱作言所關注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媒體的報導更加科學?

彼時,林納斯並沒有給出應該如何對部分媒體、大眾甚至部分政府官員進行科普的具體措施。但林納斯在演講以及媒體交流時多次呼籲中科院等中國的科研機構能夠發表一個明確聲明,來說明轉基因的安全性,同時也為媒體、決策者、大眾提供一個科學指導。“我想只有中國的科學家發出自己的科學的聲音,才能真正地解決這個問題,真正解決之道還在於中國的科學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