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聚焦|“入園難”“擇校熱”“新高考”……這些教育熱點將影響你我

從出生到死亡, 教育伴隨人的一生。 它既是民生熱議的話題, 又是國家決策的重點。 從“入園難”到接孩子, 從擇校熱到“新高考”, 從一流大學建設到鄉村教師培養,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 每一個教育熱點都與你我有關。 那麼, 代表委員如何討論這些議題?這些又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快跟著工人君(grrbwx)來看看!

1

“二孩時代”,

學前教育準備好了嗎?

“全面二孩”政策從實施以來, 學前教育資源需求開始大幅增長。 據一份研究報告預計, 到2021年幼稚園缺口近11萬所, 幼兒教師和保育員缺口超過300萬人。

學前教育資源不僅短缺, 還分配不均。 據統計, 目前全國公辦幼稚園只有8.6萬多所, 民辦幼稚園有15萬多所, 近三分之二的兒童進入的是民辦幼稚園。 而城市民辦幼稚園普遍存在收費昂貴、品質良莠不齊等問題。

如何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

要用洪荒之力解決入園難,

著力均衡資源配置。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英才學院董事長楊文:

增加高校學前專業的碩士、本科和專科招生計畫, 同時加強師資培訓、在崗培訓, 對培訓品質進行過程性監控, 切實提高培訓的有效性, 推進農村貧困地區幼兒教師換崗脫產培訓。

2

課後“三點半”, 學生去哪兒?

中小學生下午三四點就放學, 家長還在上班, 孩子沒人接, 接回來沒人帶, 送託管班又擔心不正規, 接孩子成了不少雙職工家庭的煩惱。

基礎教育階段, 放學之後, 學生怎麼辦?關於此問題, 多地進行了探索。 2014年起, 上海市公辦小學普遍向家庭看護確有困難的學生提供課後免費看護服務;今年初, 江蘇省南京市下發通知, 所有公辦、民辦小學實行“彈性離校”制度, 為小學生免費提供延時照顧服務……

近日, 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 提出實行彈性放學時間,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或與家長建立談判溝通機制適當收費等方式對參與課後服務的學校、單位和教師給予適當補助,

嚴禁以課後服務名義亂收費。

專家表示, 要想真正解決家長的“三點半之困”, 對於何為“適當收費”, 何為“亂收費”;何為“課後服務”, 何為“變相補課”這樣的概念, 還需給出一個更明確的界定。

3

擇校熱, 啥時能降溫?

近日, 一則題為“北京小學學區房25萬元一平方米仍搶手”的新聞,

再次挑起人們的敏感神經。 現實生活中, 學區房正成為諸多普通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直言, 學區房問題令他感到擔憂, 重點小學與相鄰的普通小學教育資源差別大, 劃一條學區線, 普通小學學區內的學生就無法進入重點小學就讀。

“擇校熱”難題如何破解?

為解決這一問題, 未來將在三個方面繼續下功夫:師資流動, 讓校長、老師流動起來, 這樣能分階段地帶來相對公平;集團化辦學, 由優質學校、辦學能力比較強的學校聯合一些其他學校, 以強帶弱;學區化管理, 要把初中和小學綜合起來, 作為一個系統來管理。

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

調配小學教育資源,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老百姓在同一個城區享受公平教育資源,是天生權利。

4

“新高考”,將來怎麼考?

今年是我國部分地區實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第一年。“新高考”也引起了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的關注。“新高考”將為中國的教育改革帶來哪些影響?將為高校選拔人才方式帶來什麼新變化?

根據新方案,今年上海、浙江兩地的考試科目將採用“3+3”模式,即除語數外3個主要科目外,加3門選考科目。而全國各地都將陸續推出新高考方案,廣東省也將於2021年實施新的高考綜合改革方案,“3+3”考試模式與上海和浙江基本相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

高考綜合改革也需要高校的積極參與。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校應考慮如何進行分層分類培養,如何對學生實施綜合測評。

我們想經過三五年時間的努力,能夠建立起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等教育考試招生制度體系。

5

“985”“211”之後,

世界名校就在家門口?

今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提出“每5年一個建設週期,建設高校實行總量控制、開放競爭、動態調整”。這意味著接棒“985工程”“211工程”的“雙一流”建設正式啟動。

怎樣才是一流?如何建設“雙一流”?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

判斷一所大學是否一流,要看它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上貢獻多大。一流大學建設要瞄準一個根本任務:立德樹人。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葛劍平:

一流大學是幹出來的,不是靠急功近利方式‘拼湊’出來的。

“雙一流”名單是有週期的,不是終身制。今年上半年將爭取完成專家評選、政府比選的程式,公佈第一批建設學校和學科的名單。

這意味著,未來的世界名校有可能就在你家門口。

6

鄉村教師,如何留得住、教得好?

在中國1500萬教師隊伍中,鄉村教師有300萬人。他們默默堅守在最偏遠、最艱苦、最貧困的鄉村地區,為鄉村孩子撐起了教育的藍天。

為解決鄉村教師問題,2015年,國家出臺了《鄉村教師支持計畫》,意味著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此後,中央財政投入了52.53億元資金,提高鄉村教師的補助;在全國範圍內建了約40萬套周轉房,讓鄉村教師住在條件比較好的地方。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商學院院長徐玖平:

需要對山區基礎教育體系研究透,再精准地進行投入。要加大補貼力度,穩住山村教師隊伍,盡可能高地給他們補貼,以吸引更多的人到鄉村學校當教師。要落實建檔立卡,實現精准教育扶貧,減輕困難學生上學經濟負擔。

教育品質是尊敬出來的,沒有對老師的尊敬、對學生的尊重,就沒有好的教育品質。

陳寶生表示,教育部將出臺一個檔,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鄉村教師待遇等問題作出明確部署。

調配小學教育資源,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老百姓在同一個城區享受公平教育資源,是天生權利。

4

“新高考”,將來怎麼考?

今年是我國部分地區實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第一年。“新高考”也引起了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的關注。“新高考”將為中國的教育改革帶來哪些影響?將為高校選拔人才方式帶來什麼新變化?

根據新方案,今年上海、浙江兩地的考試科目將採用“3+3”模式,即除語數外3個主要科目外,加3門選考科目。而全國各地都將陸續推出新高考方案,廣東省也將於2021年實施新的高考綜合改革方案,“3+3”考試模式與上海和浙江基本相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

高考綜合改革也需要高校的積極參與。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校應考慮如何進行分層分類培養,如何對學生實施綜合測評。

我們想經過三五年時間的努力,能夠建立起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等教育考試招生制度體系。

5

“985”“211”之後,

世界名校就在家門口?

今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提出“每5年一個建設週期,建設高校實行總量控制、開放競爭、動態調整”。這意味著接棒“985工程”“211工程”的“雙一流”建設正式啟動。

怎樣才是一流?如何建設“雙一流”?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

判斷一所大學是否一流,要看它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上貢獻多大。一流大學建設要瞄準一個根本任務:立德樹人。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葛劍平:

一流大學是幹出來的,不是靠急功近利方式‘拼湊’出來的。

“雙一流”名單是有週期的,不是終身制。今年上半年將爭取完成專家評選、政府比選的程式,公佈第一批建設學校和學科的名單。

這意味著,未來的世界名校有可能就在你家門口。

6

鄉村教師,如何留得住、教得好?

在中國1500萬教師隊伍中,鄉村教師有300萬人。他們默默堅守在最偏遠、最艱苦、最貧困的鄉村地區,為鄉村孩子撐起了教育的藍天。

為解決鄉村教師問題,2015年,國家出臺了《鄉村教師支持計畫》,意味著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此後,中央財政投入了52.53億元資金,提高鄉村教師的補助;在全國範圍內建了約40萬套周轉房,讓鄉村教師住在條件比較好的地方。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商學院院長徐玖平:

需要對山區基礎教育體系研究透,再精准地進行投入。要加大補貼力度,穩住山村教師隊伍,盡可能高地給他們補貼,以吸引更多的人到鄉村學校當教師。要落實建檔立卡,實現精准教育扶貧,減輕困難學生上學經濟負擔。

教育品質是尊敬出來的,沒有對老師的尊敬、對學生的尊重,就沒有好的教育品質。

陳寶生表示,教育部將出臺一個檔,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鄉村教師待遇等問題作出明確部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