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個日記本,用上了心理學的認知療法【好奇心日報】

Moodnotes 通過日記, 追蹤你的心情, 提供心理建議。 運用了心理學的認知療法。
由紀念碑穀的遊戲團隊開發, 有好看的交互介面和舒服的使用者體驗
可以在 iOS

能幫你記日記的應用不鮮見。

不過, Moodnotes 把日記的關注點放在了追蹤和改善你的心理健康狀況上。

Moodnotes 的設計結合了心理學中的認知療法(CBT), 即通過感知你的情緒, 來進行自我認知和思考, 改善心理健康和情緒狀態。

與一般記日記的方式不同, 在開始一份 Moodnotes 時, 你需要記錄下此刻的心情。 通過滑動小人嘴角的弧度, 直觀反映此刻的心情。 之後, 你需要填寫與細微情緒相關的量表。 其中包含 60 種與正面負面情緒相關的表述, 你要做的就是感知自己開心、或不開心情緒的來源, 滑動出不同比例。

如果你有過多負面情緒, Moodnotes 會進一步諮詢讓你感到不爽的原因, 並給出一些人們容易陷入負面思考的思維陷阱。 比如情緒低落是否因為你 “減少對一件事情積極方面的預期”、“過於依賴情緒行事”或有太多對未來的“悲觀預期”。

針對這些思維陷阱, Moodnotes 會給出調整方案。 堅持記錄一段時間後, Moodnotes 將把收集的資料視覺化為分析圖表, 你可以查看過去一段時間裡情緒的變化。 這些資料可以直接匯出為 PDF 或 CSV, 作為給心理醫生諮詢的參考。

Moodnotes 由紀念碑谷開發者 ustwo studio 和設計心理健康工具的 Thriveport 合作完成。

“我們相信這個 app 背後的專業知識和理論支援是很必要的, 這也是最有價值的內容, 許多與大腦認知和訓練相關的 app 缺乏了這一環節。 ” 移動健康開發商 Thriveport 的兩位創始人 Dorian Edrick 和 Drew Erhardt 博士都是臨床心理學家, 在 2014 年他們還推出了一款同樣採用認知療法的應用 Moodkit 。

Erick 和 Drew 表示使用者的日記資料不會以任何形式保存在雲端伺服器上。 “這和追蹤健康資料的 App 不同。 ” 涉及到心理健康的部分將是非常隱私的部分。 儘管能用作心理學的輔助治療,

但它不能替代心理醫生的作用。 Thriveport 團隊希望通過心理認知療法讓更多人關注心理健康, 在出現問題時, 尋求更多專業人士的建議。

“有人擔心這樣的應用可能會取代心理治療, 但我們很清楚這不是一種取代, 將這兩種方式劃上等號也是一種非常粗暴和簡單的想法。 ” 

題圖來自 Wired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