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正文

從魔性連環畫到501“駐防軍”,星戰在中國的圈粉之路

濃密的樹蔭下, 是一排藍色的臨時衛生間, 兩名戴著白色頭盔的帝國暴風兵想上廁所, 也只能雙手疊在腰前, 乖乖地排在地球人後面。

這是上海草莓音樂節上的一幕。 “星球大戰”品牌與音樂節合作, 設立星戰專區, 與中國粉絲互動, 很多人也穿著星戰中角色的服裝到現場。

1977年5月24日, 《星球大戰》首部曲《新希望》在好萊塢的中國劇院舉行首映, 引發了前所未見的觀影狂潮。 很快, 《星球大戰》也以一種魔性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 開始了一場持續四十年的粉絲反覆運算。

魔性連環畫

2014年的一天, 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學者Maggie Greene女士在上海文廟舊書市場閒逛。 她希望能淘到一些京劇和鬼怪題材的連環畫。 在一個書攤前, 攤主用結結巴巴的英語詢問需求, 她則用結結巴巴的中文作答。 結果, 對方遞給她一本八十年代出版的星球大戰連環畫。

“這本書與京劇和鬼怪都沒任何關係”, Maggie Greene回憶道, 但她仍然被其吸引了, “(內容)如此的魔性, 我就用一美元買了下來”。 之後, Maggie Greene又把連環畫內容傳到個人博客上, 隨即引來國外星戰迷的附議:“這實在太魔性了。 ”

對“電子騎士”等中國星戰迷來說, 最早接觸星戰的故事, 就是從這種“魔性”的連環畫開始的。

“電子騎士”是北京的星戰愛好者之一, 四十歲左右, 寫過多篇星戰系列文章, 目前從事科幻電影製作。 他所說的帶插圖的書其實就是連環畫, 又稱小人書,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流行一時, 幾乎所有國內外電影都有相應連環畫版本。 “電子騎士”到現在都還保存著星戰系列中《新希望》和《帝國反擊戰》的連環畫。

從1977年《新希望》首映到中國加入世界版權公約的15年中, 市面上出現了十多種關於《星球大戰》的連環畫, 影響最大、銷量最高的是“電子騎士”珍藏的那個系列。 該系列由科普出版社廣州分社於1982年出版, 宋飛執筆作畫。

宋飛同其他插畫作者一樣, 都沒看過原著電影。 1980年, 國內出版過一本根據電影改編的文字小說,

很多連環畫都是以此為基礎創作, 小說中沒有描述的場景和細節, 宋飛等人只能靠想像補充, 結果弄出一系列啼笑皆非的畫面:外星人吃飯時, 旁邊擺著電磁爐和電飯煲;代表著黑暗勢力的帝國軍事基地裡, 大反派達斯·維德爵士凝視星圖, 策劃征服宇宙的大計, 星圖下麵卻用英文標著甘迺迪航太中心;義軍基地酷似中華世紀壇, 上面還有一對微縮版的獅身人面像。 由於不瞭解後續劇情, 在軍事基地“死星”爆炸時, 宋飛讓維德爵士和“死星”一起炸死(電影中維德爵士並沒有死, 而且在後續電影裡仍然是最重要的角色)。

當時, 宋飛顯然不喜歡哈里森·福特扮演的韓·梭羅。 第一部電影中, 韓·索羅和另一位男主角天行者盧克都喜歡莉婭公主。 這位中國漫畫版的創作者更願意將盧克和莉婭撮合到一起。 只是在後續的電影作品裡, 人們會發現, 這兩個人原來是親兄妹。

如同《星球大戰》在美國創造了票房奇跡一樣, 這個版本的連環畫也在中國引發了銷售狂潮, 印量高達三十五萬冊。 很多中國星戰迷,比如“電子騎士”,就是受到宋飛的啟蒙。《新希望》之後,科普出版社廣州分社又於1984年出版了第二部《帝國反擊戰》,依舊暢銷。

Greene女士的偶然發現,讓西方星戰迷陷入了狂歡。她把整本連環畫掃描後放到網上,網友們則將連環畫裡的文字再度翻譯成英文,開始吐槽:“維德爵士想知道怎麼摧毀甘迺迪航太中心嗎?我可以告訴他該從哪個排氣管著手”;“我挺喜歡這種西班牙風格的畫風,希望迪士尼重制三部曲的時候可以考慮”。

“文化總是迴圈影響的,”Greene對星戰連環畫在西方引發的熱度也有些驚奇,她在自己博客上分析背後的原因時寫道,“連環畫是一種迷人的藝術,這本連環畫誕生於IP掠奪時代,還有明顯的冷戰時期海報的影子,這種文化變異對於熟悉星戰的美國青年人有著特殊的吸引力。”

“501軍團”

4月29日開幕的草莓音樂節上,除了粉絲們自發的Cosplay,“501軍團中國駐防軍”也趕到了現場。一位是擔任指揮官的維德爵士,另外有3名戴白頭盔的帝國暴風兵。他們端著槍擺出各種造型,與參加音樂節的遊客們合影。

501軍團原名501小隊,一開始,這並不是電影中的名字,原本是一個民間的美國粉絲團。據小隊創始人阿爾賓·詹森回憶,之所以取名501,是效仿美國“101空降師”、“214黑羊中隊”這樣威名遠揚的名稱。一開始,這個粉絲小隊並不出名,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其影響力逐漸擴大,後來也改名成為501軍團。

很快,這個名字也得到了官方認可,成為帝國部隊的一個軍團。它首先出現在漫畫和小說裡,後來直接出現在前傳第三部《西斯的復仇》中,成為達斯·維德爵士的親衛隊,從民間走向官方。

目前501軍團在全球已經有上萬人,中國一共有68名成員,大部分在北京和上海。星戰對於這些核心粉絲來說,就像水和空氣,是生活的一部分。“當一個東西在你的生活之中存在了30年以上的時候,它已經不再是佔用,而是一部分。”在北京三裡屯的一家書店,“501軍團中國駐防軍”指揮官Dio接受本刊採訪時說,“我從小喜歡星戰,會在休閒的時候放一遍,在掃地擦桌子時也會放一遍星戰。”

Dio今年三十多歲,相比電子騎士,算是第二代粉絲。他第一次接觸501軍團是在英國讀書的時候,在倫敦的一次星戰展上,他看到了很多道具,簽名以及501軍團和義軍聯盟的成員。

“我最早看到的是《帝國反擊戰》,這也是我看得最多的一部。”Dio說,自己看了這部之後,立刻成為了星戰粉絲,他找到了前面三部的錄影帶,一遍又一遍地觀看,到現在,幾乎每一部都看了上百遍。“因為那時候沒什麼可看的,就像現在大家看了N遍《西遊記》和《還珠格格》一樣。”

501軍團的最高層是指揮官,下一級是執行指揮官,除此之外,還有相應的交易處理官員,比如負責新成員加入的審核官,負責與媒體打交道的公共關係官。為了保證成員能正確地穿著道具參加活動,不捲入商業糾紛,501軍團還制定了一整套的規章,這套守則叫做《士兵生存手冊》(Trooper Survival Guide)。

雖然是粉絲團,但加入501軍團的門檻可不低,入會的基本條件就是親手做一套道具。“我們所用的道具,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能夠達到電影道具的準確度,”501軍團中國分部的公共關係官“閒人”告訴本刊。

501軍團成員穿的每一身行頭,大部分都不是官方售賣,而是粉絲去扒相關資料,仿製而成。早期的困難可想而知,因為這是一部1977年的作品。最早的仿製品完成後,全球愛好者就各顯其能,通過各種管道,淘到零件,打磨成成品。國內愛好者早期從國外的製作者手裡買過來,再根據自己的身材,把它改造、組合在一起。每一個細節,都必須與電影中的角色吻合——對於每一個角色和每一套服裝,501軍團都有詳細的、成文的標準。

製作一套合身又能通過審查的道具並不簡單,往往需要數年。Dio的第一套白兵(暴風突擊隊士兵)道具從2011年打造,一直到2015年才大功告成。“我們從國外愛好者買到的是工業模具第一代,就是毛坯。”Dio告訴本刊,拿到“毛坯”後,他需要按照自己的體形進行修改,一點點剪裁、打磨、連接、粘貼,組裝各種不同的連接元件。

很快,Dio就把裝備改造到達到官方標準的程度,但穿起來,總覺得有些地方不舒服,於是第二次返工。如此反復,這套裝備共磨合了三輪,直到2015年才“做到視如己出”。

從Dio的經歷不難看出,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501成員,需要掌握多門手藝:車鉗銑刨磨。“車工靠的是銼;鉗工靠的就是自己的手,慢慢固定;銑就是做一些墊木之類;刨很簡單,也是那種手刨;磨就是使用磨具。”據Dio介紹,這些工序都可以用美工刀、大力鉗或是小木工銼、砂紙來實現。在花費數年打造出合身的道具後,就可以開始申請流程了。

“我們分不同的兵種,都是有專人審核的,”“閒人”告訴本刊,申請者首先要填一張線上申請表,上傳自己前後左右四個方向的照片。之後還要把頭盔摘下來,只穿著身上的衣服再拍一張照片,“表明這套道具是你的”。

501軍團美國總部收到申請後,審核官會跟標準的道具進行比對,確定服裝道具符合標準,會發一封郵件,批准申請者加入。“大本營有一個官方網站,加入後網站會把你的名字列進去,發給你一個號碼。”“閒人”說,這個號碼根據兵種有不同的首碼,中國分部的第68名成員于2017年3月30日加入,編號為ID11096。

星戰下的“蛋”

作為“501軍團中國駐防軍”的指揮官,Dio正在考慮是否要收緊軍團審核標準。

作為一位軍團成員,花費不校一套白兵的道具大概要花掉6000多人民幣,而成員參加活動全部是自費的,包括機票和酒店。另外,還有大量的時間成本。如此算來,並非人人都承擔得起。

除了有一套通過審核的道具外,加入501軍團的另一個全球通用的條件是年滿18歲。Dio最擔心的就是“中國駐防軍”的成本問題,他希望能增加一個非強制性的條件。“不管是什麼方式,我希望各位加入的時候能告訴我們,你有自己獨立的經濟能力”,Dio說,他不想有人會因為這種愛好,影響到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你有老婆孩子了,至少你要告訴我們,這件事情你的家人都在支持你”。

除了擔任“501軍團中國駐防軍”的指揮官外,Dio還是義軍聯盟中國分區的創始人兼指揮官。義軍聯盟是共和國一方的人物,成員有絕地武士、X翼戰機飛行員等。電影中你死我活的兩方勢力,在現實世界裡實現了大和諧。這兩個組織的成員,可以說是國內粉絲核心組織。

義軍聯盟在國內有16名成員,其中8名是絕地武士,7名X翼戰機飛行員,一名議員。與501軍團不同,義軍聯盟中女性比例更大,佔據了一半,Rey就是其中的一位絕地武士,美女版的歐比旺。

實際上,Rey的X翼戰機飛行員的道具也通過了義軍聯盟申請,而韓·索羅和《原力覺醒》中蕾伊的道具,正在申請中。除此之外,她還有兩套莉婭公主的道具,目前正在製作白兵的道具。Rey的家裡有一個衣櫃,專門用來存放她的7套道具,按照角色分門別類放好。她的媽媽經常抱怨Rey,衣櫃完全不像是女孩子的,打開來全是頭盔。

做義軍聯盟的道具更加困難。501軍團的盔甲都是標準的,但絕地武士的長袍布料並沒有統一,而且涉及縫製等問題,甚至還要刺繡花紋,需要的時間更長。Rey當時為了能做一件與電影中絕地武士歐比旺同樣的衣服,跑遍了整個北京城尋找布料。最後在大紅門批發市場的一個小角落裡才找到合適的。

“米黃色,上面還有那種褶皺,是一種很微妙的布料。”Rey回憶道,當時她看到那塊布料時,“就覺得,天哪,就是它了,特別特別興奮。”

由於製作艱辛,Rey最愛的也是這套歐比旺的道具,出席活動常穿這身。“只是貼鬍子太費時間了,”Rey告訴本刊,“歐比旺的道具雖然看上去簡單,但是我要貼鬍子,貼頭髮,就會比較麻煩,尤其是鬍子,它會不停地往下掉,所以就要一直補膠水,單是鬍子就要花費半個小時。”

Rey的名字來自星戰第七部《原力覺醒》,是電影裡女主角蕾伊的名字,她今年二十多歲,在北京一個事業單位工作。相比“電子騎士”和Dio,Rey可以說是第三代星戰粉絲。她們接觸星戰時,這個系列已經從盧卡斯交到迪士尼手中。她沒有趕上前六部的首映,在電影院看到的第一部星戰電影就是《原力覺醒》。

“雖然我也很喜歡盧卡斯的六部戲,但是我覺得第七部並不是那麼的不堪。”Rey也聽到了一些星戰粉絲對第七部的批評,雖然看到自己心愛的角色韓·索羅在電影中死去時,她也很傷心,但她並沒有因此否定這部電影,“第七部算是迪士尼接手之後的一個全新的系列。如果你把它當成一部電影來看,它確實不太好,但它是一個開頭,交代了非常多的線索”。

與1977年在好萊塢中國劇院上映的第一部相比,現在的星戰宇宙也變得更加龐大和複雜。不斷有新的角色出現,它也不斷在吸收新的文化。它不但引入了粉絲組建的501軍團,也開始注意到中國粉絲的影響力。今年年初公映的《星戰外傳:俠盜一號》中,姜文和甄子丹參演其中,並有相當多的戲份。他們在西方星戰迷中也有了很多粉絲,成為Cosplay的對象,星戰文化開始出現中國元素。

除此之外,星球大戰也不斷抓住機會擴大這個品牌在中國的影響力。他們請來年輕人喜歡的明星鹿晗作為《原力覺醒》的形象大使,設計了克隆人大軍“佔領”長城的活動,最近一次就是與上海草莓音樂節的合作。一些並不瞭解星戰文化,像Rey一樣沒看過前傳的中國年輕人正在變成星戰宇宙的粉絲。

“我的大部分朋友都不是星戰迷,但當新電影《原力覺醒》、《俠盜一號》上的時候他們去看,覺得還不錯,”Dio說,自己並沒有向朋友們強制推銷,但朋友們還是喜歡上了這些作品,這令他感到開心。他更希望的是,星戰也能成為自己這代人的一個共同記憶,“未來每一代人,每一年都會有人帶著自己的孩子去電影院看星戰”。

看天下382期封面故事

點擊關鍵字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很多中國星戰迷,比如“電子騎士”,就是受到宋飛的啟蒙。《新希望》之後,科普出版社廣州分社又於1984年出版了第二部《帝國反擊戰》,依舊暢銷。

Greene女士的偶然發現,讓西方星戰迷陷入了狂歡。她把整本連環畫掃描後放到網上,網友們則將連環畫裡的文字再度翻譯成英文,開始吐槽:“維德爵士想知道怎麼摧毀甘迺迪航太中心嗎?我可以告訴他該從哪個排氣管著手”;“我挺喜歡這種西班牙風格的畫風,希望迪士尼重制三部曲的時候可以考慮”。

“文化總是迴圈影響的,”Greene對星戰連環畫在西方引發的熱度也有些驚奇,她在自己博客上分析背後的原因時寫道,“連環畫是一種迷人的藝術,這本連環畫誕生於IP掠奪時代,還有明顯的冷戰時期海報的影子,這種文化變異對於熟悉星戰的美國青年人有著特殊的吸引力。”

“501軍團”

4月29日開幕的草莓音樂節上,除了粉絲們自發的Cosplay,“501軍團中國駐防軍”也趕到了現場。一位是擔任指揮官的維德爵士,另外有3名戴白頭盔的帝國暴風兵。他們端著槍擺出各種造型,與參加音樂節的遊客們合影。

501軍團原名501小隊,一開始,這並不是電影中的名字,原本是一個民間的美國粉絲團。據小隊創始人阿爾賓·詹森回憶,之所以取名501,是效仿美國“101空降師”、“214黑羊中隊”這樣威名遠揚的名稱。一開始,這個粉絲小隊並不出名,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其影響力逐漸擴大,後來也改名成為501軍團。

很快,這個名字也得到了官方認可,成為帝國部隊的一個軍團。它首先出現在漫畫和小說裡,後來直接出現在前傳第三部《西斯的復仇》中,成為達斯·維德爵士的親衛隊,從民間走向官方。

目前501軍團在全球已經有上萬人,中國一共有68名成員,大部分在北京和上海。星戰對於這些核心粉絲來說,就像水和空氣,是生活的一部分。“當一個東西在你的生活之中存在了30年以上的時候,它已經不再是佔用,而是一部分。”在北京三裡屯的一家書店,“501軍團中國駐防軍”指揮官Dio接受本刊採訪時說,“我從小喜歡星戰,會在休閒的時候放一遍,在掃地擦桌子時也會放一遍星戰。”

Dio今年三十多歲,相比電子騎士,算是第二代粉絲。他第一次接觸501軍團是在英國讀書的時候,在倫敦的一次星戰展上,他看到了很多道具,簽名以及501軍團和義軍聯盟的成員。

“我最早看到的是《帝國反擊戰》,這也是我看得最多的一部。”Dio說,自己看了這部之後,立刻成為了星戰粉絲,他找到了前面三部的錄影帶,一遍又一遍地觀看,到現在,幾乎每一部都看了上百遍。“因為那時候沒什麼可看的,就像現在大家看了N遍《西遊記》和《還珠格格》一樣。”

501軍團的最高層是指揮官,下一級是執行指揮官,除此之外,還有相應的交易處理官員,比如負責新成員加入的審核官,負責與媒體打交道的公共關係官。為了保證成員能正確地穿著道具參加活動,不捲入商業糾紛,501軍團還制定了一整套的規章,這套守則叫做《士兵生存手冊》(Trooper Survival Guide)。

雖然是粉絲團,但加入501軍團的門檻可不低,入會的基本條件就是親手做一套道具。“我們所用的道具,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能夠達到電影道具的準確度,”501軍團中國分部的公共關係官“閒人”告訴本刊。

501軍團成員穿的每一身行頭,大部分都不是官方售賣,而是粉絲去扒相關資料,仿製而成。早期的困難可想而知,因為這是一部1977年的作品。最早的仿製品完成後,全球愛好者就各顯其能,通過各種管道,淘到零件,打磨成成品。國內愛好者早期從國外的製作者手裡買過來,再根據自己的身材,把它改造、組合在一起。每一個細節,都必須與電影中的角色吻合——對於每一個角色和每一套服裝,501軍團都有詳細的、成文的標準。

製作一套合身又能通過審查的道具並不簡單,往往需要數年。Dio的第一套白兵(暴風突擊隊士兵)道具從2011年打造,一直到2015年才大功告成。“我們從國外愛好者買到的是工業模具第一代,就是毛坯。”Dio告訴本刊,拿到“毛坯”後,他需要按照自己的體形進行修改,一點點剪裁、打磨、連接、粘貼,組裝各種不同的連接元件。

很快,Dio就把裝備改造到達到官方標準的程度,但穿起來,總覺得有些地方不舒服,於是第二次返工。如此反復,這套裝備共磨合了三輪,直到2015年才“做到視如己出”。

從Dio的經歷不難看出,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501成員,需要掌握多門手藝:車鉗銑刨磨。“車工靠的是銼;鉗工靠的就是自己的手,慢慢固定;銑就是做一些墊木之類;刨很簡單,也是那種手刨;磨就是使用磨具。”據Dio介紹,這些工序都可以用美工刀、大力鉗或是小木工銼、砂紙來實現。在花費數年打造出合身的道具後,就可以開始申請流程了。

“我們分不同的兵種,都是有專人審核的,”“閒人”告訴本刊,申請者首先要填一張線上申請表,上傳自己前後左右四個方向的照片。之後還要把頭盔摘下來,只穿著身上的衣服再拍一張照片,“表明這套道具是你的”。

501軍團美國總部收到申請後,審核官會跟標準的道具進行比對,確定服裝道具符合標準,會發一封郵件,批准申請者加入。“大本營有一個官方網站,加入後網站會把你的名字列進去,發給你一個號碼。”“閒人”說,這個號碼根據兵種有不同的首碼,中國分部的第68名成員于2017年3月30日加入,編號為ID11096。

星戰下的“蛋”

作為“501軍團中國駐防軍”的指揮官,Dio正在考慮是否要收緊軍團審核標準。

作為一位軍團成員,花費不校一套白兵的道具大概要花掉6000多人民幣,而成員參加活動全部是自費的,包括機票和酒店。另外,還有大量的時間成本。如此算來,並非人人都承擔得起。

除了有一套通過審核的道具外,加入501軍團的另一個全球通用的條件是年滿18歲。Dio最擔心的就是“中國駐防軍”的成本問題,他希望能增加一個非強制性的條件。“不管是什麼方式,我希望各位加入的時候能告訴我們,你有自己獨立的經濟能力”,Dio說,他不想有人會因為這種愛好,影響到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你有老婆孩子了,至少你要告訴我們,這件事情你的家人都在支持你”。

除了擔任“501軍團中國駐防軍”的指揮官外,Dio還是義軍聯盟中國分區的創始人兼指揮官。義軍聯盟是共和國一方的人物,成員有絕地武士、X翼戰機飛行員等。電影中你死我活的兩方勢力,在現實世界裡實現了大和諧。這兩個組織的成員,可以說是國內粉絲核心組織。

義軍聯盟在國內有16名成員,其中8名是絕地武士,7名X翼戰機飛行員,一名議員。與501軍團不同,義軍聯盟中女性比例更大,佔據了一半,Rey就是其中的一位絕地武士,美女版的歐比旺。

實際上,Rey的X翼戰機飛行員的道具也通過了義軍聯盟申請,而韓·索羅和《原力覺醒》中蕾伊的道具,正在申請中。除此之外,她還有兩套莉婭公主的道具,目前正在製作白兵的道具。Rey的家裡有一個衣櫃,專門用來存放她的7套道具,按照角色分門別類放好。她的媽媽經常抱怨Rey,衣櫃完全不像是女孩子的,打開來全是頭盔。

做義軍聯盟的道具更加困難。501軍團的盔甲都是標準的,但絕地武士的長袍布料並沒有統一,而且涉及縫製等問題,甚至還要刺繡花紋,需要的時間更長。Rey當時為了能做一件與電影中絕地武士歐比旺同樣的衣服,跑遍了整個北京城尋找布料。最後在大紅門批發市場的一個小角落裡才找到合適的。

“米黃色,上面還有那種褶皺,是一種很微妙的布料。”Rey回憶道,當時她看到那塊布料時,“就覺得,天哪,就是它了,特別特別興奮。”

由於製作艱辛,Rey最愛的也是這套歐比旺的道具,出席活動常穿這身。“只是貼鬍子太費時間了,”Rey告訴本刊,“歐比旺的道具雖然看上去簡單,但是我要貼鬍子,貼頭髮,就會比較麻煩,尤其是鬍子,它會不停地往下掉,所以就要一直補膠水,單是鬍子就要花費半個小時。”

Rey的名字來自星戰第七部《原力覺醒》,是電影裡女主角蕾伊的名字,她今年二十多歲,在北京一個事業單位工作。相比“電子騎士”和Dio,Rey可以說是第三代星戰粉絲。她們接觸星戰時,這個系列已經從盧卡斯交到迪士尼手中。她沒有趕上前六部的首映,在電影院看到的第一部星戰電影就是《原力覺醒》。

“雖然我也很喜歡盧卡斯的六部戲,但是我覺得第七部並不是那麼的不堪。”Rey也聽到了一些星戰粉絲對第七部的批評,雖然看到自己心愛的角色韓·索羅在電影中死去時,她也很傷心,但她並沒有因此否定這部電影,“第七部算是迪士尼接手之後的一個全新的系列。如果你把它當成一部電影來看,它確實不太好,但它是一個開頭,交代了非常多的線索”。

與1977年在好萊塢中國劇院上映的第一部相比,現在的星戰宇宙也變得更加龐大和複雜。不斷有新的角色出現,它也不斷在吸收新的文化。它不但引入了粉絲組建的501軍團,也開始注意到中國粉絲的影響力。今年年初公映的《星戰外傳:俠盜一號》中,姜文和甄子丹參演其中,並有相當多的戲份。他們在西方星戰迷中也有了很多粉絲,成為Cosplay的對象,星戰文化開始出現中國元素。

除此之外,星球大戰也不斷抓住機會擴大這個品牌在中國的影響力。他們請來年輕人喜歡的明星鹿晗作為《原力覺醒》的形象大使,設計了克隆人大軍“佔領”長城的活動,最近一次就是與上海草莓音樂節的合作。一些並不瞭解星戰文化,像Rey一樣沒看過前傳的中國年輕人正在變成星戰宇宙的粉絲。

“我的大部分朋友都不是星戰迷,但當新電影《原力覺醒》、《俠盜一號》上的時候他們去看,覺得還不錯,”Dio說,自己並沒有向朋友們強制推銷,但朋友們還是喜歡上了這些作品,這令他感到開心。他更希望的是,星戰也能成為自己這代人的一個共同記憶,“未來每一代人,每一年都會有人帶著自己的孩子去電影院看星戰”。

看天下382期封面故事

點擊關鍵字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