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嶺南盆景的截幹蓄枝

獨樹一幟的嶺南盆景自上世紀三十年代衝破傳統蟠紮的桎梏, 開創出截幹蓄枝新技法以來, 盆景造型千姿百態, 或雄渾蒼勁、古樸典雅,

或瀟灑飄逸、天然野趣, 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這種風格源于自然, 師法自然, 再現自然, 超越自然。 這種用縮龍成寸的手法, 把大自然中的美景、美樹再現盆中, 讓人們得以親身體驗大自然, 深得廣大盆景愛好者的認同和嚮往, 為國內外盆景家所推崇。 其程度有如決堤的海水, 以排山倒海之勢, 蔓延全國, 湧向世界。 例如近期廣東以外的很多省市作品, 隨處可見截幹蓄枝, 脫衣換錦的技法。 在國際舞臺, 嶺南盆景就好像“中國點心”一樣, 有了“dianxin”, “lingnan“的英文名詞。 (廣州是點心和嶺南盆景的發源地)。 可以這樣說, 嶺南盆景等於大自然。 大自然是博大精深、千變萬化和無窮無盡的, 而高深莫測、千變萬化的嶺南盆景更是耐人尋味,
百看不厭。

一、什麼是截幹蓄枝

嶺南盆景技法, 以截幹蓄枝見長。 何為截幹蓄枝?其實截幹和蓄枝是兩回事。 當我們獲得一棵樹樁的時候, 就憑著平時對大自然千姿百態的樹型的瞭解和積累, 與這樁頭結合起來, 準確地構思好這一樁頭適合造成什麼形格, 成熟時是什麼樣子, 制定出培育的藍圖。 第一次截幹就決定了這一作品的一生, 因為這麼一截, 所定的位置、長短已經決定了作品的形格和高矮尺寸。 待生長了若干年後, 第二段與第一段過渡達到標準要求時, 要進行第二次截幹, 第二段比第一段要短, 第三段更短, 如此類推, 直至結頂。

在截幹後, 樹幹會長出若干新芽, 那時要在高位選擇一個合適的芽, 讓其發育成第二段樹幹。 與此同時, 在第一段樹幹上, 尚有其餘新芽, 選其合適者留作枝托, 重點培育, 與第二段樹幹一同蓄養。 不合適的芽也不一定立刻去掉, 其作用是:1.説明第一段樹幹加速長粗;2.待長到一定尺寸時去掉, 讓樹幹留下蒼勁的疙瘩;3.在一些爭議位置上的枝條留著備選, 會有多一些選擇;4.過早選定側托會導致樹身長成扁身。 當枝幹蓄養到符合規範要求的粗度時, 就要像主幹一樣, 把其截短, 讓它長出第二段、第三段……直到結尾完成, 這叫做蓄枝。 無論截幹也好, 截枝也好, 每一段都必須要改變方向, 這很關鍵,

如果有一段沒有做好, 這棵作品就因此而廢掉, 可惜可惜, 千萬要注意。

二、截幹蓄枝的技法

當獲得一棵原生樁時,先根據樹種和樹形的特點,構思好作品的形格,制定出培育的藍圖。根據藍圖的培育步驟,定準第一段的最佳的長度,進行鋸截。鋸截前,盡可能找到用作第二段的理想芽位,留長一些,待芽位萌發出新芽,並長到一定的粗度時,再把多餘部分截去,這樣第一段樹幹才算截到完全到位。嶺南技法形成才短短幾十年光景,雖然已打下堅實基礎,卻還處於整合、統一和發展階段。以前有很多嶺南盆景名家及嶺南盆景書刊稱這一方法為“蓄枝截幹”法,但由於幹為主,枝托為輔,慢慢開始統一稱作“截幹蓄枝”法。亦曾經有人稱“蓄枝截幹”法為“以側代幹”法,說明創始階段的前輩獲得一棵被伐木人或樵夫經數次砍伐,形成左右擺動的天然野樁,已經讚歎不已。於是乎他們開始追尋、仿效、培育,尋訪天然野樁成為當時廣州盆景愛好者的興趣和熱潮。他們成群結隊上山挖野樁,引起了樵夫的注意,有些樵夫乾脆不砍柴了,改行從事專門挖野樹樁的專業戶。當時廣州文德路陳家巷、玉帶濠、登峰路、西榮巷、惠福璐、海珠路、清平路,相繼成為樹樁盆景的集散地、售賣場。一種新的發現成就了一種新的創作。一種新的技法——“截幹”法在嶺南盆景的先驅們如火如荼的熱潮中催生了。他們憑著對大自然的嚮往、領悟,把截幹法延伸到枝托,直至樹幹的結頂和枝托的結尾。一種以大自然為題材,充滿蒼古奇雄,又洋溢著詩情畫意的新型盆景——“嶺南盆景”在萬人嚮往、萬眾傾心的狂熱中誕生了。可以講截幹法不是誰首創,截幹法是天教,伐木人、樵夫是老師,是大自然無意的偉大創舉。截幹也不是廣州地區所獨有,全嶺南地區,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存在。就像歌仙劉三姐的歌——“深山老林處處有”。然而把截幹延伸到蓄枝截枝上去,確實是聰明的廣州人所為。截幹與蓄枝二種技法結合起來,形成嶺南盆景的主旋律後,真是不得了,了不得,令人一見愛慕,再見傾心,迷倒萬千愛好者。而現在的截幹、截枝、近樹造型,因樹而異,在選擇以側代幹的同時,亦可以把側芽去掉,留正面頂心芽往左或往右拉彎(嶺南派稱帶枝或教枝,北派稱拉稍)使長成的第二段有兩個彎,叫做“側枝去、頂心留”。第二段選高位後芽培育第三段主幹,向左、右拉彎,使樹幹前後、左右都擺動,形成龍騰之勢,很有動感。比以側代幹形成左右擺動而前後是大平面的蛇形樹幹更生動,更寫意,更有立體感,這是蛇行與龍騰不同的效果。在一般情況下(也有特殊),為什麼第一段芽位留前芽來培育第二段?原因是第一段樹幹最粗,傷口很大,留前芽可遮擋截面傷口,也符合欲後先前的法則。拉彎時、拉前彎和拉後彎處理上是有區別的,叫做“微前急後”。原因是前彎不能太大,大則頂心,後彎不能太小,小則沒感覺。前面說過,截幹時先留長一些,待第二段長到穩固時再第二次截准。而有些樹種是可以在截面長出新芽的,俗稱“刀口芽”,就不用二次截幹了,可以一次到位。為什麼一刀兩段(即通過拉彎技術,讓一段長出兩個彎)比一刀一段(一個彎)好,因為枝幹更好看,增加動感、美感、成熟感和立體感。以一代二,讓本來消耗時間較長的截幹法搶回一半的時間空間。嶺南也有些樹種是不適宜截幹的,木質越結實的樹種生長期越慢,如果截斷一次就不知要多少年才能長成第二段。比如黃楊木,又名千年矮,怎麼都不能使用截幹法,只能與生長緩慢的北方樹種一樣,拉彎、蟠紮而已。

嶺南盆景要求每個作品都是一棵完整的天然大樹縮影,而每個枝托、每個分枝獨立地看也要成為一棵完美的大樹,也就是說,主幹分段造型的同時,枝幹也用樹幹的截幹法進行截枝造型,長度與整體按比例施放(不可能說定留一寸或二寸,要根據樹型大小而定),每段基本上要求有兩個以上芽位。主幹造型講求力度為主,較為粗獷,枝托造型講求細膩和多樣化,要有剛有柔,有曲有直,有高有低,有左有右,有上有下,有前有後,多姿多彩,變化無窮。左、右、前、後的枝托都要相互圍繞主幹佈局,形成完美的整體。前後左右的枝托之間,要脈絡相通,顧盼自如,穿插爭讓。左右枝托之間要輕重有別,主次分明。每個獨立枝托的分枝要前低後高,前高則遮幹,後低被幹遮。整體間要求前不掩後,疏密相宜,交相輝映,佳景天成。整個過程和效果貫穿于自然,形成源于自然,效仿自然,超越自然,創出巧奪天工的奇跡。正所謂“天工人可作,人工天不如。

三、嶺南文化物質基礎催生了截幹蓄枝法

傳說中,粵語是夏朝的國語,成湯革命迫使夏人南逃,潛居嶺南,使本屬南蠻之地的嶺南地區從此擁有和保留著古老的語言和深邃的文化古韻,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嶺南文化,用廣州話朗誦古詩詞比用普通話更押韻、更有味道就是最好的印證。

廣州是清朝最早的對外開放城市,亦曾經是唯一指定嘗試對外貿易的通商口岸,貿易的興盛促進了生活水準的提高。在豐富的物質基礎條件下,文化藝術也變得繁榮興旺,什麼嶺南文學、廣東音樂、嶺南畫派、嶺南盆景都在這個階段應運而興。

商人孔泰初家境優裕自不必說,而本身是畫家的他竟然帶領畫界朋友愛上了被稱作無聲的詩、立體的畫的盆景。也是畫家的陳素仁和尚也愛上了盆景,海幢寺成了盆景的大講堂。他們培育出來的作品充滿詩情畫意。以住在河北的孔泰初為代表的北派(珠江河橫穿廣州城,遂有河北河南之分)蒼勁雄渾,以住在河南的素仁和尚為代表的南派(亦稱孔派和素派)瀟灑飄逸,矮仔大樹是孔派的代表作,著意形似,重在寫實。飄逸孤高的文人樹是素派的代表作,著意神韻,重在寫意。現在嶺南盆景既有純孔派,又有純素派,而大部分是以孔派大樹為主幹,伴有素派飄逸枝托,成為一個形神兼備的完美的北樹南枝結合。

四、天時地利人和促進嶺南盆景發展

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最適合林木生長,且品種繁多,應有盡有,生長迅速。一棵樹樁,當截去一段之後很快又長成第二段。溫帶地區,樹木生長緩慢,寒帶地區更不用說了,根本沒有這樣的條件。熱帶地區太高溫,容易把樹曬死曬傷,處於亞熱帶海洋氣候範圍的南粵大地得天獨厚,天時地利兼而有之,是發展盆景最好不過的地方。

然而千百年來,地處邊夷的嶺南,經濟遠不及江南,盆景藝術未能像蘇州、揚州,早就形成自己的流派和風格,嶺南盆景根本不入流。雖然也有盆景之說,只不過是弄些難長的九裡香之類,選其短者,制為古樹,拳曲一下枝幹,作盆盂之玩,做法上以紮為主,純粹屬於模仿別人而已。

廣州自從成為較早的對外開放城市之後,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富裕的商人、醫生、文人雅士對盆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下子啟動了盆景創作的熱情。盆栽藝術,喜之者眾,成為廣州城時髦的玩意、熱門的話題。

嶺南盆景經歷幾代人的提煉和昇華,雖千姿百態,卻已中規中矩,法度森嚴,形成嶺南盆景的規範標準和法則。雖然嶺南盆景的野生樹樁全世界都有,但要培育成正宗的嶺南風格,既容易又不容易。嶺南地區以外有很多生長速度較快的樹種,完全可以使用截幹方法培育。歡迎大家學習、推廣嶺南盆景,同時更期望有人用截幹方法培育出與嶺南風格迥異的大作。

本人撰寫此文,亟待拋磚得玉,更望嶺南同儕,不吝賜教。

撰文/陳昌

當獲得一棵原生樁時,先根據樹種和樹形的特點,構思好作品的形格,制定出培育的藍圖。根據藍圖的培育步驟,定準第一段的最佳的長度,進行鋸截。鋸截前,盡可能找到用作第二段的理想芽位,留長一些,待芽位萌發出新芽,並長到一定的粗度時,再把多餘部分截去,這樣第一段樹幹才算截到完全到位。嶺南技法形成才短短幾十年光景,雖然已打下堅實基礎,卻還處於整合、統一和發展階段。以前有很多嶺南盆景名家及嶺南盆景書刊稱這一方法為“蓄枝截幹”法,但由於幹為主,枝托為輔,慢慢開始統一稱作“截幹蓄枝”法。亦曾經有人稱“蓄枝截幹”法為“以側代幹”法,說明創始階段的前輩獲得一棵被伐木人或樵夫經數次砍伐,形成左右擺動的天然野樁,已經讚歎不已。於是乎他們開始追尋、仿效、培育,尋訪天然野樁成為當時廣州盆景愛好者的興趣和熱潮。他們成群結隊上山挖野樁,引起了樵夫的注意,有些樵夫乾脆不砍柴了,改行從事專門挖野樹樁的專業戶。當時廣州文德路陳家巷、玉帶濠、登峰路、西榮巷、惠福璐、海珠路、清平路,相繼成為樹樁盆景的集散地、售賣場。一種新的發現成就了一種新的創作。一種新的技法——“截幹”法在嶺南盆景的先驅們如火如荼的熱潮中催生了。他們憑著對大自然的嚮往、領悟,把截幹法延伸到枝托,直至樹幹的結頂和枝托的結尾。一種以大自然為題材,充滿蒼古奇雄,又洋溢著詩情畫意的新型盆景——“嶺南盆景”在萬人嚮往、萬眾傾心的狂熱中誕生了。可以講截幹法不是誰首創,截幹法是天教,伐木人、樵夫是老師,是大自然無意的偉大創舉。截幹也不是廣州地區所獨有,全嶺南地區,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存在。就像歌仙劉三姐的歌——“深山老林處處有”。然而把截幹延伸到蓄枝截枝上去,確實是聰明的廣州人所為。截幹與蓄枝二種技法結合起來,形成嶺南盆景的主旋律後,真是不得了,了不得,令人一見愛慕,再見傾心,迷倒萬千愛好者。而現在的截幹、截枝、近樹造型,因樹而異,在選擇以側代幹的同時,亦可以把側芽去掉,留正面頂心芽往左或往右拉彎(嶺南派稱帶枝或教枝,北派稱拉稍)使長成的第二段有兩個彎,叫做“側枝去、頂心留”。第二段選高位後芽培育第三段主幹,向左、右拉彎,使樹幹前後、左右都擺動,形成龍騰之勢,很有動感。比以側代幹形成左右擺動而前後是大平面的蛇形樹幹更生動,更寫意,更有立體感,這是蛇行與龍騰不同的效果。在一般情況下(也有特殊),為什麼第一段芽位留前芽來培育第二段?原因是第一段樹幹最粗,傷口很大,留前芽可遮擋截面傷口,也符合欲後先前的法則。拉彎時、拉前彎和拉後彎處理上是有區別的,叫做“微前急後”。原因是前彎不能太大,大則頂心,後彎不能太小,小則沒感覺。前面說過,截幹時先留長一些,待第二段長到穩固時再第二次截准。而有些樹種是可以在截面長出新芽的,俗稱“刀口芽”,就不用二次截幹了,可以一次到位。為什麼一刀兩段(即通過拉彎技術,讓一段長出兩個彎)比一刀一段(一個彎)好,因為枝幹更好看,增加動感、美感、成熟感和立體感。以一代二,讓本來消耗時間較長的截幹法搶回一半的時間空間。嶺南也有些樹種是不適宜截幹的,木質越結實的樹種生長期越慢,如果截斷一次就不知要多少年才能長成第二段。比如黃楊木,又名千年矮,怎麼都不能使用截幹法,只能與生長緩慢的北方樹種一樣,拉彎、蟠紮而已。

嶺南盆景要求每個作品都是一棵完整的天然大樹縮影,而每個枝托、每個分枝獨立地看也要成為一棵完美的大樹,也就是說,主幹分段造型的同時,枝幹也用樹幹的截幹法進行截枝造型,長度與整體按比例施放(不可能說定留一寸或二寸,要根據樹型大小而定),每段基本上要求有兩個以上芽位。主幹造型講求力度為主,較為粗獷,枝托造型講求細膩和多樣化,要有剛有柔,有曲有直,有高有低,有左有右,有上有下,有前有後,多姿多彩,變化無窮。左、右、前、後的枝托都要相互圍繞主幹佈局,形成完美的整體。前後左右的枝托之間,要脈絡相通,顧盼自如,穿插爭讓。左右枝托之間要輕重有別,主次分明。每個獨立枝托的分枝要前低後高,前高則遮幹,後低被幹遮。整體間要求前不掩後,疏密相宜,交相輝映,佳景天成。整個過程和效果貫穿于自然,形成源于自然,效仿自然,超越自然,創出巧奪天工的奇跡。正所謂“天工人可作,人工天不如。

三、嶺南文化物質基礎催生了截幹蓄枝法

傳說中,粵語是夏朝的國語,成湯革命迫使夏人南逃,潛居嶺南,使本屬南蠻之地的嶺南地區從此擁有和保留著古老的語言和深邃的文化古韻,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嶺南文化,用廣州話朗誦古詩詞比用普通話更押韻、更有味道就是最好的印證。

廣州是清朝最早的對外開放城市,亦曾經是唯一指定嘗試對外貿易的通商口岸,貿易的興盛促進了生活水準的提高。在豐富的物質基礎條件下,文化藝術也變得繁榮興旺,什麼嶺南文學、廣東音樂、嶺南畫派、嶺南盆景都在這個階段應運而興。

商人孔泰初家境優裕自不必說,而本身是畫家的他竟然帶領畫界朋友愛上了被稱作無聲的詩、立體的畫的盆景。也是畫家的陳素仁和尚也愛上了盆景,海幢寺成了盆景的大講堂。他們培育出來的作品充滿詩情畫意。以住在河北的孔泰初為代表的北派(珠江河橫穿廣州城,遂有河北河南之分)蒼勁雄渾,以住在河南的素仁和尚為代表的南派(亦稱孔派和素派)瀟灑飄逸,矮仔大樹是孔派的代表作,著意形似,重在寫實。飄逸孤高的文人樹是素派的代表作,著意神韻,重在寫意。現在嶺南盆景既有純孔派,又有純素派,而大部分是以孔派大樹為主幹,伴有素派飄逸枝托,成為一個形神兼備的完美的北樹南枝結合。

四、天時地利人和促進嶺南盆景發展

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最適合林木生長,且品種繁多,應有盡有,生長迅速。一棵樹樁,當截去一段之後很快又長成第二段。溫帶地區,樹木生長緩慢,寒帶地區更不用說了,根本沒有這樣的條件。熱帶地區太高溫,容易把樹曬死曬傷,處於亞熱帶海洋氣候範圍的南粵大地得天獨厚,天時地利兼而有之,是發展盆景最好不過的地方。

然而千百年來,地處邊夷的嶺南,經濟遠不及江南,盆景藝術未能像蘇州、揚州,早就形成自己的流派和風格,嶺南盆景根本不入流。雖然也有盆景之說,只不過是弄些難長的九裡香之類,選其短者,制為古樹,拳曲一下枝幹,作盆盂之玩,做法上以紮為主,純粹屬於模仿別人而已。

廣州自從成為較早的對外開放城市之後,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富裕的商人、醫生、文人雅士對盆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下子啟動了盆景創作的熱情。盆栽藝術,喜之者眾,成為廣州城時髦的玩意、熱門的話題。

嶺南盆景經歷幾代人的提煉和昇華,雖千姿百態,卻已中規中矩,法度森嚴,形成嶺南盆景的規範標準和法則。雖然嶺南盆景的野生樹樁全世界都有,但要培育成正宗的嶺南風格,既容易又不容易。嶺南地區以外有很多生長速度較快的樹種,完全可以使用截幹方法培育。歡迎大家學習、推廣嶺南盆景,同時更期望有人用截幹方法培育出與嶺南風格迥異的大作。

本人撰寫此文,亟待拋磚得玉,更望嶺南同儕,不吝賜教。

撰文/陳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