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扒一扒我們心中的好相聲

作者:王瑞豐

這幾天, 天津相聲俱樂部的相聲演員盛偉在日常演出之餘還在修改他的舞臺劇《後臺之何去何從》。 這齣舞台劇在春節前的封箱演出中展現了處子秀, 受到觀眾好評, 盛偉想讓這部舞臺劇成為一個能留得住、常演出的作品。

對於好的文藝作品, 從觀眾到藝術工作者, 心中都有各自的尺規。 對於盛偉來說, 那個尺規的最高刻度是單口大王劉寶瑞的《君臣鬥》。 “想聽到全本的《君臣鬥》一直是我的願望。 如果能穿越回那個時代, 我最想聽這段。 前輩給我們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好相聲, 我總想我們能給以後留下什麼。

《後臺之何去何從》用一位現代青年相聲演員的視角, 講述他“夢回”百年前, 為了相聲興旺改變歷史又幡然醒悟的故事。 作品由管新成擔任的說書人銜接每一場次, 天津相聲俱樂部的演員們共同演出。 演出中, 觀眾能通過《窩頭論》《八扇屏》《賣布頭》《同仁堂》等經典作品的片段管窺“好相聲”魅力;演員們還通過各自的角色, 從觀眾的視角解讀他們眼中“不好”的相聲帶來的影響。

隔行如隔山, 舞臺劇表演和相聲有太多的不同。 盛偉舉例說:“相聲講究和觀眾互動, 舞臺劇要進角色, 總看觀眾就出戲了。 ”為了演好相聲演員想和觀眾說的“心裡話”, 他們利用每天晚上十點演出結束後的時間進行排練。 從每個道具的位置,

到演員們的動作設計、臺詞內容……一不小心就到了淩晨一兩點。 有幾次北京的相聲演員王玥波來津, 天津相聲俱樂部的演員們向他請教。 王玥波熱心指導, 這一“指導”就到了早晨四點。

盛偉向記者坦言:“做舞臺劇沒經驗, 怕不好笑, 總想往劇中塞笑料;同時又迫切地想為觀眾多介紹相聲這門藝術以及我們眼中的好作品。 到排演成熟了, 反而刪繁就簡, 用更平實的演出方式, 表達我們每個人心中的那句話, ‘好好說相聲, 說好相聲’。 ”

正式演出時, 效果出乎演員們的預料。 有觀眾在朋友圈留言:“小小舞臺, 訴說對這門藝術的熱愛。 你們只管好好說相聲。 我們坐在台下好好聽你們說相聲。 ”這更堅定了盛偉的信心:“這是觀眾對我們的肯定,

也讓我們演出‘好相聲’更有底氣。 ”(王瑞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