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家研發出低輻射PET掃描器 能檢測早期癌症

傳統PET掃描器。 資料圖片

新型PET掃描器。 資料圖片

美國加州大學大衛斯分校科研團隊研發了一種新型的PET掃描器——“探險家”。 研究證實, “探險家”與目前的PET檢查相比, 可將輻射劑量減少40倍, 並仍然獲得與現有掃描器相同的影像信號。 據悉, 這項研究成果有望在早期癌症檢驗領域大顯身手;而在醫學研究的其他領域,

如藥品研發等方面同樣潛力巨大。

PET批准後進行, 團隊希望在3年內進入臨床。

從實驗室到應用的距離並不算短。 研究團隊面臨的一大問題是, “探險家”的造價將為現有掃描器的5—6倍。 另外的挑戰是, 基於“探險家”的高精度, 為處理大量資料, 他們仍需要改進和開發新的程式, 以實現其全部功能。

■連結

中國科研團隊研發“全數字PET”:

用PET檢測早期癌症有望普及

4月底, 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謝慶國教授團隊宣佈, 其“超高解析度PET的開發和應用”項目取得重大成果, 這台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的“全數位PET”, 有望推動面向癌症早期檢測的PET檢查向普及化發展。

據謝慶國介紹, 該設備由300多個全數位PET探測模組組成,

每個探測模組均使用先進的閃爍晶體及新型光電倍增器件。 同時借助全數位採樣和信號處理演算法, 其空間解析度已達到2.2毫米, 比當前進口設備的最高水準提升近一倍。

此前, 該技術在武漢兩家醫院已完成200例臨床試驗。 此外, 在科研領域, 該技術也已有成果產生:2010年, 華中科技大學謝慶國教授帶領團隊研製出全球首台“小動物數位PET”, 顧名思義, 其比用於人體使用的PET設備要小很多, 但採用了先進的數位PET技術。

依託數位PET技術, 催生了不少科學成果。 2017年3月, 由武漢大學與華中科技大學聯合研究的“基於超高解析度PET的基礎生物醫學研究”項目, 即利用“全數位小動物PET”對高脂飲食的小鼠進行全身動態成像,

發現天然免疫重要分子CFLAR對肝臟的脂肪病變起到關鍵抑制作用。 其為得出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科學理論, 提供了一種活體的、動態的定量觀測手段。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頂尖學術刊物《自然·醫學》上。 《自然·醫學》雜誌認為, 該研究是中國科學家在肝臟代謝性疾病研究領域的又一世界性重大突破, 對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發病機制提出了全新認識, 為開發專門的靶向治療藥物奠定了理論基礎, 對這一重大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臨床指導意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