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國內河戰艦的艦載武裝:從蘇聯時代開始對坦克炮塔的極限利用

軍艦上的火炮裝置和坦克上的大同小異, 為了節約研製成本很多國家都是拿來主義, 直接將坦克炮塔加裝到海軍戰艦上, 例如1124型裝甲炮艇排水量:52.2噸 該艇是蘇聯於1936年開始建造的裝甲炮艇, 最初使用兩個T-28中型多炮塔坦克的中央主炮塔。 二戰爆發後, 蘇聯對其火力進行了改進, 把T-28的炮塔換成了T-34/76的, 有的甚至取消後炮塔, 換成喀秋莎火箭炮

比1124型裝甲炮艇對位稍小的1125型裝甲炮艇,

上邊僅裝載了兩個T34坦克的炮塔, 在戰爭時期還加裝了喀秋莎火箭彈, 是封鎖內河航道抵抗納粹進攻有力武器。

二戰結束之後, 蘇聯帝國統治者廣闊的東歐平原, 這些地區水網縱橫, 對於龐大的裝甲部隊來說死天然的作戰障礙, 為了彌補裝甲作戰的不足,

蘇聯有繼續建造了大量的內河戰艦, 但是艦載火炮還是直接拿來的坦克炮。 下圖為雄蜂級內河戰艦。

雅羅魚級是一種排水量更大的內河支援戰艦, 該艇火力驚人:除了裝備兩座T-54/55炮塔之外, 還裝備了四具單兵防空導彈發射裝置、 兩門“AK-630”6管30毫米速射炮、兩挺雙聯12.7毫米機槍、兩具30毫米榴彈發射器、還有一具雙聯140 毫米無制導火箭彈發射裝置。

如果說蘇聯裝備大量載入坦克炮塔的內河戰艦是出於配合裝甲部隊作戰、並消耗一部分坦克生產的過剩產能的話, 歐美國家就純粹是為了學習蘇聯而搞出了相似的作品。德國就把PzH-2000自行榴彈炮的炮塔裝在一艘護衛艦上,也許德國這樣做也有節省成本的考慮,不過後來證實大國最大的考慮是實現武器裝備的通用化,眾所周知,德國是一個陸軍武器技術雄厚的國家,不甘只在陸地上擁有一席之地的德國人,也想擁有屬於自己的海洋,一心發展海軍裝備的德國很無奈面對自己的造船能力唉聲歎氣,在很對技術上他都不具備和西方國家競爭的實力,為解決急迫的技術問題,直接裝上了自己技術成熟的自行火炮炮塔,看來陸地強國想走向海洋也是不容易的。

此外挪威把雙管120迫擊炮的炮塔裝在快艇上,建造出火力兇猛的內河殺手,也算是海上裝備的一大特色產品吧,這種迫擊炮的炮塔和火炮也是移植自行迫擊炮的成熟技術裝備。

歐美國家就純粹是為了學習蘇聯而搞出了相似的作品。德國就把PzH-2000自行榴彈炮的炮塔裝在一艘護衛艦上,也許德國這樣做也有節省成本的考慮,不過後來證實大國最大的考慮是實現武器裝備的通用化,眾所周知,德國是一個陸軍武器技術雄厚的國家,不甘只在陸地上擁有一席之地的德國人,也想擁有屬於自己的海洋,一心發展海軍裝備的德國很無奈面對自己的造船能力唉聲歎氣,在很對技術上他都不具備和西方國家競爭的實力,為解決急迫的技術問題,直接裝上了自己技術成熟的自行火炮炮塔,看來陸地強國想走向海洋也是不容易的。

此外挪威把雙管120迫擊炮的炮塔裝在快艇上,建造出火力兇猛的內河殺手,也算是海上裝備的一大特色產品吧,這種迫擊炮的炮塔和火炮也是移植自行迫擊炮的成熟技術裝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