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針對自殺的預防措施

如果你身邊有人對你說, “生活對我而言一點意義都沒有。 ”“什麼都沒有了。 ”“如果我死了, 是不是會好些。 ”又或者他的行為變得異常的冷淡,

萎靡不振, 絕望, 逃避社會, 或食欲不振。 無緣無故地與你訣別。 將平時珍視的私人物品送人。 對自己進行自我傷害, 且跟你提說他無意中服用了過量的藥物。

如果跟你說的人有說過或做出上面的事, 趕快送他看病、進行干預, 不要延遲。 因為這些都是自殺的徵兆。

社會層面對自殺的預防

一、普及心理健康和有關自殺預防的知識, 矯正不良認知及行為, 增強應對及環境適應能力, 提高廣大公民預防自殺的意識, 全面防範自殺。

二、提高對抑鬱症、分裂症、藥物濫用、人格障礙等精神疾病的識別和防治。

三、加強對高危人群的心理健康的維護及心理健康水準的提高。

四、對各媒體報導進行規範和必要的限制, 避免不良誘導。

個人層面對自殺的預防

一、沒有安全感

當事人陷入極度的恐懼中。 這種恐懼比對死的恐懼還要強烈。 如自殺未遂, 自殺者往往會後悔自殺行為, 並希望自殺衝動能夠及時抑制。

預防方式:

1、消除不必要的恐懼, 但是實施起來比較困難, 如心理專家是否及時趕到、恐懼事物能否及時消除等。

2、行為限制, 不讓他有自殺的可能, 在他冷靜下來以後就可以消除自殺念頭, 這是最有效的做法。

二、失去社會歸屬感

感覺到被拋棄, 被戀人拋棄, 被其他重要他人拋棄, 有時社會角色扮演失敗也會產生被拋棄的感覺, 情緒極端時可能感覺到被所有人所拋棄。 這種時候容易誘發自殺。

預防方式:

1、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被需要, 這是最簡單實施的做法。

2、強化他們的社會歸屬和社會關係, 父母、子女等不可改變的血緣關係是最佳的選擇。

3、認可他們的成績, 幫助他們恢復自信。

4、幫助他們進行人生規劃, 對自我重新適當定位。

5、將外部現象合理化, 比如被拋棄是特定條件下不可避免的現實結果, 再如拋棄感覺僅僅是一種錯覺和假像。

三、痛苦的煎熬

痛苦的折磨可能來自生理的和心理的, 有時也可能兩方面都有。 為了緩解甚至終止痛苦, 就有可能選擇自殺。

預防方式:

1、心理的痛苦可以通過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緩解、消除。

2、生理的痛苦, 例如身體疾病的煎熬, 目前除了疾病治療、止痛藥、痛覺神經阻斷等方法, 無其他對付良方。

四、生活單調乏味

許多了無生趣的人都是陷入到單調、重複日常生活,

而無法發現生活的人。 他們生活單調, 但是各方面包括心靈的限制, 又讓他們不敢面對競爭和挑戰, 年復一年逐漸消磨了對生活的新鮮感。

預防方式:

這類自殺的預防就是讓他們學會接納現狀, 學會生活。

五、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抑鬱症、人格障礙等心理疾病都可能導致自殺。

預防方式:

對這些心理疾病的治療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