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利尿、祛痰、抗腫瘤——苦參的功效不只這些

苦參

為豆科植物苦參的乾燥根。 我國各地均產。 春、秋二季採挖, 除去根頭及小鬚根, 洗淨, 乾燥;或趁鮮切片, 乾燥。 生用。

【藥性】苦, 寒。 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

【功效】清熱燥濕, 殺蟲, 利尿。

【應用】

1、 溫熱瀉痢, 便血, 黃疸

本品苦寒, 入胃、大腸經, 功能清熱燥濕而治胃腸濕熱所致泄瀉、痢疾, 可單用, 如《仁存堂經驗方》以本品制丸服, 治血痢不止;或配木香用, 如香參丸(《奇方類編》);治濕熱便血、痔漏出血, 可配生地黃用, 如苦參地黃丸(《外科大成》);若治濕熱蘊蒸之黃疸, 可配龍膽、牛膽汁等用, 如《補缺肘後方》治谷疸方。

2、 溫熱帶下, 陰腫陰癢, 濕疹濕瘡, 皮膚瘙癢, 疥癬

本品既能清熱燥濕, 又能殺蟲止癢, 為治濕熱所致帶下證及某些皮膚病的常用藥。 若治濕熱帶下、陰腫陰癢, 可配蛇床子、鶴虱等藥用, 如榻癢湯(《外科正宗》);若治濕疹、濕瘡, 單用煎水外洗有效, 或配黃柏、蛇床子煎水外洗;治皮膚瘙癢,

可配皂角、荊芥等藥用, 如參角丸(《雞峰普濟方》);若配防風、蟬蛻、荊芥等藥用, 可治風疹瘙癢, 如消風散(《外科正宗》);若治疥癬, 可配花椒煎湯外搽, 如參椒湯(《外科證治全書》), 或配硫黃、枯礬製成軟膏外塗。

3、 濕熱小便不利

本品既能清熱, 又能利尿, 可用治濕熱蘊結之小便不利、灼熱澀痛,

常配石韋、車前子、梔子等藥用。

【用法用量】煎服, 5 -10g。 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忌用, 反藜蘆。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心腹氣結, 㿂瘕積聚, 黃疸, 溺有餘瀝, 逐水, 除癰腫。 ”

2、《本草正義》:“苦參, 大苦大寒, 退熱泄降, 蕩滌濕火, 其功效與芩、連、龍膽皆相近, 而苦參之苦愈甚, 其燥尤烈, 故能殺濕熱所生之蟲, 較之芩、連力量益烈。 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劑, 蓋不特畏其苦味難服, 亦嫌其峻厲而避之也。 然毒風惡癲, 非此不除, 今人但以為洗瘡之用, 恐未免因噎而廢食耳。 ”

【現代研究】

1、 化學成分

本品含苦參堿、氧化苦參堿、異苦參堿、槐果堿、異槐果堿、槐膠堿、氧化槐果堿等生物鹼, 此外還含苦醇C 、苦醇G、異苦參酮、苦參醇、新苦參醇等黃酮類化合物。

2、 藥理作用

1) 本品對心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可使心率減慢, 心肌收縮力減弱, 心輸出量減少;

2) 苦參、苦參堿、苦參黃酮均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3) 苦參注射液對抗烏頭堿所致的心律失常, 作用較快而持久, 並有降壓作用;

4) 其煎劑對結核桿菌、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對多種皮膚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5) 還有利尿、抗炎、抗過敏、鎮靜、平喘、祛痰、升高白細胞、抗腫瘤等作用。

【編者按語】

中國中醫學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又稱為“醫食同源”)理論。 這一理論認為: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 食物和藥物一樣同樣能夠防治疾病。 從今天開始美伶營養將給大家介紹藥食同源的食材, 以便讓大家更好的瞭解食材, 做到科學養生。 下期給大家介紹清熱燥濕藥類食材——白鮮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