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使說 | 吳思科:“一帶一路”是通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光明之路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在北京舉辦, 舉世矚目。 在全球化進程遭遇逆風, 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民粹主義思潮不斷抬頭, 全球治理體系處於調整變革的歷史關頭, “一帶一路”倡議作為推動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的一項重要公共產品, 更突顯它的重要意義, 也是這次高峰論壇備受各方關注和歡迎的原因所在。

“一帶一路”倡議是由中國首創的綜合性多邊合作平臺, 三年多的時間裡, 已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潛力。 即將舉辦的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中國同有關國家共商合作大計的盛會,

也為各方對接發展戰略搭起合作平臺, 必將聚集各方智慧, 形成合力, 創新合作模式, 為“一帶一路”建設描繪新藍圖, 推動互聯互通合作, 促進各方共建絲路輝煌。 這也讓人們聯想起今年以來, “一帶一路”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先後載入聯合國決議和聯合國安理會第2344號決議。 在過去4年多的時間內, 習近平總書記在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場合100多次談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並全面、系統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主張。 聯合國安理會的上述決議, 體現了國際社會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認同和共同呼喚, 也彰顯了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對全球治理的重要貢獻。

“一帶一路”倡議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

推動沿線及有關國家通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 尋求優勢互補, 縮小發展差距, 加快區域一體化進程, 實現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 “一帶一路”倡議把中國發展同相關國家發展緊密結合, 顯示出強大生命力和廣泛包容性。 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內涵。 它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盡力找到避免在冷戰年代國際社會分裂、對抗的新途徑, 創造國際經濟融合、相互往來並相互依賴, 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從而降低國家間對立的風險。

三年多來, 中國的發展同世界各國發展緊密結合, 始終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穩定力量。 2015年中國貢獻了世界經濟四分之一的增長。

“一帶一路”倡議由中國提出, 紅利由各國共用。 通過中方與有關各方的共同努力, “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不斷擴大, 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回應和支援, 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合作協定。 在各方參與下, “一帶一路”建設進展順利, 取得一大批早期收穫成果。 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建立了56個經貿合作區, 累計投資超過185億美元。 “一帶一路”涵蓋了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和三方合作, 真正是各國的大合唱。 中方還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機制創新, 其積極效應和正面預期也給各國自身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利好因素, 營造了更為良性的發展環境。 而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也發揮著引領性的關鍵性作用,
金融合作是連接“一帶一路”和中國夢的重要橋樑。 與“一帶一路”相伴而生的亞投行開業運營, 絲綢之路基金首批投資專案順利啟動, 令人鼓舞。

事實已經並將繼續證明, “一帶一路”倡議完全符合聯合國憲章的核心價值與世貿組織規則, “一帶一路”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 是大家共同推進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向前發展, 同時也向世人展示華夏文明的核心價值理念, 讓世界看到人類未來的希望。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 致力於打造多主體、全方位、跨領域合作平臺。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 能源設施、電力等領域需求缺口大, 能源合作前景廣闊。

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必將促進沿線各個次區域的連通, 打造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利益和命運共同體, 進而促進區域和平、繁榮和安全共用。

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 世界需要新理念指引方向。 以“共商、共建、共用”理念為指針共建“一帶一路”, 必將推進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經濟全球化, 創新經濟增長方式, 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並著力解決好公平公正問題。 在“一帶一路”這個大平臺上攜手努力、同舟共濟、共同擔當, 將促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讓世界更美好, 讓人民更幸福。

(作者為中國前駐外大使,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欄目主編:楊立群。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

文/吳思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