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盤古開天、諸神征伐之利器——中西方戰斧小考

斧子是人類最早發明的兵器之一, 人類文明的舊石器時代就是以石斧為代表的打制石器確立的。 各個文明的早期神話中都有斧子的身影出現, 如中國開天闢地的盤古, 北歐神話中駕馭雷電力量的托爾(與電影中的托爾不同, 北歐神話中的托爾使用的是戰斧), 斧子的使用者多為力大勇武的形象, 象徵著人類先民對力量與征服自然的崇拜和嚮往。 因此後世斧子不僅是工具, 武器, 還是權力的象徵文化的符號, 直到今天, 斧子的三種身份依然存在, 他成為了遊戲和螢屏上北歐海盜的砍殺利器,

也曾成為魯迅先生所設計的民國國徽上的核心符號。

那我們就簡單的對照考證一下中西方共有的戰斧有哪些異同。

斧子不僅是人類發明的第一種武器, 也是第一種由工具演化出來的武器。 遠古的石斧既是工具, 也是打獵防身的武器, 只不過後來戰斧與工具斧在形制上產生了分野。

戰斧與工具斧的最大區別也就是斧刃的橫截面。 工具斧的橫截面大多是寬闊的三角型, 戰斧的橫截面多為平面或者收腰的內弧面。

圖為筆者繪製的一把維京小鉤斧, 可以看到斧刃起脊加強結構, 斧面平而輕薄。

造成這種區別的原因是工具斧的作用目標是堅硬的柴料樹木, 較厚重的斧刃能帶來更大的動能, 同時使向下的力轉化為向兩側的推力, 以此來把木柴劈開, 大樹鑿斷。 而戰斧的作用目標是柔軟的人體, 更多追求的是減小阻力, 提高對肌肉和骨骼的切割殺傷;另一方面, 戰斧是在搏殺中使用的, 因此需要相對的輕便靈活, 而非想像中的那樣沉重。 多數戰斧重量與同樣長短的刀劍類似, 單手斧多在1斤至3斤之間, 雙手斧大多不超過六斤。 戰斧強大的殺傷力依靠的是十分靠前的重心, 與精湛的使用技巧。

在《武經總要》中出現過兩種戰斧, 一種叫峨眉鑺(qú), 刃長只有15釐米左右, 而斧刃到斧背的長度有30釐米左右, 柄長90釐米左右。

另一種叫鳳頭斧, 斧頭尺寸與峨眉鑺相仿, 柄長75釐米左右, 兩者柄末端都有很長的鐵鐏, 整體像極了一把鎬頭, 實際上這兩種戰斧不僅是武器也是挖掘地道的工兵斧。 斧背一面可以用來刨土, 長長的鐵鐏可以撬開泥土中的岩石, 不長不短的柄既方便雙手挖掘, 又能在狹小的空間中格鬥殺敵。 在地道挖通的時候, 士兵可以馬上用它砍殺敵人, 不至陷入被動。

圖為《武經總要》中的峨眉鑺和鳳頭斧, 宋人所畫兵器都有比例上的問題, 這兩種戰斧都應該是狹長形, 而圖中畫的過於寬闊了。

在西方的軍事史上, 以擅長修築工事, 步步為營著稱的羅馬軍團中, 也有類似的工兵斧, 他通常也是鎬頭的造型, 用於挖掘和簡單的處理木質工事。

圖為羅馬軍團的工兵斧

同樣是在重甲橫行的唐宋時代,披堅執銳的武士使用一種名為長柯斧的巨斧破陣殺敵。長柯斧有一個30釐米左右的寬闊斧刃,斧背裝有鉤刺,柄長一米左右,柄尾裝有鐵鐏。長柯斧可劈、可勾、可紮,是短兵相接近身格鬥的利器。相傳唐代大將李嗣業曾率領3000名步卒於香積寺截擊安祿山,唐軍將叛軍團團圍住,身披重甲的陷陣士兵手執長柯斧、陌刀,以摧枯拉朽之勢將叛軍殺的屍橫遍野,獲得大勝。

圖為宋人所畫長柯斧

無獨有偶,與唐宋相對應的維京時代,北歐海盜們也使用過同長柯斧相似長杆的巨斧(長柯斧本身就是長杆斧的意思,與long axe恰好中英互譯),受雇於拜占庭的北歐瓦蘭吉衛隊亦將巨斧的威名遠播四海,在長達五六百年的歷史中為拜占庭帝國保駕護國。

圖為外國網友繪製的瓦蘭吉衛隊戰士,使用巨斧者,不論東西方,皆是重甲之士

另一種被全世界廣泛使用的戰斧就是單手斧了。在中國,最出名的單手斧大概就是板斧了。說到它,幾乎每個人都能想到那個又黑又壯有萬夫不當之勇人稱天殺星黑旋風的李逵。與李逵用的一樣,記載中板斧是成對兒使用的,重量以一把三斤起步,雖然筆者對這個重量有些懷疑,但是還蠻複合李逵這種使用者的形象。在水滸傳裡,李逵使用它劫過法場,砍過惡霸,板斧劈過之處,盡是殘軀斷肢,好生恐怖。雖然板斧十分強悍,但在正史上罕有板斧應用的記載,坊間流傳的也只有程咬金的三板斧了。但由此也能看出來板斧的威力,或許因為非勇力過人不可用,板斧才沒有得到普遍的應用。

講起西方的單手斧,就又不得不提到北歐的維京人。他們的單手斧五花八門,從出土的文物看,長短大小各色各樣,相比我們的板斧,要輕巧許多。起初這些斧子也是維京人的工具,後來應用到了戰鬥中,才分化出了相對比較輕薄的戰斧,有一些較為短小的戰斧還經過改良,成為了可以投擲的飛斧,用以在混戰前破壞敵人的陣型,或者在追擊中消滅敵人。這可以說是維京人最知名的戰鬥方式了。不過在維京人在像他們南方的瓦蘭吉兄弟一樣穿上重甲前,更喜歡用維京長矛來戰鬥,只有在陷入混戰後,才在巨大的維京圓盾掩護下,使用短小的單手戰斧。而等這些北歐的蠻族穿得起重甲後,他們選擇了用長劍戰鬥,可能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戰斧並不是一件易用的武器。

《維京傳奇》中使用單手斧和維京盾的維京戰士

說到這,最常見最經典的戰斧也就說完了。雖然戰斧在神話傳說中大顯神威,卻少在部隊中列裝,但每個熱血男兒,想到巨斧時,誰不是感覺瞬間燃起鬥志,全身充滿力量,渴望去古戰場上大殺四方呢?致敬這個充滿了權威和暴力美學的武器吧,它蘊含每個熱血男兒從遠古祖先那傳承下來的力量和勇氣。

中華冷兵器

圖為羅馬軍團的工兵斧

同樣是在重甲橫行的唐宋時代,披堅執銳的武士使用一種名為長柯斧的巨斧破陣殺敵。長柯斧有一個30釐米左右的寬闊斧刃,斧背裝有鉤刺,柄長一米左右,柄尾裝有鐵鐏。長柯斧可劈、可勾、可紮,是短兵相接近身格鬥的利器。相傳唐代大將李嗣業曾率領3000名步卒於香積寺截擊安祿山,唐軍將叛軍團團圍住,身披重甲的陷陣士兵手執長柯斧、陌刀,以摧枯拉朽之勢將叛軍殺的屍橫遍野,獲得大勝。

圖為宋人所畫長柯斧

無獨有偶,與唐宋相對應的維京時代,北歐海盜們也使用過同長柯斧相似長杆的巨斧(長柯斧本身就是長杆斧的意思,與long axe恰好中英互譯),受雇於拜占庭的北歐瓦蘭吉衛隊亦將巨斧的威名遠播四海,在長達五六百年的歷史中為拜占庭帝國保駕護國。

圖為外國網友繪製的瓦蘭吉衛隊戰士,使用巨斧者,不論東西方,皆是重甲之士

另一種被全世界廣泛使用的戰斧就是單手斧了。在中國,最出名的單手斧大概就是板斧了。說到它,幾乎每個人都能想到那個又黑又壯有萬夫不當之勇人稱天殺星黑旋風的李逵。與李逵用的一樣,記載中板斧是成對兒使用的,重量以一把三斤起步,雖然筆者對這個重量有些懷疑,但是還蠻複合李逵這種使用者的形象。在水滸傳裡,李逵使用它劫過法場,砍過惡霸,板斧劈過之處,盡是殘軀斷肢,好生恐怖。雖然板斧十分強悍,但在正史上罕有板斧應用的記載,坊間流傳的也只有程咬金的三板斧了。但由此也能看出來板斧的威力,或許因為非勇力過人不可用,板斧才沒有得到普遍的應用。

講起西方的單手斧,就又不得不提到北歐的維京人。他們的單手斧五花八門,從出土的文物看,長短大小各色各樣,相比我們的板斧,要輕巧許多。起初這些斧子也是維京人的工具,後來應用到了戰鬥中,才分化出了相對比較輕薄的戰斧,有一些較為短小的戰斧還經過改良,成為了可以投擲的飛斧,用以在混戰前破壞敵人的陣型,或者在追擊中消滅敵人。這可以說是維京人最知名的戰鬥方式了。不過在維京人在像他們南方的瓦蘭吉兄弟一樣穿上重甲前,更喜歡用維京長矛來戰鬥,只有在陷入混戰後,才在巨大的維京圓盾掩護下,使用短小的單手戰斧。而等這些北歐的蠻族穿得起重甲後,他們選擇了用長劍戰鬥,可能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戰斧並不是一件易用的武器。

《維京傳奇》中使用單手斧和維京盾的維京戰士

說到這,最常見最經典的戰斧也就說完了。雖然戰斧在神話傳說中大顯神威,卻少在部隊中列裝,但每個熱血男兒,想到巨斧時,誰不是感覺瞬間燃起鬥志,全身充滿力量,渴望去古戰場上大殺四方呢?致敬這個充滿了權威和暴力美學的武器吧,它蘊含每個熱血男兒從遠古祖先那傳承下來的力量和勇氣。

中華冷兵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