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德勤諮詢:2017年全球高科技,媒體及電信產業趨勢報告

報告摘要, 內容指出2017年五大關鍵應用技術為:生物辨識廣泛運用、網路攻擊持續擴大、自動緊急煞車系統逐步導入車輛、5G頻譜全面啟動, 以及智慧型手機的機器學習能力更趨成熟, 以上破壞式創新的技術發展, 將為生活帶來全新面貌變化。

2017年的高科技、媒體及電信產業趨勢預測, 較往年有大規模的變化:

第一, 今年的關鍵技術以「跨產業應用」為多, 不再以各產業細項來劃分, 可見產業界線已被打破並交互影響, 為產業發展帶來破壞式創新;

第二, 德勤報告已突破預測單一年度趨勢的範疇, 將部分趨勢預測拉到未來十年內的進程中,

如5G佈局、自動緊急煞車系統將於近幾年內實現, 而2017年的發展進度, 將成為足以轉變人類原有生活型態的關鍵。

德勤諮詢指出, 今年一月剛落幕的消費性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中, 各科技大廠爭相發表5G相關佈局策略, 顯見, 5G將是帶動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

2017年高科技、媒體及電信產業五大關鍵應用

關鍵應用一:生物辨識裝置量增指紋辨識將普及化

德勤報告指出, 在虹膜、聲音、指紋等眾多生物辨識系統中, 「指紋辨識」將是最快速成長的技術。 據統計, 2016年已開發國家中, 約有26%裝置具指紋辨識功能, 2017年底將提升至40%, 超過九成應用于智慧手機及平板電腦上;預計到2026年底, 指紋辨識將與智慧型手機前置鏡頭一樣普遍。

新型態的指紋辨識功能採用「超音波技術」, 捕捉指紋細節並判斷為真人手指或模型。 相較于傳統電容式感測器, 超音波技術在潮濕的條件下, 也能辨識3D指紋圖像;而相較於密碼辨識功能, 指紋辨識器也提供了快速且謹慎的解鎖和認證交易方式, 具體提升便利性及安全性。

關鍵應用二:網路攻擊持續擴大強化資安防護為上策

德勤諮詢報告指出, 2017年「分散式阻斷服務」(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DDoS)的網路攻擊總次數, 估計將超過一千萬次, 規模也將更大、更頻繁、也更難抵禦, 嚴重者將使大部分網站癱瘓, 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物聯網裝置雖逐步完善, 但受限於硬體設備之故, 無法建置縝密的防火牆系統與安全機制, 以致容易成為駭客攻擊目標,

例如:2015年10月紐約時報、Spotify、 Netflix、Twitter、Airbnb等網站, 即因遭受攻擊導致無法連線長達11小時, 嚴重影響營運;

第二, 隨著網路資源多元化, 即使技術不熟練的駭客, 也能藉由Mirai等網路的公開惡意軟體, 植入僵屍病毒發動攻擊;

第三, 網路速度的提升, 也意味著被感染的設備, 將可發送更多垃圾資料以癱瘓網站。

關鍵應用三:安全為上「自動緊急煞車系統」大幅減少追撞發生

德勤諮詢報告指出, 主要受惠於「自動緊急煞車系統」(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 AEB)逐步導入車輛, 2022年美國車禍死亡預估人數可望減少6,000人, 將比2017年降低16%。

AEB的功能, 在於感測器偵測到車輛前方有障礙物時, 控制器會計算撞擊危險程度, 並適時給予警示, 甚至啟動自動緊急煞車。 調查發現, 美國、德國、中國、日本、南韓等部分主要國家消費者,

對配備AEB的興趣高於自動駕駛, 加上AEB成本逐年下降, 因此深受消費者喜愛。

此外, 由於AEB的運作方式, 仍迫使駕駛人須實際駕駛車輛並保持專注, 因此, 能部分排除自動駕駛帶來的隱憂。 綜上所述, AEB在成本較低、提供相似安全防護的前提下, 或許將優先於自動駕駛, 獲得較高的使用率和普及率。

關鍵應用四:5G啟動元年加速產業革新進程

報告指出, 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The fifth generation of cellular networks, 5G)將於2017年展開重大部署, 屆時車聯網、物聯網、自動駕駛與智慧城市等需求, 亦將成為5G發展的驅動力。

5G發展的核心要素, 為4G網路的LTE-Advance(LTE-A)及近期4.5G LTE-A Pro的衍生應用, 其中以LTE-A Pro所涵蓋的技術應用較為廣泛。 陳明輝表示, 5G網路是多年以來持續升級4G網路的成果,

並非僅於4G網路的基礎上一蹴而就, 因此, 5G網路除了持續提升行動上網品質, 同時可預期為使用者、電信業者和企業帶來更快速且更即時的服務。

關鍵應用五:具備機器學習能力將名符其實成為「智慧型」手機

報告指出, 新型態的晶片設計, 使得智慧型手機具備機器學習能力, 即可類比人類的思維邏輯與智慧行為, 且于無網路訊號的狀況下也可執行任務, 並保有較高的資料隱私性。 2017年將有超過3億支智慧型手機具備機器學習能力, 占總出貨量的五分之一。

機器學習能力可應用至室內導航、圖像分類、擴增實境、語音辨識和語言翻譯等不同情境中。 隨著時間的演進推移, 機器學習能力將可逐步由行動裝置平臺, 拓展應用至物聯網、甚至自動駕駛車輛, 以提高其駕駛的精准度,並降低反應延遲率。

2017年臺灣高科技、媒體及電信產業發展與挑戰

綜觀今年度高科技、媒體及電信產業整體趨勢變化,勤業眾信發現生物辨識、自動緊急煞車系統、5G與機器學習等技術,除了改變原有的產業和生活型態,更重要的是,進而刺激許多看似完全不同的產業,同時插旗研究、競爭角逐新興產業大餅。陳明輝指出,新科技除了將碰撞出更多突破性應用,但也帶來更多競爭跟危機感,鼓勵臺灣企業無論在人才培養,或產業投資佈局,皆須隨時提高警覺。

德勤諮詢陳明輝表示,臺灣早期透過大量供應個人電腦及智慧型手機的零元件,支撐了全球ICT產業的發展,然而,綜觀這幾年科技趨勢,明顯地觀察出,快速成長的破壞式創新企業,通常借著軟體類型的服務,能有更顯著的獲利空間以及更靈活應變市場趨勢。

陳明輝表示,臺灣如欲扭轉產業發展態勢並革新升級,硬體將不再是發展主力,軟體及智慧服務才是關鍵。

以提高其駕駛的精准度,並降低反應延遲率。

2017年臺灣高科技、媒體及電信產業發展與挑戰

綜觀今年度高科技、媒體及電信產業整體趨勢變化,勤業眾信發現生物辨識、自動緊急煞車系統、5G與機器學習等技術,除了改變原有的產業和生活型態,更重要的是,進而刺激許多看似完全不同的產業,同時插旗研究、競爭角逐新興產業大餅。陳明輝指出,新科技除了將碰撞出更多突破性應用,但也帶來更多競爭跟危機感,鼓勵臺灣企業無論在人才培養,或產業投資佈局,皆須隨時提高警覺。

德勤諮詢陳明輝表示,臺灣早期透過大量供應個人電腦及智慧型手機的零元件,支撐了全球ICT產業的發展,然而,綜觀這幾年科技趨勢,明顯地觀察出,快速成長的破壞式創新企業,通常借著軟體類型的服務,能有更顯著的獲利空間以及更靈活應變市場趨勢。

陳明輝表示,臺灣如欲扭轉產業發展態勢並革新升級,硬體將不再是發展主力,軟體及智慧服務才是關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