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那個叫“媽媽”的女人,你真的瞭解嗎?

每天一篇親子育兒實踐分享

彤媽育兒經(mama037)

爸媽身邊, 最接地氣,

最實用的的育兒小幫手!

我媽從來都只知道跟我哭訴:你爸整天四處遊蕩, 不掙錢, 不顧家;你奶奶她向來偏心你小叔叔, 處處在人前說我的不是…

可她在說這些的時候, 有問過我的感受?有想過, 我也只是一個孩子嗎?

她一個大人承受不了的壓力和責難, 憑什麼認為, 我一個孩子就能承受得了?

就你那笨腦瓜, 還想考重點, 做夢吧!

還想學人家化妝臭美?

也不照照鏡子, 你那腰肥腿粗的樣兒, 那滿臉的雀斑, 就算塗再多的化妝品, 照樣讓人看了想吐,

還真以為, 有哪個男生看得上你啊!

……

這世上, 我見過最惡毒的人, 就是我媽。

從小到大, 我聽到的, 所有最惡毒的詛咒, 都是從她嘴裡冒出來的。

……

翻開知乎關於爸媽的問答, 去看看豆瓣“父母皆禍害”小組, 你覺得自己仿佛置身地獄。

但同時, 你又是如此的感同身受。 仿佛他們講述的, 就是你身邊的同學, 朋友, 乃至你自己的親身經歷。

80, 90乃至00後, 我們都一樣, 有一個整天在耳邊嘮叨沒完, 每天拿“別人家的孩子”奚落你, 刺激你的媽媽。

如果做個調查的話, 你會發現, 幾乎99%的當代年青人, 不, 是幾乎所有的中國兒女們, 都會告訴你, 如果我哪天居然聽不到我媽的嘮叨了, 那就該懷疑, 是不是自己的聽力出了問題。

這還沒完呢!

每天跟我哭訴七大姑,

八大姨的那點破事, 哭完了, 就打我罵我出氣, 怪我不爭氣, 所以她才會受委屈, 被欺負;

每天和我爸爭吵不斷, 大打出手。 以至於, 她常常被那個醉酒回來的男人打得鼻青臉腫, 渾身是傷。

我若麻木不仁, 冷眼旁觀還好, 但凡有半點心疼落淚, 她立馬沖我發飆, 說要不是生了我這個沒用女兒, 她就不會在婆家這麼被人看不起!

……

再寫下去, 估計就要變成一篇聲討母親的控訴貼了。 沒准, 接下來的評論區, 就是一場“中國媽媽的討伐大會”。

而這, 原不是我的初衷, 畢竟怎麼說, 今天都是母親節。

滿螢幕都是歌頌母愛偉大, 各種歌功頌德, 正三觀的感恩文, 我這是在瞎攪和什麼呢?

咳咳, 言歸正傳, 我其實想說的是:

我們抱怨了那麼多年,

媽媽不理解, 不尊重我們;

我們痛苦了那麼多年, 要不是她一再的軟弱退讓, 委曲求全, 哪怕早點離婚, 我們母女倆的生活縱然苦點累點, 但絕不至於, 會讓自己變成現在這樣, 再不敢輕易相信任何人, 尤其是男人;

我們恨毒了那個被稱作 “媽媽”的女人, 她從來都只看得到你身上的各種缺點; 不僅如此, 她還不分場合, 不分時段的, 全天候直播;

隨時隨地毒舌不離身, 嘲諷不下線!

我們每天告誡自己, 要強大起來, 要學會自我成長;

我們考上離家最遠的大學, 找了一份千里之外的工作, 發誓此生要遠離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一切。

我們迫不及待的, 想要擺脫過往的一切, 尤其是那個, 讓我們又愛又恨的女人!

可當我們的耳邊真的再沒有了嘮叨;

當我們從此, 永遠擺脫了她的糾纏和陰影, 冷靜下來, 捫心自問:

這麼多年來, 你可曾真正瞭解, 真正關心過, 那個我們愛過, 也恨過, 那個世界上, 我們最親的媽媽嗎?

你瞭解她的過去嗎?

你能耐心坐下來一次, 去認真聆聽, 並試著讀懂她的生平嗎?

你有想過, 她是如何長大成人的?

這些年, 為人妻, 為人母, 乃至為人媳, 她又經歷了些什麼?

在生下彤彤之前, 我也和大多數人一樣, 在過去的那二十多年裡, 對我媽有的, 從來, 都是深深的怨恨。

若不是她當年的棍棒教育, 我不會變成如今這般膽小懦弱的樣子;

若不是她無時無刻, 回蕩在我耳邊的叨嘮和嘲諷(在她眼裡, 我從來都一無是處), 我不會自卑這麼多年;

她口口聲聲埋怨我不獨立,

可事實上, 即便大學放暑假回家, 她都要一遍遍的給司機, 給住在車站附近的親戚朋友打電話, 擔心我迷路, 怕我回不了家, 哪怕我根本不需要;

她口口聲聲怪我依賴她和我爸, 從小不肯出家門一步, 長大了, 都不知道該怎麼去社會上生存;

可如今我遠嫁他鄉了, 她卻又天天跑來抱怨指責, 怪我不孝, 罵我不聽話, 自作主張嫁那麼遠……

有時候, 我常想, 如果我媽從來都沒有生過我,

如果她只有我那聰明伶俐的弟弟一個孩子,

那麼, 她的人生, 是不是就不會那麼痛苦了, 她是不是就開心了?

至少那樣, 我和她也就都解脫了!

反正我倆兩看相厭, 在她眼裡, 從來看不到我的半點好;

在我的心裡, 她從來都只愛我弟一個人。

直到有了彤彤,直到某天半夜三更,她折騰了一夜仍是不肯睡去,我終於失去了耐心,對她大吼大叫。

聽到女兒嚎啕大哭的那刻,我冷靜了下來,那一刻我腦海裡有的,是多年前,每當我做錯事,就沖我劈頭蓋臉一頓說教,乃至於拿著竹條一頓猛抽的那個女人。

那刻,靠在我懷裡抽泣的女兒,和當年在院子裡,被她拎著耳朵打罵的可憐小女孩,何其的相似。

什麼時候,我變成了她?

我口口聲聲說的“決不重蹈我媽的覆轍”,到最後,居然變成了惡毒的詛咒和現實?

伴隨著女兒出生這一年多來的哭泣,迷茫,崩潰,乃至一度有過的絕望,到最後逐漸學會坦然處之,平靜面對。

我開始慢慢學著去做一個母親的同時,也開始試著去瞭解,乃至讀懂,那個被我怨恨了二十多年的女人。

從小,外婆就臥病在床,她這個大女兒,實際上,就相當於半個媽。

調皮不懂事的舅舅是指望不上的,外婆把所有的指望和家務擔子,都放在了她這個懂事能幹的大女兒身上。

洗衣做飯,幹農活,照顧妹妹,甚至還有哥哥,就是她的家常便飯,是必須,也不得不挑起的生活重擔。

所有人都誇她聰明能幹,都喜歡她的乖巧懂事。

可從來沒有人願意去同情,哪怕是去心疼一下,那個原本也不過才10歲的少女;那個頭都沒有半個灶台高的小女孩。

她也才是個孩子啊,她也想要有人疼,有人愛啊!

可母親臥病在床,父親整日四處行醫問診,家裡裡裡外外的活都得她來幹,上面一個哥哥頑皮不懂事,下面還有一個體弱多病的妹妹,她還能怎麼樣?

她要跟誰撒嬌,又要跟誰抱怨去?

至於說到婚後,她要面對的:

是繼承了我爺爺暴力成性的丈夫,刻薄強勢的婆婆,還有我和我弟,這兩個不懂事的熊孩子。

每天起早貪黑,一邊忙著操持家務,一邊還得照看兩個孩子,處理一大家子紛亂複雜的人際關係。

可她也才一個20多歲的女人,哪能一下子就能承受得了這麼大的壓力,從容面對,這麼複雜的家庭環境?

細想起來,這些年,她有哪一天能真正的睡個好覺,又有哪一天,能夠不焦慮,不勞累呢?

所以,瞭解了她這一生,也就不難理解,這些年來,她的嘮叨也好,抱怨也罷,都不過,是在發洩她內心無時無刻的焦慮和不安而已。

那個從小就習慣了聽話懂事的小女孩,哪一天不是生活在重重壓力和恐懼之下?

無論之前在家,還是之後嫁給我爸,她從來都沒有體會過片刻真正的疼愛和呵護,又怎麼能夠,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愛和教育我和弟弟呢?

說到底,我對她,如果說是怨恨,倒不如說,我從來都沒有真正的瞭解過她。

她對我的所有嘮叨打罵,說到底,不過是她內心強烈的不安和焦慮的投射。

而我,對於她的種種怨恨,亦同樣,不過是出自我內心,對一個“完美媽媽”的期盼和渴求。

從我女兒的角度,我就是一個缺點多多的普通媽媽,那麼她呢?

我又憑什麼苛求,她能做一個完美母親?

如果說,每一次面對彤彤的哭鬧,都能讓我直面過去,那個在我媽的竹鞭下哭泣,委屈,壓抑的“內在的小孩”的話;

那麼,一次次的看書學習,也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的憤怒,委屈,乃至崩潰哭泣也好,都不過是過去那二十幾年來,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和本能的防禦習慣。

當我終於能夠抽身,以一個外人的角色,更加客觀,冷靜的去看待我的過去;

開始平靜的去分析,我們之間彼此糾葛仇恨的母女關係時,我也更加深入的瞭解了,那個給了我生命的女人。

以一個協力廠商視角,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審視,去分析她的原生家庭,她的童年,甚至是,她和我爸這麼多年,爭吵不斷的婚姻時,我之前有過的,對她所有的怨恨,都煙消雲散了。

當然,我打下這段文字,並非是說,如今,我對她再沒有了半分的怨念;我也不可能,頃刻間便學會寬容,乃至放下所有的過往心結。

所以,我並不是一味的呼籲,強迫大家放下心中的仇恨,或是必須要與母親和解。

恰恰相反,我希望的,是更多的為人子女,能夠真正放下過往隔閡與成見,面對面的坐下來,去認真的和那個女人聊聊天。

發自內心的去瞭解,並試著去讀懂,那個給了你生命的女人;

以及坦然面對,並接受,她不過是一個傷痕累累,缺點多多的平凡婦人而已。

從一個女人的角度,她們這一代母親的人生,基本可以概括為:

從小不被人疼愛,堅強懂事的女兒;

到在懦弱的丈夫,強勢的婆婆之間夾縫中求生存的人妻;

再到,一個人操持整個家,還要照看至少兩個以上孩子的堅強母親。

這麼多年,她,又或是她們,可有過一刻輕鬆,又可有一刻幸福過?

如今,我媽她都五十多歲了,終於過上了每月可以修四天假,晚上不用加班加點的“清閒日子”,卻還在滿腦子操心著遠嫁的女兒,擔心著兒子啥時候能娶到媳婦。

只有看清,並讀懂了她們這代母親一生的軌跡,我們才能真正釋懷,並懂得:

因為過去那些年的經歷和磨難,時時刻刻的不安全感和焦慮早已深入她們的骨髓,想要讓她們放下成見,不再擔憂,停止嘮叨,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既然不能改變彼此,那我們唯一能做的,就只能是,在下一次,面對她的嘮叨指責時,態度能夠再誠懇一點,再耐心一點;

下一次,再被她的抱怨和嘲諷氣哭時,能心平氣和的告訴自己:

這不是她的錯,也不是你的錯,這只是命運,給你們的,又一次考驗而已!

所謂親人一場,不過是彼此相互磨合,妥協,忍讓,乃至成全。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直到有了彤彤,直到某天半夜三更,她折騰了一夜仍是不肯睡去,我終於失去了耐心,對她大吼大叫。

聽到女兒嚎啕大哭的那刻,我冷靜了下來,那一刻我腦海裡有的,是多年前,每當我做錯事,就沖我劈頭蓋臉一頓說教,乃至於拿著竹條一頓猛抽的那個女人。

那刻,靠在我懷裡抽泣的女兒,和當年在院子裡,被她拎著耳朵打罵的可憐小女孩,何其的相似。

什麼時候,我變成了她?

我口口聲聲說的“決不重蹈我媽的覆轍”,到最後,居然變成了惡毒的詛咒和現實?

伴隨著女兒出生這一年多來的哭泣,迷茫,崩潰,乃至一度有過的絕望,到最後逐漸學會坦然處之,平靜面對。

我開始慢慢學著去做一個母親的同時,也開始試著去瞭解,乃至讀懂,那個被我怨恨了二十多年的女人。

從小,外婆就臥病在床,她這個大女兒,實際上,就相當於半個媽。

調皮不懂事的舅舅是指望不上的,外婆把所有的指望和家務擔子,都放在了她這個懂事能幹的大女兒身上。

洗衣做飯,幹農活,照顧妹妹,甚至還有哥哥,就是她的家常便飯,是必須,也不得不挑起的生活重擔。

所有人都誇她聰明能幹,都喜歡她的乖巧懂事。

可從來沒有人願意去同情,哪怕是去心疼一下,那個原本也不過才10歲的少女;那個頭都沒有半個灶台高的小女孩。

她也才是個孩子啊,她也想要有人疼,有人愛啊!

可母親臥病在床,父親整日四處行醫問診,家裡裡裡外外的活都得她來幹,上面一個哥哥頑皮不懂事,下面還有一個體弱多病的妹妹,她還能怎麼樣?

她要跟誰撒嬌,又要跟誰抱怨去?

至於說到婚後,她要面對的:

是繼承了我爺爺暴力成性的丈夫,刻薄強勢的婆婆,還有我和我弟,這兩個不懂事的熊孩子。

每天起早貪黑,一邊忙著操持家務,一邊還得照看兩個孩子,處理一大家子紛亂複雜的人際關係。

可她也才一個20多歲的女人,哪能一下子就能承受得了這麼大的壓力,從容面對,這麼複雜的家庭環境?

細想起來,這些年,她有哪一天能真正的睡個好覺,又有哪一天,能夠不焦慮,不勞累呢?

所以,瞭解了她這一生,也就不難理解,這些年來,她的嘮叨也好,抱怨也罷,都不過,是在發洩她內心無時無刻的焦慮和不安而已。

那個從小就習慣了聽話懂事的小女孩,哪一天不是生活在重重壓力和恐懼之下?

無論之前在家,還是之後嫁給我爸,她從來都沒有體會過片刻真正的疼愛和呵護,又怎麼能夠,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愛和教育我和弟弟呢?

說到底,我對她,如果說是怨恨,倒不如說,我從來都沒有真正的瞭解過她。

她對我的所有嘮叨打罵,說到底,不過是她內心強烈的不安和焦慮的投射。

而我,對於她的種種怨恨,亦同樣,不過是出自我內心,對一個“完美媽媽”的期盼和渴求。

從我女兒的角度,我就是一個缺點多多的普通媽媽,那麼她呢?

我又憑什麼苛求,她能做一個完美母親?

如果說,每一次面對彤彤的哭鬧,都能讓我直面過去,那個在我媽的竹鞭下哭泣,委屈,壓抑的“內在的小孩”的話;

那麼,一次次的看書學習,也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的憤怒,委屈,乃至崩潰哭泣也好,都不過是過去那二十幾年來,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和本能的防禦習慣。

當我終於能夠抽身,以一個外人的角色,更加客觀,冷靜的去看待我的過去;

開始平靜的去分析,我們之間彼此糾葛仇恨的母女關係時,我也更加深入的瞭解了,那個給了我生命的女人。

以一個協力廠商視角,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審視,去分析她的原生家庭,她的童年,甚至是,她和我爸這麼多年,爭吵不斷的婚姻時,我之前有過的,對她所有的怨恨,都煙消雲散了。

當然,我打下這段文字,並非是說,如今,我對她再沒有了半分的怨念;我也不可能,頃刻間便學會寬容,乃至放下所有的過往心結。

所以,我並不是一味的呼籲,強迫大家放下心中的仇恨,或是必須要與母親和解。

恰恰相反,我希望的,是更多的為人子女,能夠真正放下過往隔閡與成見,面對面的坐下來,去認真的和那個女人聊聊天。

發自內心的去瞭解,並試著去讀懂,那個給了你生命的女人;

以及坦然面對,並接受,她不過是一個傷痕累累,缺點多多的平凡婦人而已。

從一個女人的角度,她們這一代母親的人生,基本可以概括為:

從小不被人疼愛,堅強懂事的女兒;

到在懦弱的丈夫,強勢的婆婆之間夾縫中求生存的人妻;

再到,一個人操持整個家,還要照看至少兩個以上孩子的堅強母親。

這麼多年,她,又或是她們,可有過一刻輕鬆,又可有一刻幸福過?

如今,我媽她都五十多歲了,終於過上了每月可以修四天假,晚上不用加班加點的“清閒日子”,卻還在滿腦子操心著遠嫁的女兒,擔心著兒子啥時候能娶到媳婦。

只有看清,並讀懂了她們這代母親一生的軌跡,我們才能真正釋懷,並懂得:

因為過去那些年的經歷和磨難,時時刻刻的不安全感和焦慮早已深入她們的骨髓,想要讓她們放下成見,不再擔憂,停止嘮叨,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既然不能改變彼此,那我們唯一能做的,就只能是,在下一次,面對她的嘮叨指責時,態度能夠再誠懇一點,再耐心一點;

下一次,再被她的抱怨和嘲諷氣哭時,能心平氣和的告訴自己:

這不是她的錯,也不是你的錯,這只是命運,給你們的,又一次考驗而已!

所謂親人一場,不過是彼此相互磨合,妥協,忍讓,乃至成全。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