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任正非:我的父親母親

上世紀末最後一天, 我總算良心發現, 在公務結束之後, 買了一張從北京去昆明的機票, 去看看媽媽。

買好機票後, 我沒有給她打電話,

我知道一打電話她一下午都會忙碌, 不管多晚到達, 都會給我做一些我小時候喜歡吃的東西。 直到飛機起飛, 我才告訴她, 讓她不要告訴別人, 不要車來接, 我自己坐計程車回家, 目的就是好好陪陪她。

前幾年我每年也去看看媽媽, 但一下飛機就給辦事處接走了, 說這個客戶很重要, 要拜見一下, 那個客戶很重要, 要陪他們吃頓飯, 忙來忙去, 忙到上飛機時回家取行李, 與父母匆匆告別。 媽媽盼星星、盼月亮, 盼嘮嘮家常, 卻一次又一次地落空。

2

一個普通的早上, 媽媽從菜市場出來, 提著兩小包菜, 被汽車撞成重傷。 我身在伊朗, 飛機要多次中轉才能回來, 在巴林轉機要待6.5個小時, 真是心如煎熬, 又遇巴林雷雨, 飛機延誤兩個小時,

到曼谷時又晚了10分鐘, 沒有及時趕上回昆明的飛機, 直到深夜才趕到昆明。

回到昆明, 就知道媽媽不行了, 她的頭部全部給撞壞了, 當時的心跳、呼吸全是靠藥物和機器維持, 之所以在電話上不告訴我, 是怕我在旅途中出事。 我看見媽媽一聲不響地安詳地躺在病床上, 不用操勞、煩心, 好像她一生也沒有這麼休息過。

我真後悔沒有在伊朗給媽媽打一個電話。 因為以前不管我在國內、國外給她打電話時, 她都嘮叨:“你又出差了”, “非非你的身體還不如我好呢”, “非非你的皺紋比媽媽還多呢”, “非非你走路還不如我呢, 你這麼年紀輕輕就這麼多病”, “非非, 糖尿病參加宴會多了, 壞得更快呢, 你的心臟又不好”……

我想伊朗條件這麼差,

我一打電話, 媽媽又嘮叨, 反正過不了幾天就見面了, 就沒有打, 而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如果我真打了, 拖延她一兩分鐘出門, 也許媽媽就躲過了這場災難。 這種悔恨的心情, 真是難以形容。

我看了媽媽最後一眼, 媽媽溘然去世。

3

1995年, 我父親在昆明街頭的小攤上買了一瓶塑膠包裝的軟飲料, 喝後拉肚子, 一直到全身衰竭去世。

父親任摩遜, 盡職盡責一生, 可以說是一個鄉村教育家。 媽媽程遠昭, 是一個陪伴父親在貧困山區與窮孩子廝混了一生的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園丁。

父親穿著土改工作隊的棉衣, 隨解放軍剿匪部隊一同進入貴州少數民族山區去籌建一所民族中學。 一頭紮進去就是幾十年, 他培養的學生不少成為黨和國家的高級幹部,

有些還是中央院校的校級領導, 而父親還是那麼位卑言微。

4

我與父母相處的青少年時代, 印象最深的就是度過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 今天想來還歷歷在目。

我們兄妹七個, 加上父母共九人。 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資來生活, 毫無其他來源。 本來生活就十分困難, 兒女一天天在長大, 衣服一天天在變短, 而且都要讀書, 開支很大, 每個學期每人要交2-3元的學費, 到交費時, 媽媽每次都發愁。 我經常看到媽媽月底就到處向人借錢度饑荒, 而且常常走了幾家都未必借到。

直到高中畢業我沒有穿過襯衣。 有同學看到很熱的天, 我還穿著厚厚的外衣, 就讓我向媽媽要一件襯衣, 我不敢, 因為我知道做不到。

我上大學時媽媽一次送我兩件襯衣, 我真想哭, 因為, 我有襯衣了, 弟妹們就會更難了。 我家當時是2-3人合用一條被蓋, 而且破舊的被單下面鋪的是稻草。

上大學我要拿走一條被子, 就更困難了, 因為那時還實行布票、棉花票管制, 最少的一年, 每人只發0.5米布票。 沒有被單, 媽媽撿了畢業學生丟棄的幾床破被單縫縫補補, 洗乾淨, 這條被單就在重慶陪我度過了五年的大學生活。

我們家當時每餐實行嚴格分飯制, 控制所有人欲望的配給制, 保證人人都能活下來。 如果不是這樣, 總會有一個、兩個弟妹活不到今天。 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這句話的含義。

高三快高考時, 我有時在家複習功課, 實在餓得受不了了, 用米糠和菜合一下, 烙著吃,被父親碰上幾次,他心疼了。其實那時我家窮得連一個可上鎖的櫃子都沒有,糧食是用瓦缸裝著,我也不敢去隨便抓一把。

高考前三個月,媽媽經常在早上塞給我一個小小的玉米餅,要我安心複習功課,我能考上大學,小玉米餅功勞巨大。如果不是這樣,也許我就進不了華為這樣的公司,社會上多了一名養豬能手,或街邊多了一名能工巧匠而已。這個小小的玉米餅,是從父母與弟妹的口中摳出來的,我無以報答他們。

“記住知識就是力量,別人不學,你要學,不要隨大流。”“以後有能力要幫助弟妹。”背負著這種重托,我在當時的環境下,將樊映川的高等數學習題集從頭到尾做了兩遍,學習了邏輯、哲學。還自學了三門外語,當時已到可以閱讀大學課本的程度,終因我不是語言天才,加之在軍隊服務時用不上,20多年荒廢,完全忘光了。

我當年穿走父親的皮鞋,沒念及父親那時是做苦工的,泥裡水裡,冰冷潮濕,他更需要鞋子。現在回憶起來,感覺自己太自私了。

回顧我自己已走過的歷史,唯一有愧的是對不起父母,沒條件時沒有照顧他們,有條件時也沒有照顧他們。

爸爸,媽媽,千聲萬聲呼喚你們,千聲萬聲喚不回。

逝者已經逝去,活著的還要前行。

附注:柳傳志的讀後感

要想富就要知道為何窮

在手機上讀著一篇任正非寫的懷念他的父母親的文章,而腦子裡卻想起了另一件事。那是2013年9月,我接到了一個邀請函。

那天我是真的有事,但出於對老任發自內心的敬佩和尊重,我盡力擠開了別的事情,花了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趕到了會場。

老任的面子確實大,那天是貴州都勻一中的“校訓研討會”,真請來了不少領導和知名的企業家。他看見我來了顯得非常高興。我也高興,那是因為在企業工作者裡面,我們都是屬於少有的“老傢伙”序列裡的人,相互都比較瞭解,然而又極少見面,所以緊緊的握手不願鬆開。

原來都勻一中就是任正非的母校,他的父親在此曾任過三年校長,他畢生從事教育工作,50多年來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在現任學校領導介紹學校的歷史,介紹老任的父親任摩遜先生事蹟的時候,我注意盯著任正非,我想這樣的內容他應該聽過無數遍了,他卻依然聽得那麼專注,那麼動情!

此刻我正在讀他寫的懷念他的父母的文章,我認真讀這篇文章,是因為深深引起了我的共鳴。我和他是同年生人,我們的出生背景有所不同,但是上一輩在政治上受到的磨難和考驗幾乎是相同的。

任正非談到他的父親在這考驗的重壓之下,依舊勤勤懇懇拼力地工作,為他自己後來在華為拼命地工作做出了表率,而父輩的榜樣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的父親也是我的榜樣。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在強大的政治壓力下,他能夠像以前教導我的那樣,用行動做出表率-做一個正直的人。正直,這是一個多麼平常的詞藻,然而在特殊的考驗面前,這個詞就超過了千鈞的分量。

1966年文化革命爆發的第一個年頭,我親眼看到我的父親在威逼面前不肯誣陷當年的戰友,被開除黨籍。當時的氣氛緊張驚恐。這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而我的父親以身教的方式告訴了我如何做人,什麼叫正直!

聯想發展到今天的三十年中,經過的風險無其數,尤其在早期還有一定的政策風險,我自詡是個敢擔當的人,而在聯想結出勝利果實時,我也以為自己是個捨得讓利的人,這對聯想能發展到今天也許有一定的影響。和任正非一樣,我們能以身作則地把企業利益放在個人利益的前面。追根溯源,是我們的父輩給我們打下了如何做人的基礎。

當我讀到任正非的母親是因為意外車禍辭世的,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我能想像對他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撕心裂肺!

任正非講到他在高三那年(也應該是我高三的那年吧,就是最困難的1961年),母親經常早上塞給他一個小小的玉米餅,他說我能考上大學,小玉米餅的功勞巨大,這個小小的玉米餅是從父母與弟妹的口中摳出來的,我無以報答他們。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80後、90後的朋友是讀不出玉米餅的感覺的,因為他們不懂什麼叫饑餓。61年,我是北京25中的一名高三學生,我們中學生是早上8、9點鐘的太陽,所以享受著最高待遇,一個月32斤糧,半斤油,半斤肉。知道什麼叫一個月半斤油嗎?

那是在一鍋熬白菜煮熟的時候,油瓶口順著筷子點入幾滴油,使鍋裡漂著油花,一個月下來,這半斤油就用完了。知道什麼叫餓嗎?那就是耗乾淨你身上的脂肪,然後再耗你的肌肉。有一天夜裡,我餓的實在受不了,想起抽屜裡有一盒中藥是羚翹解毒丸,我就吃了兩顆,幾小時後藥性發作,抽筋斷腸,頭痛欲裂。

經過饑餓的人才知道什麼叫從父母弟妹的嘴裡面摳出的玉米餅。任正非想念著母親,我何嘗不想念自己的母親、不想起在那最艱難的歲月裡,母親對我的慈愛。我的父母都已經去世了,我和老任一樣也是老大,我會永遠記住父母的恩德慈愛。我有兄弟姐妹四人,我們會永遠相親相愛。

我在想,讀了老任的文章,是什麼讓我會拿起筆說了上邊這段話,我想說給誰聽呢?

說給老任?讓他知道我是他的知音?說給我的親人、朋友、同學、同事?讓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好像是,但也不是。我明白,我最想說給那些年青、年少的,甚至是兒童,讓他們長大了聽。

我一直告誡自己不要成為一個碎嘴嘮叨的老頭。而說這些話,我估計孩子們是不愛聽的。

前些天,我看了一部叫“歸來”的電影,寫的是我親眼看見過的年代,親眼看見過的事情,電影演畢,潸然淚下。

問過幾個年青人是否看過這部片子,都說沒有。有一個對我說:人總是要向前看麼,老說那些老話,淒淒慘慘有什麼意思?!他們愛看光鮮亮麗、富有、任性的電影,那是他們的追求。

他們不愛看“歸來”,不愛聽我碎嘴嘮叨,但我還是忍不住想對他們說,到底為了什麼?

因為我們這個民族就在不久以前還很苦,很淒慘,很窩囊。你要想今後過得富有光鮮亮麗,你就要知道過去為什麼窮,為什麼苦,為什麼受人欺負。你就要懂得歷史,你就要從中學到教訓,我們已經是為數不多的見過那段歷史的尾巴的人了,儘量還原真實的歷史是我們的責任。不管你是哪國國籍,但你和你的子孫血管中流的是中國人的血,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我談不上是高尚的人,更談不上是純粹的人。但我努力在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做一個懂廉恥、要自強的人。我希望幾十年以後,今天年青、年少的人們能憑追求、憑團結、憑實力讓中國富強,讓自己過上光鮮亮麗富有的生活。

烙著吃,被父親碰上幾次,他心疼了。其實那時我家窮得連一個可上鎖的櫃子都沒有,糧食是用瓦缸裝著,我也不敢去隨便抓一把。

高考前三個月,媽媽經常在早上塞給我一個小小的玉米餅,要我安心複習功課,我能考上大學,小玉米餅功勞巨大。如果不是這樣,也許我就進不了華為這樣的公司,社會上多了一名養豬能手,或街邊多了一名能工巧匠而已。這個小小的玉米餅,是從父母與弟妹的口中摳出來的,我無以報答他們。

“記住知識就是力量,別人不學,你要學,不要隨大流。”“以後有能力要幫助弟妹。”背負著這種重托,我在當時的環境下,將樊映川的高等數學習題集從頭到尾做了兩遍,學習了邏輯、哲學。還自學了三門外語,當時已到可以閱讀大學課本的程度,終因我不是語言天才,加之在軍隊服務時用不上,20多年荒廢,完全忘光了。

我當年穿走父親的皮鞋,沒念及父親那時是做苦工的,泥裡水裡,冰冷潮濕,他更需要鞋子。現在回憶起來,感覺自己太自私了。

回顧我自己已走過的歷史,唯一有愧的是對不起父母,沒條件時沒有照顧他們,有條件時也沒有照顧他們。

爸爸,媽媽,千聲萬聲呼喚你們,千聲萬聲喚不回。

逝者已經逝去,活著的還要前行。

附注:柳傳志的讀後感

要想富就要知道為何窮

在手機上讀著一篇任正非寫的懷念他的父母親的文章,而腦子裡卻想起了另一件事。那是2013年9月,我接到了一個邀請函。

那天我是真的有事,但出於對老任發自內心的敬佩和尊重,我盡力擠開了別的事情,花了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趕到了會場。

老任的面子確實大,那天是貴州都勻一中的“校訓研討會”,真請來了不少領導和知名的企業家。他看見我來了顯得非常高興。我也高興,那是因為在企業工作者裡面,我們都是屬於少有的“老傢伙”序列裡的人,相互都比較瞭解,然而又極少見面,所以緊緊的握手不願鬆開。

原來都勻一中就是任正非的母校,他的父親在此曾任過三年校長,他畢生從事教育工作,50多年來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在現任學校領導介紹學校的歷史,介紹老任的父親任摩遜先生事蹟的時候,我注意盯著任正非,我想這樣的內容他應該聽過無數遍了,他卻依然聽得那麼專注,那麼動情!

此刻我正在讀他寫的懷念他的父母的文章,我認真讀這篇文章,是因為深深引起了我的共鳴。我和他是同年生人,我們的出生背景有所不同,但是上一輩在政治上受到的磨難和考驗幾乎是相同的。

任正非談到他的父親在這考驗的重壓之下,依舊勤勤懇懇拼力地工作,為他自己後來在華為拼命地工作做出了表率,而父輩的榜樣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的父親也是我的榜樣。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在強大的政治壓力下,他能夠像以前教導我的那樣,用行動做出表率-做一個正直的人。正直,這是一個多麼平常的詞藻,然而在特殊的考驗面前,這個詞就超過了千鈞的分量。

1966年文化革命爆發的第一個年頭,我親眼看到我的父親在威逼面前不肯誣陷當年的戰友,被開除黨籍。當時的氣氛緊張驚恐。這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而我的父親以身教的方式告訴了我如何做人,什麼叫正直!

聯想發展到今天的三十年中,經過的風險無其數,尤其在早期還有一定的政策風險,我自詡是個敢擔當的人,而在聯想結出勝利果實時,我也以為自己是個捨得讓利的人,這對聯想能發展到今天也許有一定的影響。和任正非一樣,我們能以身作則地把企業利益放在個人利益的前面。追根溯源,是我們的父輩給我們打下了如何做人的基礎。

當我讀到任正非的母親是因為意外車禍辭世的,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我能想像對他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撕心裂肺!

任正非講到他在高三那年(也應該是我高三的那年吧,就是最困難的1961年),母親經常早上塞給他一個小小的玉米餅,他說我能考上大學,小玉米餅的功勞巨大,這個小小的玉米餅是從父母與弟妹的口中摳出來的,我無以報答他們。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80後、90後的朋友是讀不出玉米餅的感覺的,因為他們不懂什麼叫饑餓。61年,我是北京25中的一名高三學生,我們中學生是早上8、9點鐘的太陽,所以享受著最高待遇,一個月32斤糧,半斤油,半斤肉。知道什麼叫一個月半斤油嗎?

那是在一鍋熬白菜煮熟的時候,油瓶口順著筷子點入幾滴油,使鍋裡漂著油花,一個月下來,這半斤油就用完了。知道什麼叫餓嗎?那就是耗乾淨你身上的脂肪,然後再耗你的肌肉。有一天夜裡,我餓的實在受不了,想起抽屜裡有一盒中藥是羚翹解毒丸,我就吃了兩顆,幾小時後藥性發作,抽筋斷腸,頭痛欲裂。

經過饑餓的人才知道什麼叫從父母弟妹的嘴裡面摳出的玉米餅。任正非想念著母親,我何嘗不想念自己的母親、不想起在那最艱難的歲月裡,母親對我的慈愛。我的父母都已經去世了,我和老任一樣也是老大,我會永遠記住父母的恩德慈愛。我有兄弟姐妹四人,我們會永遠相親相愛。

我在想,讀了老任的文章,是什麼讓我會拿起筆說了上邊這段話,我想說給誰聽呢?

說給老任?讓他知道我是他的知音?說給我的親人、朋友、同學、同事?讓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好像是,但也不是。我明白,我最想說給那些年青、年少的,甚至是兒童,讓他們長大了聽。

我一直告誡自己不要成為一個碎嘴嘮叨的老頭。而說這些話,我估計孩子們是不愛聽的。

前些天,我看了一部叫“歸來”的電影,寫的是我親眼看見過的年代,親眼看見過的事情,電影演畢,潸然淚下。

問過幾個年青人是否看過這部片子,都說沒有。有一個對我說:人總是要向前看麼,老說那些老話,淒淒慘慘有什麼意思?!他們愛看光鮮亮麗、富有、任性的電影,那是他們的追求。

他們不愛看“歸來”,不愛聽我碎嘴嘮叨,但我還是忍不住想對他們說,到底為了什麼?

因為我們這個民族就在不久以前還很苦,很淒慘,很窩囊。你要想今後過得富有光鮮亮麗,你就要知道過去為什麼窮,為什麼苦,為什麼受人欺負。你就要懂得歷史,你就要從中學到教訓,我們已經是為數不多的見過那段歷史的尾巴的人了,儘量還原真實的歷史是我們的責任。不管你是哪國國籍,但你和你的子孫血管中流的是中國人的血,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我談不上是高尚的人,更談不上是純粹的人。但我努力在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做一個懂廉恥、要自強的人。我希望幾十年以後,今天年青、年少的人們能憑追求、憑團結、憑實力讓中國富強,讓自己過上光鮮亮麗富有的生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