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兒科中成藥雖高效低毒受歡迎 但一定當心應用中的5個問題!

點擊關注:

最放心、便捷的中醫育兒指南 兒童健康資訊的最佳專業平臺

在兒科的臨床治療中, 由於高效低毒, 中成藥受到了醫生和家長們的歡迎。 然而, 隨著新品種的不斷湧現, 一些中成藥應用上的問題也接連出現, 不但無益於病情, 反而會使病情加重, 極易發生不良反應, 甚至會導致嚴重後果, 所以當心兒科中成藥應用中的問題 避免中成藥不良反應尤為重要。

配伍不當

兒科中成藥應用中的問題

1、辨證不明

中醫認為, 病證有寒、熱、虛、實之 分, 選用藥物時也應注意熱者寒之、寒者熱之、虛者補 之、實者瀉之, 辨證論治。 然而, 現在的中成藥說明書多有含糊之詞, 不加辨證, 不問寒熱虛實, 不分陰陽表裡, 僅憑藉病名、藥名用藥, 就容易導致用藥錯誤。 比如小兒是風寒犯肺, 症見鼻流清涕、發熱厭寒、咳嗽痰白, 卻選用適宜於痰熱犯肺的肺力咳合劑, 如此以來,

療效自然無法體現。

2、配伍不當

歷代醫家總結出了中藥的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對藥物相互配合之後的毒副作用進行了很好的總結。 目前患兒服用多種中成藥的情況非常普遍, 如果選藥不當, 將不能一起服用的藥物放在一起, 很容易使得療效降低。 雖然現代藥理學證實“十八反”“十九畏”並不是絕對的禁忌, 但是在尚未完全掌握其治療及毒副作用的前提下, 還是避免使用為好。

3、忽視不良反應

“是藥三分毒”, 中成藥成分十分複雜, 極易引起過敏反應。 因此, 人們應對中成藥的不良反應及毒副作用引起高度的重視, 凡是有藥物過敏史、家族史的患者在服用相關藥物時, 應保持高度警惕, 一旦出現不良反應, 應立即停藥。

因此, 在選用藥物時, 應權衡利弊, 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與禁忌症, 以免錯誤用藥, 並密切觀察患兒用藥後的反應, 防止不良反應的發生

4、未注意用法

服用藥物時, 應根據其藥性在恰當的時間給藥, 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藥效, 以減輕藥物的不良反應。 補益藥、健脾藥、止瀉藥等在飯前服用起效較為迅速; 制酸藥適宜在飯前, 能夠中和胃酸; 祛痰藥在飯前服用能夠刺激胃黏膜, 促使分泌物排出; 刺激胃部的藥物則在飯後服用, 能夠緩解對胃部的刺激; 安神藥睡前服用最好。

5、 忽視食物對藥物的影響

中成藥服用時還應注意食物的作用, 也就是所謂的“忌口”。 尤其是還有患有過敏性疾病、支氣管炎、哮喘病的患者, 在服藥期間不宜吃魚、蝦、羊肉、雞、鴨、韭菜等等,

由於這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組胺和體蛋白, 極易發生過敏反應。 忌口對於治療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家長應具體情況具體掌握。

忌口對於治療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