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葡萄病蟲害防治的有效藥劑選擇

葡萄種植中, 病菌從哪來, 什麼條件下侵染, 什麼環境下開始發病, 當明確這3點之後, 我們再進行藥劑防治, 相對來說就簡單多了。

殺菌劑

目前登記在葡萄上的殺菌劑成分大概有60多種, 從分類上講有:銅製劑、有機硫類、三唑類、苯並咪唑類、咪唑類、苯基醯胺類、甲氧基丙烯酸類、氨基甲酸酯類、二甲醯亞胺類、嗎啉類、有機磷類、抗生素類、琥珀酸脫氫酶起抑制劑類及其他。

殺蟲劑

葡萄園中(尤其是北方葡萄園)害蟲種類比較單一, 殺蟲劑選擇較為簡單, 選擇菊酯類和新煙鹼類就能對盲蝽象、蚜蟲這類害蟲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南方可能存在一些夜蛾類危害, 我們殺蟲劑中抗生素類比如甲氧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氯蟲苯甲醯胺等對其均是有效的。 因此我們今天的主要內容還是集中在殺菌劑上。

01

銅製劑

銅製劑是最古老的殺菌劑, 噴施以後可以在植物體表緩慢的釋放銅離子,

由於銅離子屬於重金屬離子, 對病菌細胞有較強的破壞作用, 進而達到殺菌效果。

銅製劑屬於保護性殺菌劑, 必須在作物發病以前使用。

銅製劑的優勢是持效期長, 是對霜黴病持效期最長的殺菌劑之一;毫無抗性, 防治效果穩定;殺菌譜廣, 對除白腐病以外的其他病害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不同成分間安全性區別較大。 防效性取決銅離子濃度;安全性取決於銅離子釋放速度。 當釋放速度合適, 病菌扛不住, 植物扛的住, 它就安全。 當銅離子釋放速度特別快, 病菌扛不住, 植物細胞一樣扛不住了, 這時就出現了藥害。

銅製劑中推薦喹啉銅、咪唑喹啉銅、松脂酸銅及波爾多液。

1、波爾多液

波爾多液是最傳統的防治葡萄霜黴病的藥劑,

優勢是成本低廉, 持效期長, 性價比最高。

波爾多液中銅離子的釋放速度受環境影響較大, 故持續陰雨天, 銅離子釋放加快, 一則存在較大藥害風險, 二則持效期不穩定。

葡萄用波爾多液, 多選擇半量式, 即1斤硫酸銅, 0.5斤生石灰, 可兌水160-200斤。 在存在持續陰雨天氣, 或重工業(火電、化工、鋼鐵等)較發達地區, 可選用等量式以提升安全性, 即1斤硫酸銅、1斤生石灰, 兌水200斤。 為保證波爾多液展布效果, 可在藥水中添加白乳膠, 用量為1兩/200斤藥水。

波爾多液不可與化學農藥混用, 噴施後會產生較明顯的藥斑, 務必在葡萄套袋以後使用, 務必單獨使用。

配置波爾多液最簡單可靠的方法:拿兩個桶, 一個桶化生石灰、一個桶化硫酸銅,

化好之後, 同時在空中傾倒, 兩股藥液在空中混成一股流下來, 下面用個大盆接著, 並且用大棒拼命的攪拌。 如果嫌麻煩, 那就用成品的波爾多液——必備。

2、必備

成品波爾多液, 使用方便, 可與其他農藥成分混合使用。 功能與波爾多液一致, 效果更為穩定。 應用表明, 必備在幼果套袋前使用對酸腐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但是果粉會受影響。 包裝袋說明書推薦800-1000倍噴霧, 但實際應用中, 靠譜的劑量是600倍。

3、松脂酸銅

松脂酸銅中銅離子釋放速度穩定, 不受環境影響, 安全性較強;該成分噴施後在葡萄體表展布能力強, 抗雨水沖刷和安全性較強。

儘管殺菌譜與喹啉銅大致相同, 但出於安全性, 不建議在花前、花後、幼果期使用。

松脂酸銅成本低廉, 可替代波爾多液, 用於預防葡萄霜黴病和其他葉部病害。

20%松脂酸銅有效稀釋倍數為500-600倍, 主要用於套袋以後, 預防葡萄霜黴病。

4、喹啉銅

該成分銅離子釋放緩慢, 穩定, 釋放速度不受環境影響, 是安全性最強的銅製劑之一。

對葡萄霜黴病、黑痘病、穗軸褐枯病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喹啉銅對果園各類弱性寄生菌有較好的殺滅效果, 對潰瘍病防治效果較好。

使用安全性高, 可在花前、花後, 採用1200-1500倍噴霧, 重點針對花絮和果穗用藥。 套袋前使用, 對葡萄果粉有一定影響, 需嘗試觀察。

用於防治霜黴病, 可採用800倍噴霧, 成本較其他成分要高, 性價比不佔優勢。

5、咪唑喹啉銅

咪唑喹啉銅屬日本專利化合物, 目前國內已有供應。 基本功能與咪唑喹啉銅相同,安全性和持效期有所提升;與喹啉銅相比,咪唑喹啉銅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對灰黴病、潰瘍病的防治效果有所提升。

該成分基本可用于防治除白腐病以外的一切葡萄果實及葉部病害,使用成本與喹啉銅大致相同。

33.5%咪唑喹啉銅懸浮劑,稀釋1200-1500倍噴霧,在花前、花後及幼果期使用,防治霜黴病可稀釋800倍,性價比較低。

銅製劑總結

葡萄套袋後使用波爾多液是防治霜黴病性價比最高的藥劑。

必備及松脂酸銅相比波爾多液使用更方便,用藥更安全,可替代波爾多液在幼果期以後噴霧防治霜黴病。

喹啉銅可用於預防花期前後和幼果期病害,側重於保護。

咪唑喹啉銅主要功能及活性與喹啉銅大致相同,安全性及持效期略強。

02

有機硫類殺菌劑

有機硫類是葡萄最常見的保護性殺菌劑,其中使用較多的成分有代森鋅、代森錳鋅、丙森鋅、代森聯、福美雙等。

有機硫殺菌劑殺菌譜廣,對葡萄幾乎所有地上病害都有防治效果;主要發揮保護功能,必須在作物發病前使用。持效期較長,但不及銅製劑。

該類成分不具有內吸活性,既在藥液所噴布之處,可發揮保護作用,避免病菌侵染。對於用藥後新長出的部位,或者藥液為噴布到的部位,無保護效果,故該類成分不適合在作物快速生長期使用。

1、代森錳鋅

代森錳鋅曾經是葡萄最廣泛使用的保護性殺菌劑,在有機硫類殺菌劑中防治效果最好,持效期最長的成分,對葡萄各類果實病害及霜黴病等葉部病害均有效,性價比較高,混配性強。

代森錳鋅在紅提等果皮較薄的歐亞種中存在較大的藥害風險,不建議使用,但在巨峰、夏黑等歐美種中,各個時期均可放心使用。

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有效倍數為600-800倍,主要與其他治療性成分混用,防治葡萄霜黴病。

2、代森鋅

代森鋅是比較古老的殺菌劑成分,使用成本低廉,但持效期短,殺菌活性低,防治效果不及代森錳鋅。

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有效稀釋倍數為400-500倍,對葡萄病害防效較差,持效期較短,不建議使用。

3、丙森鋅

丙森鋅該成分噴施後對葡萄可發揮一定的補鋅效果,是安全性較高的有機硫類殺菌劑,各類葡萄品種各個生長時期均安全。

丙森鋅持效期和防治效果不如代森錳鋅,使用成本高於代森錳鋅。8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有效稀釋倍數為600-700倍,可在葡萄開花前、開花後及幼果時期,搭配其他治療性成分使用,發揮安全和補鋅的優勢。

丙森鋅防治霜黴病則性價比較低。

4、代森聯

代森聯是比較古老的有機硫類殺菌劑,殺菌活性及持效期不如代森錳鋅,優勢是安全性強,基本無藥害風險,其次是代森聯在同類成分中含鋅量最高,對葡萄有較好的補鋅效果。

70%代森聯幹懸浮劑有效稀釋倍數為600倍,可在葡萄展葉後、開花前、開花後、幼果期搭配其他治療性成分,反復使用,一則鞏固整體防治效果,二則發揮補鋅功能。

葡萄套袋後,如用於防治霜黴病,性價比較差,防效一般,不推薦。

5、福美雙

福美雙是最古老的化學殺菌劑之一,殺菌活性及持效期遠不如代森錳鋅、代森聯等成分,對白腐病、炭疽病防效較好,對葡萄霜黴病防效很差。

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有效稀釋倍數為500倍,搭配其他治療性成分混合使用。該藥劑噴施後可能產生較嚴重的藥斑,不推薦使用。

有機硫類殺菌劑應用總結

有機硫類殺菌劑不推薦單獨使用,建議混配治療性成分,以增強整體防治效果,延遲持效期。

該類殺菌劑不具有內吸活性,噴霧必須均勻周到,防治霜黴病務必注重針對葉片背面噴霧。

代森錳鋅防治效果及持效期最長,性價比高,在紅提上安全性較差,使用時應加以注意。

代森聯、丙森鋅安全性好,有明顯的補鋅效果,可在展葉後、開花前後及幼果期,與安全性較強的治療成分混合使用,統防多種病害。

03

三唑類殺菌劑

三唑類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內吸性治療型殺菌劑,種類繁多,不同成分活性和安全性差異巨大,在合適時機,選擇合適的成分,是使用三唑類殺菌劑的重點。

三唑類殺菌劑共同特點是活性高、用量省、見效快、殺菌譜廣,基本對除霜黴病以外的葡萄地上病害均有效,尤其對黑痘病、穗軸褐枯病、白腐病、炭疽病、房枯病高效。

個別成分如己唑醇,對灰黴病也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三唑類殺菌劑調節作用

三唑類殺菌劑除具有殺菌活性以外,大部分成分對植物生長具有明顯的調節作用,具體表現在提升植物脫落酸含量,降低植物赤黴酸含量。

苯醚甲環唑是三唑類中極少數對植物生長調節能力極弱的品種,可在葡萄生長各個時期放心使用。

戊唑醇、己唑醇、丙環唑、氟環唑、氟矽唑等成分,對葡萄生長調節能力較強,需注意使用關鍵期。

1)提高脫落酸含量

提升植物脫落酸含量,有利於促進根系生長,可以提升植物自身抵禦不良生長環境的能力。在作物上色期,提升脫落酸含量,可加速果實乙烯積累,促進果實上色。

脫落酸含量持續偏高,一則誘導養分向根系回流,削弱果實養分供應,不利於果實發育;二是啟動和維持植物抗逆能力需要消耗養分,植物長期處於抗逆狀態,會沒有意義的消耗大量養分;三是明顯導致葉片早衰,惡化葡萄養分合成能力。

2)降低赤黴酸含量

降低植株赤黴酸含量有利有弊。

在坐果以前的新梢生長期,降低新梢赤黴酸含量,可削弱新梢長勢,保證雌花、雄花同步發育,有利於提高坐果率。

果實臨近上色期,降低赤黴酸含量,有利於提高植株自身乙烯含量,降低枝梢長勢,強化果實中的養分積累,促進上色。

幼果期使用,降低幼果中赤黴酸含量,則可明顯抑制果實膨大。

1、苯醚甲環唑

目前在廣泛使用的三唑類殺菌劑中安全性最好,對植物生長幾乎沒有影響,單純發揮殺菌功能,最適合在花前、花後及幼果期使用。

三唑類中殺菌譜較廣,對葡萄黑痘病、白腐病、穗軸褐枯病、炭疽病、房枯病高效,也可治療葡萄褐斑病等葉部病害。苯醚甲環唑對葡萄灰黴病、潰瘍病效果一般,不推薦使用。

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有效稀釋倍數為1500-2000倍,因為該成分安全性較好,也可加量使用。

苯醚甲環唑低溫環境下用於夏黑等品種,可能在葉片上出現黃斑類症狀,但該藥害可恢復,不影響葡萄產量和品質。

2、戊唑醇

目前三唑類中用量最大的成分,活性高、成本低、持效期長,對葡萄多種果實病害,和除霜黴病以外的葉斑類病害均有效。

戊唑醇具有較強的生長調節能力,不建議在臨近開花至果實停止膨大之前使用。對於長勢比較旺的籬架,可以在套袋後使用,一般不會抑制果實膨大,還可以協同控旺。

430克/升戊唑醇懸浮劑有效稀釋倍數3000-4000倍,多在臨近上色期,噴霧防治炭疽病、房枯病等晚期病害,加大濃度使用對促進上色有所幫助。

對於露天不套袋葡萄,可在硬核期以後,使用戊唑醇防治白腐病。

3、己唑醇

三唑類中對灰黴病防效最好的成分,可用於防治灰黴病。對葡萄生長的調節能力不如戊唑醇,作用特點與戊唑醇類似。

5%己唑醇懸浮劑有效稀釋倍數800-1200倍,高於1500倍防效不佳。使用時間和戊唑醇類似,臨近上色期噴霧防治炭疽病、房枯病等後期病害。

可選擇己唑醇在花前低濃度使用防治灰黴病,高濃度下藥害風險較大,務必注意用藥濃度。用藥品質較差的果園,不建議使用。

新近研究表明,己唑醇或戊唑醇對葡萄潰瘍病的防治效果,在三唑類中佔優勢。葡萄套袋後,摘心抹副梢後遇雨,可噴施己唑醇,預防潰瘍病。

4、丙環唑

丙環唑是三唑類殺菌劑中以持效期和內吸速度見長的成分,主要優勢是見效快,持效期長,同時對葡萄的生長調節能力較明顯。

丙環唑殺菌譜與戊唑醇類似,但對白粉病效果更為突出。25%丙環唑乳油有效稀釋倍數為2000倍左右。

可在葡萄臨近上色期,使用丙環唑防治果實後期病害。

在新梢期使用丙環唑防治白粉病,一則控釋濃度,不要隨意加大濃度,二則避免噴施至幼果或者花絮。用藥水平較差的果園不建議。

丙環唑噴施後兩三個小時內,植物吸收的藥量,即可達到有效劑量。如遭遇持續陰雨天氣,未套袋葡萄爆發白腐病或者炭疽病,丙環唑可發揮內吸性強,抗雨水沖刷的優勢。

5、氟矽唑/氟環唑

氟矽唑是在葡萄上應用時間較久的三唑類成分,該成分具有較強的生長調節能力,殺菌活性也較高,但因成本問題,性價比不如戊唑醇、苯醚甲環唑成分。

40%氟矽唑乳油有效稀釋倍數為8000倍,多在開花前使用預防葡萄黑痘病,也可在葡萄上色期使用防治葡萄炭疽病。

對多種病害而言,氟環唑是三唑類中活性最高的成分,也是持效期最長的成分,同時也是調節能力最強的成分。

氟環唑對使用濃度要求較高,達不到有效劑量對病害防治效果不明顯。

125克/升氟環唑懸浮劑有效稀釋倍數為1000倍,使用時間和防治靶標與氟矽唑類似。

三唑類成分應用

三唑類成分中除苯醚甲環唑,可在葡萄生長各個時期較放心使用外,其他成分必須注意在葡萄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的使用濃度。

葡萄臨近上色期,各個成分均可用於防治炭疽病及房枯病,可根據防治成本加以選擇,一般戊唑醇、己唑醇、丙環唑性價比較高。

樹勢較旺的籬架,在露天栽培下,可使用己唑醇防治灰黴病。其他情況下不推薦。

樹勢較弱,或用藥較粗糙的果園,為安全起見,避免使用丙環唑、氟矽唑、氟環唑成分。

04

苯並咪唑類

苯並咪唑類是首個內吸性殺菌劑。該類藥劑具有內吸治療活性,殺菌譜較廣,對除葡萄霜黴病以外的其他真菌病害均有效;該類藥劑一般較為安全,無藥害風險,對植物生長無影響;該類藥劑成本低廉,抗性發展並不嚴重,性價比尚可。

苯並咪唑類成分,與同為治療劑的三唑類相比,殺菌活性明顯要低,並且只能在病菌侵染後但尚未表現出明顯症狀以前使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目前國際果品及果汁貿易中,對該類成分中最常見的多菌靈,提出嚴格的存留要求。

整體分析,個人認為該類殺菌劑沒有在葡萄上加以應用的必要。

1、多菌靈

曾經中國最廣泛使用的內吸性殺菌劑,可治療除霜黴病以外的,幾乎所有果實性病害;多菌靈使用安全,基本無藥害風險,對葡萄正常生長發育無影響;多菌靈成本低廉,但由於殺菌活性一般,整體性價比不具有優勢。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有效稀釋倍數為600倍,多用於防治各類果實性病害,如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穗軸褐枯病,對灰黴病也有一定效果,但目前抗性較高,效果不穩定。

儘管是治療性成分,但必須在病菌侵染後,但還沒有表現出症狀時使用,最可保證治療效果,故應用視窗期較三唑類要短。因為葡萄大多數病害主要通過降雨傳播侵染,故務必在雨後立即用藥。

多菌靈在對日、對歐盟農產品貿易中,屬不可檢出成分,在國內尚未要求。

2、苯菌靈

苯菌靈被植物吸收後,在植物體內轉化為多菌靈和另一種具有殺菌活性的物質異氰酸丁酯,故苯菌靈作用方式和使用方式與多菌靈基本相同,但殺菌效果略好於多菌靈。

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有效稀釋倍數為1000倍,防治對象和用藥時機與多菌靈相同。

3、甲基硫菌靈

甲基硫菌靈在化學結構上,不屬於苯並咪唑類殺菌劑,但甲基硫菌靈被植物吸收後,在植物體內轉變為多菌靈發揮殺菌作用,故甲基硫菌靈作用方式,使用技術與多菌靈基本一致。

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有效稀釋倍數為800倍。甲基硫菌靈噴施後,一部分在植物體表可發揮保護作用,另一部分在被植物吸收後轉變在多菌靈,在植物組織中發揮治療作用,故甲基硫菌靈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持效期比多菌靈略長,約7-10天。

苯並咪唑類殺菌劑總結

苯並咪唑類殺菌劑,儘管存在諸多優點,但由於其殺菌活性低,用藥關鍵期短暫、實際效果一般、存在農殘風險等缺陷,完全可被三唑類中的苯醚甲環唑替代。

苯醚甲環唑與之相比,安全性大致相同,使用成本基本一致,但治療效果更好,持效期更長。

05

咪唑類

咪唑類殺菌劑主要代表成分有咪鮮胺、抑黴唑、氰霜唑,均是葡萄上用量較大的成分;

該成分活性高,其高效殺菌譜基本涵蓋葡萄主要病害;咪唑類持效期較長,用途廣泛,不僅可用於噴霧殺菌,也可用於浸果保鮮。但該成分不具有內吸活性,故大家使用時務必注意噴霧品質;

1、咪鮮胺

咪鮮胺殺菌譜與多菌靈或三唑類殺菌劑類似,基本可以防治除霜黴病以外的其他葡萄真菌性病害,對黑痘病、炭疽病效果最好。咪鮮胺對灰黴病的效果要優於三唑類成分,可以用於防治灰黴病。

咪鮮胺殺菌活性高,持效期較長,但不具備內吸活性,故噴藥時必須均勻細緻;

50%咪鮮胺銅鹽懸浮劑有效稀釋倍數1500-2000倍,可在花前花後及幼果期使用,防治黑痘病、穗軸褐枯病及灰黴病,也可在著色期噴霧防治炭疽病。在使用時建議添加苯醚甲環唑成分。

2、咪鮮胺銅鹽

傳統認為咪鮮胺臨近果實成熟使用會引起葡萄口味的改變,這個觀點存在錯誤。真正引起果實口味改變的是咪鮮胺中的雜質,原藥純度較高的咪鮮胺製劑完全可以在上色期使用。

咪鮮胺種類較多,常見的有咪鮮胺、咪鮮胺銅鹽、咪鮮胺錳鹽,就殺菌效果,咪鮮胺銅鹽及錳鹽的效果優於咪鮮胺,咪鮮胺銅鹽還可以提高葉片功能,建議選擇上以咪鮮胺銅鹽為主。

3、抑黴唑

抑黴唑是比較常用的果品保鮮劑,主要用於果品採摘以後的浸果保鮮。

該成分對灰黴病活性較高,持效期較長,也用於灰黴病等病害的防治。

75%抑黴唑硫酸鹽可溶性粉劑,有效稀釋倍數1000倍,可與調節劑混合使用,進行蘸花、蘸果處理,可較好防治葡萄灰黴病、黑痘病等早期病害,且持效期較長,是控制灰黴病的有效手段。

75%抑黴唑硫酸鹽1500倍稀釋後,可用於葡萄的采後浸果保鮮處理,但使用中一是浸泡時間要超過30秒,二是浸泡後必須晾乾。

4、氰霜唑

氰霜唑和其他咪唑類殺菌譜完全不同,氰霜唑僅對葡萄霜黴病有效,並且氰霜唑是現有藥劑中對霜黴病活性最高的、用量最省的、持效期最長的成分之一;

氰霜唑成分噴施後,不僅可防治霜黴病,其最終代謝產物還可發揮提升葉片功能的作用;

氰霜唑不具有內吸活性,故噴霧時必須均勻周到,尤其重點針對幼嫩葉片的背面噴霧;

10%氰霜唑懸浮劑有效稀釋倍數為1000倍。該成分適合噴霧均勻細緻的果園。大型園區用藥較粗糙,因該成分成本較高,用藥品質直接影響防治品質,故不建議使用。

06

苯基醯胺類

苯基醯胺類農藥成分種類較少,其中涉及到葡萄的主要有甲霜靈、精甲霜靈、惡霜靈、噻呋醯胺。

1、甲霜靈

甲霜靈是最早的霜黴病治療性藥劑,在葡萄上僅對霜黴病有效。該成分內吸性強,在葡萄體內具有傳導能力,對葡萄極為安全。

甲霜靈對霜黴病活性高,見效較快,但容易產生抗性,防效不穩定,故甲霜靈不建議單獨使用。

對甲霜靈產生抗性的病菌,在自然環境中因生活能力下降,會逐漸消失。甲霜靈建議每年使用一到兩次後即停止使用,換用其他成分,待來年再次使用,以保證防治效果。

25%含量甲霜靈有效稀釋倍數為500倍至600倍。目前已很少見到單劑,多是與其他成分組合的複配製劑。

甲霜靈目前在活性和持效期,在霜黴病防治藥劑中已不佔優勢,但該成分是少數的,對霜黴病速效性較強的成分,可作為配藥使用。

2、精甲霜靈

精甲霜靈是從甲霜靈中提取的,活性最高的組分。在相同防效下,精甲霜靈的用量是甲霜靈用量的一半。

在使用方法和使用技術上,精甲霜靈與甲霜靈完全一致,僅用量減半。

3、噻呋醯胺

噻呋醯胺殺菌譜較窄,在葡萄上僅對葡萄白腐病高效,優勢之一是持效期優於三唑類殺菌劑。其二,有報導噻呋醯胺內吸傳導能力較強,通過葉片噴霧,可以控制果袋內的白腐病。

儘管噻呋醯胺防治白腐病效果較佳,但一則白腐病已經成為葡萄非主要病害,完全可通過改良架型提高果穗高度,或套袋加以解決,二則噻呋醯胺與三唑類相比,儘管持效期比三唑類有優勢,但僅僅對白腐病有效,而三唑類對後期可能發生的白腐病、炭疽病、房枯病、潰瘍病均有控制作用。加之噻呋醯胺用藥成本較高,故噻呋醯胺沒有在葡萄上應用的必要。

24%噻呋醯胺懸浮劑預防葡萄白腐病的有效稀釋倍數為1000倍。

4、啶醯菌胺

啶醯菌胺殺菌譜較廣,對幾乎所有真菌性病害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葡萄上,可用于防治白粉病和灰黴病,在應用中,主要用於防治灰黴病。

該成分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持效期較理想,在嘧黴胺已產生抗性,防效不穩定的地區,或者因溫度問題,使用嘧黴胺藥害風險較大的時候,可使用啶醯菌胺防治葡萄灰黴病。

啶醯菌胺殺菌譜較廣,因此該成分也可用於控制多種病菌共同滋生導致的果實腐爛現象。

啶醯菌胺使用成本較高,對於灰黴病的防治,還應強調開花以前使用異菌脲、咯菌腈加以預防。

50%啶醯菌胺水分散粒劑有效稀釋倍數為1500-2000倍。

5、雙炔醯菌胺

雙炔醯菌胺屬保護性殺菌劑,噴施後抗雨水沖刷能力較強,殺菌譜較窄,主要用於防治葡萄霜黴病。

該成分主要發揮保護功能,務必在葡萄發生霜黴病以前使用,可達到較長時間預防霜黴病的效果,但霜黴病已經發生後,使用該成分效果一般。

雙炔醯菌胺使用成本較高,防治效果並不顯著優於氰霜唑、嘧菌酯等其他保護性成分。故該成分不建議作為葡萄霜黴病防治的主要化合物。

250克/升雙炔醯菌胺有效稀釋倍數為1000-1500倍。

07

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

該類殺菌劑可用于葡萄的成分有兩個,一為霜黴威,二為纈黴威。這兩類成分均用於防治葡萄霜黴病。

1、霜黴威

霜黴威殺菌譜較窄,在葡萄上僅可用於防治葡萄霜黴病,內吸活性較強,易於植物吸收,但殺菌活性較差,必須高濃度使用方可達到防治效果。

霜黴威對霜黴病主要發揮保護功能,治療效果較差。

市面上有霜黴威及霜黴威鹽酸鹽兩種類別,防病性能及用法基本相同。

722克/升水劑防治霜黴病有效稀釋倍數為600-800倍。

2、纈黴威

該成分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主要用於防治葡萄霜黴病,並且可破壞病菌的繁殖擴散,持效期較理想。

病菌極易產生抗性,故纈黴威普遍與其他保護性殺菌劑複配使用。

纈黴威使用成本較高,就整體防效與當前主流成分相比,未顯示出獨特之處,故性價比不佔優勢。可在霜黴病抗性發生嚴重時,使用常見成分效果不佳時,作為備選藥劑。

66.8%丙森鋅·纈黴威可濕性粉劑有效稀釋倍數為600-800倍。

08

二甲醯亞胺類

二甲醯亞胺類殺菌劑成分較少,葡萄上可能用到的有腐黴利、異菌脲和克菌丹。

1、腐黴利

腐黴利曾經是用量較大的防治灰黴病的藥劑,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但更側重於保護。

腐黴利殺菌活性一般,防治效果比多菌靈略高,較易產生抗性,目前已經成為灰黴病防治領域比較低端的成分。

50%腐黴利可濕性粉劑有效稀釋倍數為1000倍,在灰黴病發生不嚴重的區域,如露天葡萄花期比較乾旱的時候,可以使用腐黴利預防,但病害一經發生,直接換用其他成分。

2、異菌脲

異菌脲屬於保護性殺菌劑,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異菌脲殺菌譜較廣,基本對葡萄早期果實病害均有效,主要用於防治灰黴病,持效期較理想。

異菌脲安全性較強,可在葡萄花期前後放心使用。

異菌脲不具有內吸活性,噴霧必須均勻周到。

50%含量異菌脲有效稀釋倍數為800倍。

3、克菌丹

較古老的保護性殺菌劑,有輕微的治療效果。

殺菌譜與代森錳鋅類似,幾乎對葡萄所有病害均有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及持效期不及代森錳鋅,安全性優於代森錳鋅。

不具有內吸活性,對果面有一定的美化功能。

50%克菌丹有效稀釋倍數為500-600倍。

09

嗎啉類

嗎啉類殺菌劑主要成分有烯醯嗎啉和氟嗎啉,都是霜黴病防治藥劑。

1、烯醯嗎啉

當前最主要的葡萄霜黴病防治藥劑,內吸活性較強,殺菌活性強,具有化學節育功能,病菌孢子形成過程中對該成分最為敏感。

可用於防治已經對甲霜靈等成分產生抗性的病菌,安全性較強。有一定的抗性風險,最好與保護性成分混合使用。

80%烯醯嗎啉有效稀釋倍數為2500-3000倍。

2、氟嗎啉

作用方式和作用機理與烯醯嗎啉近乎相同。

據報導,生物活性高於烯醯嗎啉,尤其是治療效果和抑制病菌孢子萌發的效果高於烯醯嗎啉,實際表現與烯醯嗎啉差異不大。

10

有機磷殺菌劑

有機磷殺菌劑主要成分有三乙磷酸鋁。三乙磷酸鋁殺菌譜較廣,對葡萄大多數真菌病害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主要用於防治葡萄霜黴病。

三乙磷酸鋁內吸活性極好,根系內吸活性突出,可通過灌根防治葡萄霜黴病,對地下真菌性病害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三乙磷酸鋁實際抗性輕微,可在其他藥劑防治效果不佳時作為配藥使用。

混配性較差,不可與較高含量的葉麵肥混用,以免產生沉澱。

80%三乙磷酸鋁噴霧倍數為600-800倍,灌根劑量為1公斤/畝。

11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是目前全球銷量額最高的保護性殺菌劑,是化學保護性殺菌劑中持效期最長的成分。

該類殺菌劑內吸活性好,殺菌譜廣,對幾乎所有真菌性病害均有防治效果,對葡萄所有真菌性病害均有效。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不同成分,安全性存在較大差別,在應用中需加以注意。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除殺菌活性外,也具有一定的生長調節作用,在使用中需加以注意。

常見成分有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生長調節作用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成分,對植物的生長調節作用主要表現為降低乙烯含量、提高植物硝化還原酶活性。

降低乙烯含量,在生長中前期使用,可避免葉片早衰,維持功能葉活性。如在葡萄臨近成熟期使用,降低乙烯含量則延遲上色。

提高硝化還原酶活性,一則壯大葉片,理論上可以弱化長勢,但實際效果不明顯;二則可能對葡萄上色產生不利影響。

1、嘧菌酯

嘧菌酯是現有保護性殺菌劑中殺菌譜最廣的成分,基本可用於預防葡萄所有真菌性病害。

嘧菌酯對霜黴病病原菌的活性僅次於氰霜唑,廣泛用於防治葡萄霜黴病。

嘧菌酯在應用中不建議與乳油混用,不建議與有機矽混用,在植物進入快速生長期以前,不建議使用。

250克/升嘧菌酯有效稀釋倍數為1200-1500倍;

2、醚菌酯

相對嘧菌酯,醚菌酯的高效殺菌譜更集中在高等真菌,對白粉病、炭疽病等病害活性較高。

醚菌酯除保護效果之外,對白粉病等部分病害還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醚菌酯安全性好,混配性強,但抗性產生速度較快。

30%醚菌酯有效稀釋倍數為2000倍。

3、吡唑醚菌酯

目前最熱門的保護性殺菌劑,性能、應用範圍和醚菌酯類似,但更側重保護,治療效果降低。

作為保護劑,安全性較嘧菌酯好,但對霜黴病的效果不及嘧菌酯。

250克/升吡唑醚菌酯的有效稀釋倍數為1000-1500倍。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成分應用分析

預防果實病害,尤其開花前後及幼果期使用,建議選用吡唑醚菌酯,防治霜黴病,建議選用嘧菌酯。

該類殺菌劑持效期長,保護性能好,性價比高,可降低用藥次數。

葡萄二次膨大臨近結束時,應控制該類藥劑的使用。

12

有機雜環類

有機雜環類殺菌劑主要有嘧黴胺、嘧菌環胺、咯菌腈;以上三個成分基本都用於防治灰黴病。

1、嘧黴胺

嘧黴胺殺菌譜較廣,主要用於防治灰黴病,具有治療和保護作用。

嘧黴胺內吸傳導效果好,也具有薰蒸活性,對用藥品質要求較低。

嘧黴胺殺菌效果基本不受溫度影響,可滿足較低溫度下病害防治需求。

用藥後需強化通風,一則降低濕度以降低病害發生,二則避免藥害。

40%嘧黴胺有效稀釋倍數為1000-1500倍。

嘧黴胺抗性產生速度較快,需交替用藥。

2、嘧菌環胺

殺菌譜較廣,主要用於防治灰黴病;內吸活性較好,具有保護和治療效果,實際效果更側重於保護。

與嘧黴胺具有交互抗性,在抗性地區使用應加以區分。

50%嘧菌環胺有效稀釋倍數為600-1000倍;

3、咯菌腈

該成分不具有內吸活性,主要發揮保護功能,對灰黴病保護效果良好,在灰黴病抗性較高地區,效果表現良好。

持效期長,使用該藥劑,務必在開花前噴霧使用,用藥必須均勻周到。

50%咯菌腈有效稀釋倍數為3000-4000倍。

綜 述

儘管葡萄用藥種類極多,但其中五六種即可滿足病害防治需求。

推薦苯醚甲環唑、戊唑醇、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烯醯嗎啉、霜脲氰、咪唑喹啉銅、松脂酸銅等。

病害防治必須以防為主,綜合防治,強調防病不見病。

強化水肥管理、設施管理,保證新生組織儘快成熟,避免植物徒長,採用避雨栽培、覆膜栽培,是最佳防病手段。

191葡萄技術交流三群,qq群號:179297862,歡迎和葡萄相關的朋友加入交流,希望在一群二群中的人就不要加入了,否則將會被移出一群二群,謝謝配合。

基本功能與咪唑喹啉銅相同,安全性和持效期有所提升;與喹啉銅相比,咪唑喹啉銅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對灰黴病、潰瘍病的防治效果有所提升。

該成分基本可用于防治除白腐病以外的一切葡萄果實及葉部病害,使用成本與喹啉銅大致相同。

33.5%咪唑喹啉銅懸浮劑,稀釋1200-1500倍噴霧,在花前、花後及幼果期使用,防治霜黴病可稀釋800倍,性價比較低。

銅製劑總結

葡萄套袋後使用波爾多液是防治霜黴病性價比最高的藥劑。

必備及松脂酸銅相比波爾多液使用更方便,用藥更安全,可替代波爾多液在幼果期以後噴霧防治霜黴病。

喹啉銅可用於預防花期前後和幼果期病害,側重於保護。

咪唑喹啉銅主要功能及活性與喹啉銅大致相同,安全性及持效期略強。

02

有機硫類殺菌劑

有機硫類是葡萄最常見的保護性殺菌劑,其中使用較多的成分有代森鋅、代森錳鋅、丙森鋅、代森聯、福美雙等。

有機硫殺菌劑殺菌譜廣,對葡萄幾乎所有地上病害都有防治效果;主要發揮保護功能,必須在作物發病前使用。持效期較長,但不及銅製劑。

該類成分不具有內吸活性,既在藥液所噴布之處,可發揮保護作用,避免病菌侵染。對於用藥後新長出的部位,或者藥液為噴布到的部位,無保護效果,故該類成分不適合在作物快速生長期使用。

1、代森錳鋅

代森錳鋅曾經是葡萄最廣泛使用的保護性殺菌劑,在有機硫類殺菌劑中防治效果最好,持效期最長的成分,對葡萄各類果實病害及霜黴病等葉部病害均有效,性價比較高,混配性強。

代森錳鋅在紅提等果皮較薄的歐亞種中存在較大的藥害風險,不建議使用,但在巨峰、夏黑等歐美種中,各個時期均可放心使用。

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有效倍數為600-800倍,主要與其他治療性成分混用,防治葡萄霜黴病。

2、代森鋅

代森鋅是比較古老的殺菌劑成分,使用成本低廉,但持效期短,殺菌活性低,防治效果不及代森錳鋅。

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有效稀釋倍數為400-500倍,對葡萄病害防效較差,持效期較短,不建議使用。

3、丙森鋅

丙森鋅該成分噴施後對葡萄可發揮一定的補鋅效果,是安全性較高的有機硫類殺菌劑,各類葡萄品種各個生長時期均安全。

丙森鋅持效期和防治效果不如代森錳鋅,使用成本高於代森錳鋅。8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有效稀釋倍數為600-700倍,可在葡萄開花前、開花後及幼果時期,搭配其他治療性成分使用,發揮安全和補鋅的優勢。

丙森鋅防治霜黴病則性價比較低。

4、代森聯

代森聯是比較古老的有機硫類殺菌劑,殺菌活性及持效期不如代森錳鋅,優勢是安全性強,基本無藥害風險,其次是代森聯在同類成分中含鋅量最高,對葡萄有較好的補鋅效果。

70%代森聯幹懸浮劑有效稀釋倍數為600倍,可在葡萄展葉後、開花前、開花後、幼果期搭配其他治療性成分,反復使用,一則鞏固整體防治效果,二則發揮補鋅功能。

葡萄套袋後,如用於防治霜黴病,性價比較差,防效一般,不推薦。

5、福美雙

福美雙是最古老的化學殺菌劑之一,殺菌活性及持效期遠不如代森錳鋅、代森聯等成分,對白腐病、炭疽病防效較好,對葡萄霜黴病防效很差。

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有效稀釋倍數為500倍,搭配其他治療性成分混合使用。該藥劑噴施後可能產生較嚴重的藥斑,不推薦使用。

有機硫類殺菌劑應用總結

有機硫類殺菌劑不推薦單獨使用,建議混配治療性成分,以增強整體防治效果,延遲持效期。

該類殺菌劑不具有內吸活性,噴霧必須均勻周到,防治霜黴病務必注重針對葉片背面噴霧。

代森錳鋅防治效果及持效期最長,性價比高,在紅提上安全性較差,使用時應加以注意。

代森聯、丙森鋅安全性好,有明顯的補鋅效果,可在展葉後、開花前後及幼果期,與安全性較強的治療成分混合使用,統防多種病害。

03

三唑類殺菌劑

三唑類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內吸性治療型殺菌劑,種類繁多,不同成分活性和安全性差異巨大,在合適時機,選擇合適的成分,是使用三唑類殺菌劑的重點。

三唑類殺菌劑共同特點是活性高、用量省、見效快、殺菌譜廣,基本對除霜黴病以外的葡萄地上病害均有效,尤其對黑痘病、穗軸褐枯病、白腐病、炭疽病、房枯病高效。

個別成分如己唑醇,對灰黴病也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三唑類殺菌劑調節作用

三唑類殺菌劑除具有殺菌活性以外,大部分成分對植物生長具有明顯的調節作用,具體表現在提升植物脫落酸含量,降低植物赤黴酸含量。

苯醚甲環唑是三唑類中極少數對植物生長調節能力極弱的品種,可在葡萄生長各個時期放心使用。

戊唑醇、己唑醇、丙環唑、氟環唑、氟矽唑等成分,對葡萄生長調節能力較強,需注意使用關鍵期。

1)提高脫落酸含量

提升植物脫落酸含量,有利於促進根系生長,可以提升植物自身抵禦不良生長環境的能力。在作物上色期,提升脫落酸含量,可加速果實乙烯積累,促進果實上色。

脫落酸含量持續偏高,一則誘導養分向根系回流,削弱果實養分供應,不利於果實發育;二是啟動和維持植物抗逆能力需要消耗養分,植物長期處於抗逆狀態,會沒有意義的消耗大量養分;三是明顯導致葉片早衰,惡化葡萄養分合成能力。

2)降低赤黴酸含量

降低植株赤黴酸含量有利有弊。

在坐果以前的新梢生長期,降低新梢赤黴酸含量,可削弱新梢長勢,保證雌花、雄花同步發育,有利於提高坐果率。

果實臨近上色期,降低赤黴酸含量,有利於提高植株自身乙烯含量,降低枝梢長勢,強化果實中的養分積累,促進上色。

幼果期使用,降低幼果中赤黴酸含量,則可明顯抑制果實膨大。

1、苯醚甲環唑

目前在廣泛使用的三唑類殺菌劑中安全性最好,對植物生長幾乎沒有影響,單純發揮殺菌功能,最適合在花前、花後及幼果期使用。

三唑類中殺菌譜較廣,對葡萄黑痘病、白腐病、穗軸褐枯病、炭疽病、房枯病高效,也可治療葡萄褐斑病等葉部病害。苯醚甲環唑對葡萄灰黴病、潰瘍病效果一般,不推薦使用。

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有效稀釋倍數為1500-2000倍,因為該成分安全性較好,也可加量使用。

苯醚甲環唑低溫環境下用於夏黑等品種,可能在葉片上出現黃斑類症狀,但該藥害可恢復,不影響葡萄產量和品質。

2、戊唑醇

目前三唑類中用量最大的成分,活性高、成本低、持效期長,對葡萄多種果實病害,和除霜黴病以外的葉斑類病害均有效。

戊唑醇具有較強的生長調節能力,不建議在臨近開花至果實停止膨大之前使用。對於長勢比較旺的籬架,可以在套袋後使用,一般不會抑制果實膨大,還可以協同控旺。

430克/升戊唑醇懸浮劑有效稀釋倍數3000-4000倍,多在臨近上色期,噴霧防治炭疽病、房枯病等晚期病害,加大濃度使用對促進上色有所幫助。

對於露天不套袋葡萄,可在硬核期以後,使用戊唑醇防治白腐病。

3、己唑醇

三唑類中對灰黴病防效最好的成分,可用於防治灰黴病。對葡萄生長的調節能力不如戊唑醇,作用特點與戊唑醇類似。

5%己唑醇懸浮劑有效稀釋倍數800-1200倍,高於1500倍防效不佳。使用時間和戊唑醇類似,臨近上色期噴霧防治炭疽病、房枯病等後期病害。

可選擇己唑醇在花前低濃度使用防治灰黴病,高濃度下藥害風險較大,務必注意用藥濃度。用藥品質較差的果園,不建議使用。

新近研究表明,己唑醇或戊唑醇對葡萄潰瘍病的防治效果,在三唑類中佔優勢。葡萄套袋後,摘心抹副梢後遇雨,可噴施己唑醇,預防潰瘍病。

4、丙環唑

丙環唑是三唑類殺菌劑中以持效期和內吸速度見長的成分,主要優勢是見效快,持效期長,同時對葡萄的生長調節能力較明顯。

丙環唑殺菌譜與戊唑醇類似,但對白粉病效果更為突出。25%丙環唑乳油有效稀釋倍數為2000倍左右。

可在葡萄臨近上色期,使用丙環唑防治果實後期病害。

在新梢期使用丙環唑防治白粉病,一則控釋濃度,不要隨意加大濃度,二則避免噴施至幼果或者花絮。用藥水平較差的果園不建議。

丙環唑噴施後兩三個小時內,植物吸收的藥量,即可達到有效劑量。如遭遇持續陰雨天氣,未套袋葡萄爆發白腐病或者炭疽病,丙環唑可發揮內吸性強,抗雨水沖刷的優勢。

5、氟矽唑/氟環唑

氟矽唑是在葡萄上應用時間較久的三唑類成分,該成分具有較強的生長調節能力,殺菌活性也較高,但因成本問題,性價比不如戊唑醇、苯醚甲環唑成分。

40%氟矽唑乳油有效稀釋倍數為8000倍,多在開花前使用預防葡萄黑痘病,也可在葡萄上色期使用防治葡萄炭疽病。

對多種病害而言,氟環唑是三唑類中活性最高的成分,也是持效期最長的成分,同時也是調節能力最強的成分。

氟環唑對使用濃度要求較高,達不到有效劑量對病害防治效果不明顯。

125克/升氟環唑懸浮劑有效稀釋倍數為1000倍,使用時間和防治靶標與氟矽唑類似。

三唑類成分應用

三唑類成分中除苯醚甲環唑,可在葡萄生長各個時期較放心使用外,其他成分必須注意在葡萄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的使用濃度。

葡萄臨近上色期,各個成分均可用於防治炭疽病及房枯病,可根據防治成本加以選擇,一般戊唑醇、己唑醇、丙環唑性價比較高。

樹勢較旺的籬架,在露天栽培下,可使用己唑醇防治灰黴病。其他情況下不推薦。

樹勢較弱,或用藥較粗糙的果園,為安全起見,避免使用丙環唑、氟矽唑、氟環唑成分。

04

苯並咪唑類

苯並咪唑類是首個內吸性殺菌劑。該類藥劑具有內吸治療活性,殺菌譜較廣,對除葡萄霜黴病以外的其他真菌病害均有效;該類藥劑一般較為安全,無藥害風險,對植物生長無影響;該類藥劑成本低廉,抗性發展並不嚴重,性價比尚可。

苯並咪唑類成分,與同為治療劑的三唑類相比,殺菌活性明顯要低,並且只能在病菌侵染後但尚未表現出明顯症狀以前使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目前國際果品及果汁貿易中,對該類成分中最常見的多菌靈,提出嚴格的存留要求。

整體分析,個人認為該類殺菌劑沒有在葡萄上加以應用的必要。

1、多菌靈

曾經中國最廣泛使用的內吸性殺菌劑,可治療除霜黴病以外的,幾乎所有果實性病害;多菌靈使用安全,基本無藥害風險,對葡萄正常生長發育無影響;多菌靈成本低廉,但由於殺菌活性一般,整體性價比不具有優勢。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有效稀釋倍數為600倍,多用於防治各類果實性病害,如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穗軸褐枯病,對灰黴病也有一定效果,但目前抗性較高,效果不穩定。

儘管是治療性成分,但必須在病菌侵染後,但還沒有表現出症狀時使用,最可保證治療效果,故應用視窗期較三唑類要短。因為葡萄大多數病害主要通過降雨傳播侵染,故務必在雨後立即用藥。

多菌靈在對日、對歐盟農產品貿易中,屬不可檢出成分,在國內尚未要求。

2、苯菌靈

苯菌靈被植物吸收後,在植物體內轉化為多菌靈和另一種具有殺菌活性的物質異氰酸丁酯,故苯菌靈作用方式和使用方式與多菌靈基本相同,但殺菌效果略好於多菌靈。

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有效稀釋倍數為1000倍,防治對象和用藥時機與多菌靈相同。

3、甲基硫菌靈

甲基硫菌靈在化學結構上,不屬於苯並咪唑類殺菌劑,但甲基硫菌靈被植物吸收後,在植物體內轉變為多菌靈發揮殺菌作用,故甲基硫菌靈作用方式,使用技術與多菌靈基本一致。

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有效稀釋倍數為800倍。甲基硫菌靈噴施後,一部分在植物體表可發揮保護作用,另一部分在被植物吸收後轉變在多菌靈,在植物組織中發揮治療作用,故甲基硫菌靈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持效期比多菌靈略長,約7-10天。

苯並咪唑類殺菌劑總結

苯並咪唑類殺菌劑,儘管存在諸多優點,但由於其殺菌活性低,用藥關鍵期短暫、實際效果一般、存在農殘風險等缺陷,完全可被三唑類中的苯醚甲環唑替代。

苯醚甲環唑與之相比,安全性大致相同,使用成本基本一致,但治療效果更好,持效期更長。

05

咪唑類

咪唑類殺菌劑主要代表成分有咪鮮胺、抑黴唑、氰霜唑,均是葡萄上用量較大的成分;

該成分活性高,其高效殺菌譜基本涵蓋葡萄主要病害;咪唑類持效期較長,用途廣泛,不僅可用於噴霧殺菌,也可用於浸果保鮮。但該成分不具有內吸活性,故大家使用時務必注意噴霧品質;

1、咪鮮胺

咪鮮胺殺菌譜與多菌靈或三唑類殺菌劑類似,基本可以防治除霜黴病以外的其他葡萄真菌性病害,對黑痘病、炭疽病效果最好。咪鮮胺對灰黴病的效果要優於三唑類成分,可以用於防治灰黴病。

咪鮮胺殺菌活性高,持效期較長,但不具備內吸活性,故噴藥時必須均勻細緻;

50%咪鮮胺銅鹽懸浮劑有效稀釋倍數1500-2000倍,可在花前花後及幼果期使用,防治黑痘病、穗軸褐枯病及灰黴病,也可在著色期噴霧防治炭疽病。在使用時建議添加苯醚甲環唑成分。

2、咪鮮胺銅鹽

傳統認為咪鮮胺臨近果實成熟使用會引起葡萄口味的改變,這個觀點存在錯誤。真正引起果實口味改變的是咪鮮胺中的雜質,原藥純度較高的咪鮮胺製劑完全可以在上色期使用。

咪鮮胺種類較多,常見的有咪鮮胺、咪鮮胺銅鹽、咪鮮胺錳鹽,就殺菌效果,咪鮮胺銅鹽及錳鹽的效果優於咪鮮胺,咪鮮胺銅鹽還可以提高葉片功能,建議選擇上以咪鮮胺銅鹽為主。

3、抑黴唑

抑黴唑是比較常用的果品保鮮劑,主要用於果品採摘以後的浸果保鮮。

該成分對灰黴病活性較高,持效期較長,也用於灰黴病等病害的防治。

75%抑黴唑硫酸鹽可溶性粉劑,有效稀釋倍數1000倍,可與調節劑混合使用,進行蘸花、蘸果處理,可較好防治葡萄灰黴病、黑痘病等早期病害,且持效期較長,是控制灰黴病的有效手段。

75%抑黴唑硫酸鹽1500倍稀釋後,可用於葡萄的采後浸果保鮮處理,但使用中一是浸泡時間要超過30秒,二是浸泡後必須晾乾。

4、氰霜唑

氰霜唑和其他咪唑類殺菌譜完全不同,氰霜唑僅對葡萄霜黴病有效,並且氰霜唑是現有藥劑中對霜黴病活性最高的、用量最省的、持效期最長的成分之一;

氰霜唑成分噴施後,不僅可防治霜黴病,其最終代謝產物還可發揮提升葉片功能的作用;

氰霜唑不具有內吸活性,故噴霧時必須均勻周到,尤其重點針對幼嫩葉片的背面噴霧;

10%氰霜唑懸浮劑有效稀釋倍數為1000倍。該成分適合噴霧均勻細緻的果園。大型園區用藥較粗糙,因該成分成本較高,用藥品質直接影響防治品質,故不建議使用。

06

苯基醯胺類

苯基醯胺類農藥成分種類較少,其中涉及到葡萄的主要有甲霜靈、精甲霜靈、惡霜靈、噻呋醯胺。

1、甲霜靈

甲霜靈是最早的霜黴病治療性藥劑,在葡萄上僅對霜黴病有效。該成分內吸性強,在葡萄體內具有傳導能力,對葡萄極為安全。

甲霜靈對霜黴病活性高,見效較快,但容易產生抗性,防效不穩定,故甲霜靈不建議單獨使用。

對甲霜靈產生抗性的病菌,在自然環境中因生活能力下降,會逐漸消失。甲霜靈建議每年使用一到兩次後即停止使用,換用其他成分,待來年再次使用,以保證防治效果。

25%含量甲霜靈有效稀釋倍數為500倍至600倍。目前已很少見到單劑,多是與其他成分組合的複配製劑。

甲霜靈目前在活性和持效期,在霜黴病防治藥劑中已不佔優勢,但該成分是少數的,對霜黴病速效性較強的成分,可作為配藥使用。

2、精甲霜靈

精甲霜靈是從甲霜靈中提取的,活性最高的組分。在相同防效下,精甲霜靈的用量是甲霜靈用量的一半。

在使用方法和使用技術上,精甲霜靈與甲霜靈完全一致,僅用量減半。

3、噻呋醯胺

噻呋醯胺殺菌譜較窄,在葡萄上僅對葡萄白腐病高效,優勢之一是持效期優於三唑類殺菌劑。其二,有報導噻呋醯胺內吸傳導能力較強,通過葉片噴霧,可以控制果袋內的白腐病。

儘管噻呋醯胺防治白腐病效果較佳,但一則白腐病已經成為葡萄非主要病害,完全可通過改良架型提高果穗高度,或套袋加以解決,二則噻呋醯胺與三唑類相比,儘管持效期比三唑類有優勢,但僅僅對白腐病有效,而三唑類對後期可能發生的白腐病、炭疽病、房枯病、潰瘍病均有控制作用。加之噻呋醯胺用藥成本較高,故噻呋醯胺沒有在葡萄上應用的必要。

24%噻呋醯胺懸浮劑預防葡萄白腐病的有效稀釋倍數為1000倍。

4、啶醯菌胺

啶醯菌胺殺菌譜較廣,對幾乎所有真菌性病害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葡萄上,可用于防治白粉病和灰黴病,在應用中,主要用於防治灰黴病。

該成分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持效期較理想,在嘧黴胺已產生抗性,防效不穩定的地區,或者因溫度問題,使用嘧黴胺藥害風險較大的時候,可使用啶醯菌胺防治葡萄灰黴病。

啶醯菌胺殺菌譜較廣,因此該成分也可用於控制多種病菌共同滋生導致的果實腐爛現象。

啶醯菌胺使用成本較高,對於灰黴病的防治,還應強調開花以前使用異菌脲、咯菌腈加以預防。

50%啶醯菌胺水分散粒劑有效稀釋倍數為1500-2000倍。

5、雙炔醯菌胺

雙炔醯菌胺屬保護性殺菌劑,噴施後抗雨水沖刷能力較強,殺菌譜較窄,主要用於防治葡萄霜黴病。

該成分主要發揮保護功能,務必在葡萄發生霜黴病以前使用,可達到較長時間預防霜黴病的效果,但霜黴病已經發生後,使用該成分效果一般。

雙炔醯菌胺使用成本較高,防治效果並不顯著優於氰霜唑、嘧菌酯等其他保護性成分。故該成分不建議作為葡萄霜黴病防治的主要化合物。

250克/升雙炔醯菌胺有效稀釋倍數為1000-1500倍。

07

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

該類殺菌劑可用于葡萄的成分有兩個,一為霜黴威,二為纈黴威。這兩類成分均用於防治葡萄霜黴病。

1、霜黴威

霜黴威殺菌譜較窄,在葡萄上僅可用於防治葡萄霜黴病,內吸活性較強,易於植物吸收,但殺菌活性較差,必須高濃度使用方可達到防治效果。

霜黴威對霜黴病主要發揮保護功能,治療效果較差。

市面上有霜黴威及霜黴威鹽酸鹽兩種類別,防病性能及用法基本相同。

722克/升水劑防治霜黴病有效稀釋倍數為600-800倍。

2、纈黴威

該成分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主要用於防治葡萄霜黴病,並且可破壞病菌的繁殖擴散,持效期較理想。

病菌極易產生抗性,故纈黴威普遍與其他保護性殺菌劑複配使用。

纈黴威使用成本較高,就整體防效與當前主流成分相比,未顯示出獨特之處,故性價比不佔優勢。可在霜黴病抗性發生嚴重時,使用常見成分效果不佳時,作為備選藥劑。

66.8%丙森鋅·纈黴威可濕性粉劑有效稀釋倍數為600-800倍。

08

二甲醯亞胺類

二甲醯亞胺類殺菌劑成分較少,葡萄上可能用到的有腐黴利、異菌脲和克菌丹。

1、腐黴利

腐黴利曾經是用量較大的防治灰黴病的藥劑,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但更側重於保護。

腐黴利殺菌活性一般,防治效果比多菌靈略高,較易產生抗性,目前已經成為灰黴病防治領域比較低端的成分。

50%腐黴利可濕性粉劑有效稀釋倍數為1000倍,在灰黴病發生不嚴重的區域,如露天葡萄花期比較乾旱的時候,可以使用腐黴利預防,但病害一經發生,直接換用其他成分。

2、異菌脲

異菌脲屬於保護性殺菌劑,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異菌脲殺菌譜較廣,基本對葡萄早期果實病害均有效,主要用於防治灰黴病,持效期較理想。

異菌脲安全性較強,可在葡萄花期前後放心使用。

異菌脲不具有內吸活性,噴霧必須均勻周到。

50%含量異菌脲有效稀釋倍數為800倍。

3、克菌丹

較古老的保護性殺菌劑,有輕微的治療效果。

殺菌譜與代森錳鋅類似,幾乎對葡萄所有病害均有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及持效期不及代森錳鋅,安全性優於代森錳鋅。

不具有內吸活性,對果面有一定的美化功能。

50%克菌丹有效稀釋倍數為500-600倍。

09

嗎啉類

嗎啉類殺菌劑主要成分有烯醯嗎啉和氟嗎啉,都是霜黴病防治藥劑。

1、烯醯嗎啉

當前最主要的葡萄霜黴病防治藥劑,內吸活性較強,殺菌活性強,具有化學節育功能,病菌孢子形成過程中對該成分最為敏感。

可用於防治已經對甲霜靈等成分產生抗性的病菌,安全性較強。有一定的抗性風險,最好與保護性成分混合使用。

80%烯醯嗎啉有效稀釋倍數為2500-3000倍。

2、氟嗎啉

作用方式和作用機理與烯醯嗎啉近乎相同。

據報導,生物活性高於烯醯嗎啉,尤其是治療效果和抑制病菌孢子萌發的效果高於烯醯嗎啉,實際表現與烯醯嗎啉差異不大。

10

有機磷殺菌劑

有機磷殺菌劑主要成分有三乙磷酸鋁。三乙磷酸鋁殺菌譜較廣,對葡萄大多數真菌病害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主要用於防治葡萄霜黴病。

三乙磷酸鋁內吸活性極好,根系內吸活性突出,可通過灌根防治葡萄霜黴病,對地下真菌性病害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三乙磷酸鋁實際抗性輕微,可在其他藥劑防治效果不佳時作為配藥使用。

混配性較差,不可與較高含量的葉麵肥混用,以免產生沉澱。

80%三乙磷酸鋁噴霧倍數為600-800倍,灌根劑量為1公斤/畝。

11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是目前全球銷量額最高的保護性殺菌劑,是化學保護性殺菌劑中持效期最長的成分。

該類殺菌劑內吸活性好,殺菌譜廣,對幾乎所有真菌性病害均有防治效果,對葡萄所有真菌性病害均有效。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不同成分,安全性存在較大差別,在應用中需加以注意。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除殺菌活性外,也具有一定的生長調節作用,在使用中需加以注意。

常見成分有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生長調節作用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成分,對植物的生長調節作用主要表現為降低乙烯含量、提高植物硝化還原酶活性。

降低乙烯含量,在生長中前期使用,可避免葉片早衰,維持功能葉活性。如在葡萄臨近成熟期使用,降低乙烯含量則延遲上色。

提高硝化還原酶活性,一則壯大葉片,理論上可以弱化長勢,但實際效果不明顯;二則可能對葡萄上色產生不利影響。

1、嘧菌酯

嘧菌酯是現有保護性殺菌劑中殺菌譜最廣的成分,基本可用於預防葡萄所有真菌性病害。

嘧菌酯對霜黴病病原菌的活性僅次於氰霜唑,廣泛用於防治葡萄霜黴病。

嘧菌酯在應用中不建議與乳油混用,不建議與有機矽混用,在植物進入快速生長期以前,不建議使用。

250克/升嘧菌酯有效稀釋倍數為1200-1500倍;

2、醚菌酯

相對嘧菌酯,醚菌酯的高效殺菌譜更集中在高等真菌,對白粉病、炭疽病等病害活性較高。

醚菌酯除保護效果之外,對白粉病等部分病害還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醚菌酯安全性好,混配性強,但抗性產生速度較快。

30%醚菌酯有效稀釋倍數為2000倍。

3、吡唑醚菌酯

目前最熱門的保護性殺菌劑,性能、應用範圍和醚菌酯類似,但更側重保護,治療效果降低。

作為保護劑,安全性較嘧菌酯好,但對霜黴病的效果不及嘧菌酯。

250克/升吡唑醚菌酯的有效稀釋倍數為1000-1500倍。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成分應用分析

預防果實病害,尤其開花前後及幼果期使用,建議選用吡唑醚菌酯,防治霜黴病,建議選用嘧菌酯。

該類殺菌劑持效期長,保護性能好,性價比高,可降低用藥次數。

葡萄二次膨大臨近結束時,應控制該類藥劑的使用。

12

有機雜環類

有機雜環類殺菌劑主要有嘧黴胺、嘧菌環胺、咯菌腈;以上三個成分基本都用於防治灰黴病。

1、嘧黴胺

嘧黴胺殺菌譜較廣,主要用於防治灰黴病,具有治療和保護作用。

嘧黴胺內吸傳導效果好,也具有薰蒸活性,對用藥品質要求較低。

嘧黴胺殺菌效果基本不受溫度影響,可滿足較低溫度下病害防治需求。

用藥後需強化通風,一則降低濕度以降低病害發生,二則避免藥害。

40%嘧黴胺有效稀釋倍數為1000-1500倍。

嘧黴胺抗性產生速度較快,需交替用藥。

2、嘧菌環胺

殺菌譜較廣,主要用於防治灰黴病;內吸活性較好,具有保護和治療效果,實際效果更側重於保護。

與嘧黴胺具有交互抗性,在抗性地區使用應加以區分。

50%嘧菌環胺有效稀釋倍數為600-1000倍;

3、咯菌腈

該成分不具有內吸活性,主要發揮保護功能,對灰黴病保護效果良好,在灰黴病抗性較高地區,效果表現良好。

持效期長,使用該藥劑,務必在開花前噴霧使用,用藥必須均勻周到。

50%咯菌腈有效稀釋倍數為3000-4000倍。

綜 述

儘管葡萄用藥種類極多,但其中五六種即可滿足病害防治需求。

推薦苯醚甲環唑、戊唑醇、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烯醯嗎啉、霜脲氰、咪唑喹啉銅、松脂酸銅等。

病害防治必須以防為主,綜合防治,強調防病不見病。

強化水肥管理、設施管理,保證新生組織儘快成熟,避免植物徒長,採用避雨栽培、覆膜栽培,是最佳防病手段。

191葡萄技術交流三群,qq群號:179297862,歡迎和葡萄相關的朋友加入交流,希望在一群二群中的人就不要加入了,否則將會被移出一群二群,謝謝配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