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外地人在北上廣本地社區裡生活,會被排斥嗎?到底是種什麼體驗?

都說北上廣的人啊排外, 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個體的事情是肯定有的, 但就群體來看, 這三個代表性的大城市, 是否真的排外呢?樹熊先生恰好在北上廣都居住過, 而且都住在本地人社區其中。 那就來聊聊, 到底是不是大城市排外, 還是他們心裡有其它的想法?

北京——

一個政治文化優越感非常強的城市, 首都北京, 外地人在北京, 如果在本地胡同裡, 社區裡, 其實並沒有特別的排外發生, 北京人的排外, 可以理解為:不得不有的優越感, 滋生出的一種思維固化。 北京城的文化有非常強大的力量, 老北京人認死理,

對外地人最不能認同的, 並不是飲食習慣風俗, 而是思想意識, 北京人不認同的是其它人的想法, 他們認為做人就得有一套標準, 行為做事兒都得有一套活法, 這是不能認同的分歧。

外地人在北京, 其實已經反客為主, 網路上形容的排外,

在真實生活中發生的幾率是很小的, 有時在口角的時候說出的晦氣話, 並不能代表北京人的群體態度。 要知道, 這也是一個國際化的都市, 無論老少, 都在迎接翻天覆地的變化。 複雜的心理, 讓他們無法與外地人的思維方式融合, 其實是非常能夠理解的。

上海——

上海的排外, 實際上也是一個偽命題, 實際上所有城市的排外都是偽命題, 因為實質的排外, 是真實付諸行動的, 很偏激的做出事情來, 但中國發生這種事情極其少。 大家認為上海的排外, 主要是看不起上海以外的人, 他們的特點是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十分洋氣的城市, 上海以外的地方, 都是非國際化, 是落後的, 那麼, 這樣的思維在一部分上海人心中是很重的,

但這樣的思維, 也只是一部分老上海人狹隘的觀念, 外地人在他們面前, 會時不時受到一點言語的輕蔑, 那也不算什麼事兒。 樹熊先生在上海有幾次被人輕蔑, 也都不會怪人家, 而是可憐人家, 哎呀真可憐還有這樣落後的思想。

但這些都其實不足以證明上海人排外。

樹熊認為, 真正排外, 除了像美國人排斥歧視黑人般, 還有就是本地人把經濟發展機會, 做生意的資源, 城市發展的資源都霸佔不給外人, 但至少中國大城市的建設, 都是大家一起來的, 沒有誰打破了這樣的平衡, 如果心理上有對外地人的不認同, 可以說, 這不算什麼事, 因為反過來, 外地人也對當地人有偏見, 這是相互的。 也都是不可避免的心理現象。

廣州——

廣州的所謂排外, 更加不明顯, 但老廣州人的心理特點, 和上海北京不同, 他們是有點害怕。 樹熊先生多年前在廣州用普通話問路, 阿婆會嚇得快速逃走。 他不是排斥, 是害怕你是壞人。 因為媒體總是渲染外地人做壞事案例太多, 導致人們產生固有印象,

害怕外地人的傷害。 缺乏安全感,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實際上, 在大概十年左右, 北上廣的排外, 都只是少數範圍或網路環境下的偽命題, 大型城市的發展, 從城市規劃、地產、製造、政府事務的參與, 甚至絕對大多數是外地人佔據著重要位置, 而城市在人居的配比上, 也不像以前那麼單一,基本上都是混雜居住,外地與本地相處基本都是融洽的,極少聽到有排外的事情發生。

所以,北上廣的本地人,尤其是來一輩工薪階層群體,他們經濟很多都不寬裕,但年輕時期大城市的優越感,是他們唯一可以值得留戀和驕傲的地方,他們感慨時代變遷,也同時在努力接受外地人和更加宏觀的整體中國概念。這些人群,其實也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樹熊先生每次在網上看到噴子們用地域攻擊搞事情,都非常氣憤,要知道在中國大融合的環境下,臺灣香港都要團結,憑什麼內地還互相搞地域攻擊,在真實的世界裡,排外並不真的大概率存在,大家都生活地挺好,融洽,快樂。這就是中國人的根在起作用。

只有互相理解和寬容,互相體諒和瞭解,才能更好的融合。

也不像以前那麼單一,基本上都是混雜居住,外地與本地相處基本都是融洽的,極少聽到有排外的事情發生。

所以,北上廣的本地人,尤其是來一輩工薪階層群體,他們經濟很多都不寬裕,但年輕時期大城市的優越感,是他們唯一可以值得留戀和驕傲的地方,他們感慨時代變遷,也同時在努力接受外地人和更加宏觀的整體中國概念。這些人群,其實也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樹熊先生每次在網上看到噴子們用地域攻擊搞事情,都非常氣憤,要知道在中國大融合的環境下,臺灣香港都要團結,憑什麼內地還互相搞地域攻擊,在真實的世界裡,排外並不真的大概率存在,大家都生活地挺好,融洽,快樂。這就是中國人的根在起作用。

只有互相理解和寬容,互相體諒和瞭解,才能更好的融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