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不帶旅客,只帶蘑菇:傳自蘇聯的核導彈列車

在杳無人煙的西伯利亞荒原, 一列看似尋常的列車突然打開中部車廂的頂蓋, 高高豎起一枚重型戰略導彈, 隨後在濃煙和火光中, 該導彈攜帶著核彈頭沖天而起, 奔向美國或歐洲的戰略目標……這一幕, 堪稱冷戰期間最讓西方恐懼的末日場景。 冷戰結束後俄羅斯於2005年退役了所有鐵路機動洲際導彈。 然而在如今美國再次確認在歐洲、亞洲部署反導系統設施後, 俄總統普京強硬地宣佈了俄羅斯的應對立場。 他表示, 美國建立反導系統事實上“將使我們的核導彈力量化為烏有”。 他宣佈, 我們將以“發展核導彈攻擊系統”作為回應。

前日俄羅斯媒體報導稱俄羅斯準備對核武器——“巴爾古津”鐵路導彈作戰系統進行最後階段的測試。

眾所周知, 機械化戰爭主要在陸地、海洋、天空進行。 自核武器問世以來, 各國基本上都致力於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

也就是說能從陸地、海洋、空中投送戰略核武器。 其中, 在陸地設立基地的導彈發射應用最廣。 陸基戰略導彈發射方式主要可以分為地下井發射、公路機動發射等。 儘管鐵路機動發射技術難度大、建設成本也高, 但由於在突防能力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一度成為軍事強國爭相開發的軍事項目。 而當今世界上只有俄羅斯被證實擁有這項技術, 美國曾經做過嘗試, 而因為潛射導彈的成功和鐵路機動發射技術的不成熟而放棄這項技術, 那這項技術難度到底有多大?

鐵路機動發射特別適用於發射大型戰略導彈。 作為一種發射方式, 它的最大優勢是機動速度快, 機動距離遠、並且可以隱藏在民用列車中, 反偵察能力極強。 同時鐵路運輸中平穩性要好於公路機動運輸, 可以減小發射陣地發射準備時間, 這都大大提高了該導彈的生存概率。

但鐵路機動對技術的要求極高, 由於事前無法測定發射點處的經緯度、高程和基準方向, 因此, 要求發射列車上裝載快速定位、定向設備, 到列車停穩後, 很快給出需要的資料。 導彈發射車廂的研製也是難點之一, 車廂內不僅要佈置起豎設備和開車頂蓋機構, 還要解決發射後座力的傳達等問題, 否則射了一發導彈整個鐵路網路就癱瘓了。 再者, 這項技術對國家的鐵路網要求較高,

不僅鐵路里程要足夠, 使導彈能在大範圍內實施廣泛機動, 同時鐵路品質也要達到要求, 普通的鐵路根本無法承受運載時的重力及發射時強大的後推力。 這也是世界上為什麼只有個別國家掌握此技術的原因。

近日又有《漢和防務評論》透露, 中國第二炮兵開始發展機動部署型東風-31(DF-31)改良型洲際彈道導彈。在中國龐大而高品質的鐵路網路技術下,鐵路機動發射洲際導彈能充分發揮它機動性能強的優勢,以一個6至8節編組的東風-41導彈列車為例,一個晚上就可以從我國西部邊陲轉移到一千多千米外的陝西省,便於擺脫敵方的跟蹤。美國偵察衛星可一次集中最多時不超過20顆,也只能監視一半左右處於基地待命中的東風-41導彈列車列車組。可只要列車駛出基地,以每小時110千米/小時的速度行駛7分鐘以上,就會脫離監視了。此外,鐵路機動發射洲際導彈的隱蔽性超強,導彈列車外形和民用列車沒什麼大區別,都是綠皮車,衛星對其沒法區分,何況敵方很難準確測定其發射位置。

當然,中國核力量的使用原則是:在中國遭核攻擊後立即對敵方實施後發制人的反擊,並以有效的核報復手段懾止可能發生的核戰爭。中國領導人多次鄭重指出,中國發展核力量就是要迫使超級大國不敢使用核武器,打破核壟斷,最終消滅核武器。

中國目前已經具備了空中投放、水下潛射和陸地公路三位一體的戰略導彈攻擊能力,因而具有了較強的戰略核導彈反擊能力。任何國家要想對中國進行核襲擊,就必須承受中國一定規模的核反擊。這就是中國所奉行的有限核威懾。美國媒體報導如果屬實的話,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機動性和隱蔽能力都將大大增強,也使西方情報機構跟蹤監視導彈發射的難度大為增加,中國的戰略核打擊能力在繼核潛艇發射彈道導彈成功後實現了又一次質的飛躍。周邊某些不懷好意的國家所部署的反導系統也將受到很大程度的削弱。

中國第二炮兵開始發展機動部署型東風-31(DF-31)改良型洲際彈道導彈。在中國龐大而高品質的鐵路網路技術下,鐵路機動發射洲際導彈能充分發揮它機動性能強的優勢,以一個6至8節編組的東風-41導彈列車為例,一個晚上就可以從我國西部邊陲轉移到一千多千米外的陝西省,便於擺脫敵方的跟蹤。美國偵察衛星可一次集中最多時不超過20顆,也只能監視一半左右處於基地待命中的東風-41導彈列車列車組。可只要列車駛出基地,以每小時110千米/小時的速度行駛7分鐘以上,就會脫離監視了。此外,鐵路機動發射洲際導彈的隱蔽性超強,導彈列車外形和民用列車沒什麼大區別,都是綠皮車,衛星對其沒法區分,何況敵方很難準確測定其發射位置。

當然,中國核力量的使用原則是:在中國遭核攻擊後立即對敵方實施後發制人的反擊,並以有效的核報復手段懾止可能發生的核戰爭。中國領導人多次鄭重指出,中國發展核力量就是要迫使超級大國不敢使用核武器,打破核壟斷,最終消滅核武器。

中國目前已經具備了空中投放、水下潛射和陸地公路三位一體的戰略導彈攻擊能力,因而具有了較強的戰略核導彈反擊能力。任何國家要想對中國進行核襲擊,就必須承受中國一定規模的核反擊。這就是中國所奉行的有限核威懾。美國媒體報導如果屬實的話,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機動性和隱蔽能力都將大大增強,也使西方情報機構跟蹤監視導彈發射的難度大為增加,中國的戰略核打擊能力在繼核潛艇發射彈道導彈成功後實現了又一次質的飛躍。周邊某些不懷好意的國家所部署的反導系統也將受到很大程度的削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