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深度剖析16-17賽季休斯頓火箭(下)——休賽期僅僅是個開始

G6過去兩天, 對我而言這個NBA賽季已經結束, 冠軍是誰已經不再重要。 雖然最後一場的潰敗依然如鯁在喉、難以下嚥, 但回想這個賽季初, 現在的結果又能有誰預計到。 如今的失落, 無非是我們對這只火箭的預期更高。 但看清現實, 一名帶著不同體系的主帥, 第一年改打控衛的哈登, 失去了全明星中鋒, 一群傷病隱患的引援, 這個賽季能取得的成績估計連莫雷都沒有想到, 又何況我們。

所以這個季後賽我們要看到點什麼?是直接挑落宇宙勇衝擊冠軍嗎?

不, 這實在不合邏輯。 實在點, 這個賽季的看點是主帥的體系是否適合火箭, 火箭的建隊理念是否正確。 而通過這個季後賽, 這些問題也都有了答案——那就是這個休賽期僅僅是個開始。

先來簡單總結下這個賽季的火箭:

常規賽, 火箭的多點開花打得聯盟風生水起, 幾乎贏遍了所有對手, 其中包括奪冠熱門——勇騎刺,

這讓火箭看到了希望。 但失敗的比賽也暴露出如果內線遭遇壓制(如:勇士格林的協防, 戈貝爾的籃板統治)或投手群集體低迷時一些輸球的必然邏輯。

到了季後賽, 球隊之間的較量更多是針對性攻防。 失利讓我們明白季後賽打的是另一種邏輯的籃球——戰術上相互限制, 執行上球員比拼的籃球。 馬刺G1讓我們看到德安東尼的進攻體系在面對聯盟頂尖防守時依然有效, 而布茲德里克的防守體系對馬刺這樣的球隊也能有所限制(遺憾的是, 我希望火箭打進西決並非奢望勝利, 而是想看火箭的防守體系是否可以限制勇士, 可棤未能如常所願)。 但系列賽中火箭暴露了內線防守簙弱, 進攻過度依賴哈登等等問題。

而這些問題, 只有通過季後賽才能反映出來, 也才能知道球隊補強的方向。

那讓我們先整理下季後賽暴露出的問題吧:

1.主力陣容中缺乏第二持球點

火箭堅持使用哈登作為球隊的發起點一個賽季, 大家學慣了由他在場上發動每次進攻。 加上3D的貝芙麗和阿裡紮牢牢佔據2個外線名額, 導致主力陣容只能依靠哈登的尷尬。 常規賽由於火箭體系的獨樹一幟還不會被針對, 季後賽這一問題就會被放大, 對手針對性的夾擊和限制令哈登的進攻非常艱澀。

德安東尼的小球體系要求一個擋拆發起點, 但從不限定一個發起點。 G4中哈登放棄主攻打無球確實令人眼前一亮, 但G5G6隨著戈登和路威的低迷再次令進攻癱瘓。

更大的問題是, 戈登和路威並非主力, 這就意味著要上他們就要犧牲防守。 當最強陣容比拼時, 我們的手段是單一的, 這也是G6崩盤的原因。

2.內線防守的先天不足

魔球理論的缺陷在籃板球。 卡佩拉身高2.08米, 安德森2.06米。 常規賽爵士3殺火箭可以發現, 當戈貝爾這樣的大中鋒收走了所有籃板時,

火箭毫無抵抗能力。 季後賽, 大加索爾和阿德兩個七尺長人內線讓火箭苦不堪言。

唯一的好消息是, 聯盟中能排出超級中鋒的球隊並不多。 馬刺之所以能贏火箭, 靠的就是聯盟低位殺傷最強的阿爾德里奇(蘭多夫太慢太矮)讓火箭內線顧此失彼。

如果卡佩拉能再長1英寸, 安德森換成霍福德(差點就來火箭了)、伊巴卡或許又是另外一副模樣。

3.前場缺乏深度的輪轉

很多人質疑季後賽的7人輪換, 但我想說的是這也是德帥的無奈。

德帥的小球體系要求四號位有三分能力, 但球隊除了安德森外, 唯一正印有三分的大前就是那個……威爾哲。

卡佩拉2.08米替補是內內2.06米, 內內受傷後卡佩拉的替補是安德森;安德森2.06米替補是阿裡紮2.03米和菜鳥德克爾2.03米;阿裡紮的替補是戈登1.93米。

一個比一個矮,前場輪轉怎麼搞,特別遇到馬刺雙塔,感覺就是對面雙姚明……這個槽點不得不說賽季初莫雷和莫泰鬧翻,導致雙輸的局面。 如果莫泰還在,前場輪換會有更多變化,對位馬刺也能限制加索爾。(對位雙塔時我傾向讓卡佩拉單防阿爾德里奇)本來想提議這個夏天簽回莫泰,但隨著莫泰起訴火箭和聯盟,我覺得還是算了吧!

另外,我希望在這個問題可以在火箭的新秀上得以解決。對!就是那個四個字的——Zhou~

4.外線手感的波動

這個就不展開了,女生每個月總那麼幾天不舒服。我們的外線球員也會有失准的時候,只是他們選擇了季後賽,拜託下次招人先問一下新人生理期是哪天?

以上純粹吐槽,但也正是自己想說的:每逢主場生理期這什麼鬼~但願這個休賽期能度過更年期~

5.哈登的防守和職業態度

不可否認哈登是個好球員,他在進攻端不斷開發新技能,可以視作他的決心。但在防守端,哈登是另一個層次的球員。揮揮手真的好嗎?進攻失誤不回防真的好嗎?看看阿裡紮每次出手無論什麼結果總是第一個回到自己的防守位置,或許哈登需要的是讓自己更懂得成為一名領袖。

6.魔球理論的妖魔化

魔球理論強調罰球、上籃和三分。但魔球的核心是避免遠距離兩分,這並不包括中近距離兩分,例如罰球線區域的中投還是命中率相當可觀的,沒必要自廢武功。也舉個例子,阿爾德里奇的長兩分命中率達到普通球員籃下的水準,中遠投又何嘗不可,包括魔球為什麼沒有限制姚明低位單打,因為他的單打效率遠高於普通球員的籃下水準。所以不要妖魔化魔球理論,球員在執行上也不用過於拘束~

以上就是我要總結的季後賽所暴露的問題。

往好了看,火箭這賽季表現出了出色的執行力,攻防兩端都形成了體系,薪資結構和年齡結構都非常合理。以上那麼多的問題正反映出還有提升空間。當然,有些變化還需要球員的流轉才能得以實現,所以說對於莫雷也好,球迷也好,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一個比一個矮,前場輪轉怎麼搞,特別遇到馬刺雙塔,感覺就是對面雙姚明……這個槽點不得不說賽季初莫雷和莫泰鬧翻,導致雙輸的局面。 如果莫泰還在,前場輪換會有更多變化,對位馬刺也能限制加索爾。(對位雙塔時我傾向讓卡佩拉單防阿爾德里奇)本來想提議這個夏天簽回莫泰,但隨著莫泰起訴火箭和聯盟,我覺得還是算了吧!

另外,我希望在這個問題可以在火箭的新秀上得以解決。對!就是那個四個字的——Zhou~

4.外線手感的波動

這個就不展開了,女生每個月總那麼幾天不舒服。我們的外線球員也會有失准的時候,只是他們選擇了季後賽,拜託下次招人先問一下新人生理期是哪天?

以上純粹吐槽,但也正是自己想說的:每逢主場生理期這什麼鬼~但願這個休賽期能度過更年期~

5.哈登的防守和職業態度

不可否認哈登是個好球員,他在進攻端不斷開發新技能,可以視作他的決心。但在防守端,哈登是另一個層次的球員。揮揮手真的好嗎?進攻失誤不回防真的好嗎?看看阿裡紮每次出手無論什麼結果總是第一個回到自己的防守位置,或許哈登需要的是讓自己更懂得成為一名領袖。

6.魔球理論的妖魔化

魔球理論強調罰球、上籃和三分。但魔球的核心是避免遠距離兩分,這並不包括中近距離兩分,例如罰球線區域的中投還是命中率相當可觀的,沒必要自廢武功。也舉個例子,阿爾德里奇的長兩分命中率達到普通球員籃下的水準,中遠投又何嘗不可,包括魔球為什麼沒有限制姚明低位單打,因為他的單打效率遠高於普通球員的籃下水準。所以不要妖魔化魔球理論,球員在執行上也不用過於拘束~

以上就是我要總結的季後賽所暴露的問題。

往好了看,火箭這賽季表現出了出色的執行力,攻防兩端都形成了體系,薪資結構和年齡結構都非常合理。以上那麼多的問題正反映出還有提升空間。當然,有些變化還需要球員的流轉才能得以實現,所以說對於莫雷也好,球迷也好,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