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亞特蘭大奧運會:科貝爾的勝利,上旋球的勝利!

擰拉之父科貝爾雖然沒能在世界單打大賽中獲得金牌, 甚至是獎牌, 但是歷史不會虧待每個人。 雖然無論在小球時代還是大球時代,

科貝爾的原始擰拉技術——側擰都不是很吃香, 但我們不要忘了, 所謂先進的打法, 就是一定有能突破敵人的地方。 而正是反手位的突破, 讓科貝爾得以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小組賽, 科貝爾淘汰奧運亞軍、世錦賽冠軍、世界盃冠軍蓋亭。

四分之一決賽, 科貝爾又淘汰了世錦賽亞軍、世界盃亞軍和歐錦賽冠軍塞弗。

其實那屆比賽科貝爾還並沒有太多台內擰拉技術, 畢竟一項技術的成熟也是需要時間去摸索的, 此時的科貝爾主要還是停留在拉半出臺的基礎上。 但是反手快速起板形成連續上旋球相持、通過變線逼迫對手出高球的套路, 已然出現了。

台內擰拉的先進性是什麼?就是能提前將台內球變為上旋球進攻。 科貝爾想一步到位練成這種很多年後的技術, 還是有點難度的。 但是在他那個年代, 大部分乒乓球選手的反手對抗都是推撥+彈擊類型, 也就是說都沒有形成上旋球的套路。

典型的, 佩爾森當年號稱世界第一反手, 主要就是那板暴力彈擊,

尤其從正手位回反手位, 那個彈擊力度之大, 相信看過的朋友都印象深刻:可怕至極!

但是這種球也是有力量、速度卻缺少旋轉的。

再比如反手穩如山的普裡莫拉茨、孔令輝, 他們的反手也僅僅是實現了用手腕輕輕“翻挑”, 帶微弱上旋,

與科貝爾的反手球相比還是有差距的。

至於王濤那種生膠反手就更不用說了, 不存在什麼反手上旋相持概念的。

科貝爾運氣不錯, 遇到的兩個對手都是正手遠強於反手, 而且打球主要靠激情、穩定性卻不夠的蓋亭和塞弗, 於是乎, 這兩位大名鼎鼎的不講理打法宗師就這樣倒在了這位師弟拍下。

就這樣, 前面介紹了瓦爾德內爾、佩爾森、卡爾松(經老球迷指點, 卡爾松是輸給了俄羅斯的小馬祖諾夫)已經出局, 現在蓋亭、塞弗也玩完了, 至於普裡莫拉茨?已經在之前輸給了塞弗。

整個歐洲軍團就這樣死一大半了;而且死的, 都是絕頂高手。

原標題:《乒壇二十四年(125):科貝爾的勝利, 上旋球的勝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