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美”微視頻 潘昌賦:老百姓是他心中的天

潘昌賦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信訪局督查科科長

What?

照片沒看清正臉?

來, 看看潘昌賦

在“最美信訪幹部”頒獎現場

發表獲獎感言!

What?

只見人沒聽到聲音?

來, 小編隆重推薦——

新鮮出爐的“高清大片”!

“最美”微視頻

這裡

▲全國“最美信訪幹部”潘昌賦事蹟微視頻

人物故事

他叫潘昌賦, 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信訪局督查科科長。 他的職位不高, 但榮譽很多,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滿意的公務員”“赤峰楷模”……在被稱為“天下第一難”的信訪工作崗位上, 他已堅守了近20年。

多年來, 他拖著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雙腿走遍了腳下9萬里牧野山鄉,

他面對著罵聲、哭聲、埋怨聲, 卻總是讓信訪人帶著滿意的笑容而歸, 他心裡只裝著一件事:為黨分憂、為民解難。

以民為天, 結緣信訪

潘昌賦剛參加工作時只是翁牛特旗烏丹制鞋廠的一名學徒工。 憑著勤奮刻苦、虛心學習, 他很快從工廠裡脫穎而出, 走上了二輕局的領導崗位。 在企業破產改制的那些年, 二輕局的幹部職工面臨下崗, 一些職工接受不了, 成群結隊去上訪。 潘昌賦絞盡腦汁、不遺餘力, 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 盡可能地幫職工們解決實際困難。

企業倒閉了, 二輕局幹部職工的路在何方?二輕局的辦公大樓鄰街, 地理位置很好, 有人出主意說, 把大樓分開來賣了就啥錢都有了, 並意味深長地說, 于公於私都會有好處的。

但潘昌賦想的不是借機中飽私囊, 而是每一位幹部職工的前途命運。 經他協調運作, 辦公大樓被整體移交給了社保局, 唯一的條件就是二輕局的幹部職工全部都得到妥善安置。

正是因為他在處理疑難複雜問題中顯露出過人能力, 領導決定讓他去信訪局擔任局長。 面對這一個許多人都頭疼、不願去的新崗位, 潘昌賦卻說, 組織的需要就是對我的信任。

▲潘昌賦向群眾瞭解情況

牢記使命,為民解難

為黨分憂、為民解難是信訪工作的神聖使命。潘昌賦一直牢記肩負的職責,用心傾聽群眾呼聲,著力化解矛盾糾紛,切實維護群眾權益,有效促進社會和諧,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優秀信訪幹部的為民情懷。

潘昌賦在翁牛特旗任信訪局局長期間,就遇到過這麼一件棘手的事。

一天,頭牌子鄉的一名精神病患者發病後,跑到鄉政府見人就打。鄉幹部老單為保護他人身受重傷,成了“植物人”,雖然因此受到了表彰,但由於鄉里經費緊張,醫藥費、護理費一直無法報銷,家裡難以負擔。無奈之下,老伴推著老單來到信訪局求助。

潘昌賦覺得這事確實應該解決,可經過調查走訪,發現問題不像想像的那麼簡單。

肇事者是個無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家裡也是貧困戶,沒能力承擔賠償責任;老單原來所在的鄉又被撤銷了,這麼一大筆醫藥費、護理費到哪兒報銷呢?就算把過去的費用報銷了,將來的開銷又怎麼解決呢?事情十分難辦,但再難也不能讓見義勇為的英雄流血又流淚。

潘昌賦為此多方奔走、反復協調,講政策、說情理,最終新成立的鎮政府同意對老單按工傷處理,享受工殘人員待遇,報銷醫療、護理等費用,徹底解決了老單的後顧之憂。

夙夜在公,默默奉獻

2008年,因工作表現突出,潘昌賦被選調到市信訪局督查科任科長。舞臺變大的同時,擔子也更重了。“白加黑”、“五加二”,加班加點成為他的常態。雖然多年來從來沒有休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但潘昌賦經辦的1470多件信訪事項,全部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2009年初,原敖漢旗糧油總公司職工王某某等8人來訪反映:1998年,原糧油總公司在改革時,與他們簽訂了人員分流和房屋使用合同。2006年在合同未到期的情況下,原糧油總公司辦公樓被整體出售,導致他們被強制搬出;2008年3月旗政府又決定按2004年糧食系統的改革辦法,為他們置換身份。他們十分不滿,要求旗政府按合同法有關規定賠償損失。

為解決王某某等8人的合理訴求,潘昌賦多次實地調查核實,與敖漢旗政府深入溝通,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並多次督促落實。在潘昌賦全力推動下,敖漢旗有關部門對王某某等人反映的問題進行了重新處理,依法給予了賠償,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鞠躬盡瘁,不負蒼天

多年來,潘昌賦始終用微笑面對一切困難。他腿腳不靈便,卻經常深入基層調查走訪,四處奔波化解難題;他個頭不高、其貌不揚,卻把信訪工作做得風生水起、聲名遠揚;他自稱不善言談,講起話來卻深入淺出、鞭辟入裡,讓人不得不佩服;他幹著被稱為最難幹的工作,卻每天兢兢業業、樂此不疲。他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面對罵聲、哭聲、埋怨聲,難事、煩事、傷心事,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把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衡量自己工作的標準,誠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堅持不懈做好事,盡心竭力解難事,讓每一位來訪群眾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潘昌賦向群眾瞭解情況

牢記使命,為民解難

為黨分憂、為民解難是信訪工作的神聖使命。潘昌賦一直牢記肩負的職責,用心傾聽群眾呼聲,著力化解矛盾糾紛,切實維護群眾權益,有效促進社會和諧,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優秀信訪幹部的為民情懷。

潘昌賦在翁牛特旗任信訪局局長期間,就遇到過這麼一件棘手的事。

一天,頭牌子鄉的一名精神病患者發病後,跑到鄉政府見人就打。鄉幹部老單為保護他人身受重傷,成了“植物人”,雖然因此受到了表彰,但由於鄉里經費緊張,醫藥費、護理費一直無法報銷,家裡難以負擔。無奈之下,老伴推著老單來到信訪局求助。

潘昌賦覺得這事確實應該解決,可經過調查走訪,發現問題不像想像的那麼簡單。

肇事者是個無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家裡也是貧困戶,沒能力承擔賠償責任;老單原來所在的鄉又被撤銷了,這麼一大筆醫藥費、護理費到哪兒報銷呢?就算把過去的費用報銷了,將來的開銷又怎麼解決呢?事情十分難辦,但再難也不能讓見義勇為的英雄流血又流淚。

潘昌賦為此多方奔走、反復協調,講政策、說情理,最終新成立的鎮政府同意對老單按工傷處理,享受工殘人員待遇,報銷醫療、護理等費用,徹底解決了老單的後顧之憂。

夙夜在公,默默奉獻

2008年,因工作表現突出,潘昌賦被選調到市信訪局督查科任科長。舞臺變大的同時,擔子也更重了。“白加黑”、“五加二”,加班加點成為他的常態。雖然多年來從來沒有休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但潘昌賦經辦的1470多件信訪事項,全部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2009年初,原敖漢旗糧油總公司職工王某某等8人來訪反映:1998年,原糧油總公司在改革時,與他們簽訂了人員分流和房屋使用合同。2006年在合同未到期的情況下,原糧油總公司辦公樓被整體出售,導致他們被強制搬出;2008年3月旗政府又決定按2004年糧食系統的改革辦法,為他們置換身份。他們十分不滿,要求旗政府按合同法有關規定賠償損失。

為解決王某某等8人的合理訴求,潘昌賦多次實地調查核實,與敖漢旗政府深入溝通,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並多次督促落實。在潘昌賦全力推動下,敖漢旗有關部門對王某某等人反映的問題進行了重新處理,依法給予了賠償,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鞠躬盡瘁,不負蒼天

多年來,潘昌賦始終用微笑面對一切困難。他腿腳不靈便,卻經常深入基層調查走訪,四處奔波化解難題;他個頭不高、其貌不揚,卻把信訪工作做得風生水起、聲名遠揚;他自稱不善言談,講起話來卻深入淺出、鞭辟入裡,讓人不得不佩服;他幹著被稱為最難幹的工作,卻每天兢兢業業、樂此不疲。他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面對罵聲、哭聲、埋怨聲,難事、煩事、傷心事,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把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衡量自己工作的標準,誠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堅持不懈做好事,盡心竭力解難事,讓每一位來訪群眾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