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武則天為什麼要求在自己死後立一個無字碑?

樹碑立傳是自古以來就有的慣例, 歷代帝王更是不乏於此, 然而武則天卻是一個例外。 作為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 武則天在死後所樹的碑上“一字不銘”, 給世人留下了“無字碑”之謎, 千百年來引得人們紛紛猜測。

網路配圖

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在西安市西北80公里的乾縣梁山上。 墓前有兩塊高大的石碑, 西面一個是“述聖碑”, 碑文由武則天撰文、唐中宗所書寫, 主要是歌頌唐高宗在世時的功績。 東面一個石碑由一塊巨大的整石雕刻而成, 碑首雕有8條互相纏繞的螭首, 並以雲龍紋裝飾,

碑座則線刻駿馬飲水、雄獅、雲紋等紋飾。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 如此精緻的墓碑卻沒有碑刻。 這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 世人對此百思不得其解, 人們紛紛猜測武則天立無字碑的原因, 最主要的說法有三種。

一“功德無量說”, 說武則天認為自己功高德大, 甚至於不能用文字來表達。 在武則天看來, 自己雖是女人, 但自己的才能絕對高於高宗, 她扶植寒弱, 打擊豪門, 發展科舉, 獎勵農桑, 在她的統治下社會安定, 人民安居樂業。 所以她認為自己政績斐然, 彪炳史冊, 功績遠非一塊碑文所能容納。 因而, 武則天留下空碑一座, 以示自己功蓋過世。 胡戟在《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中也曾指出“這座名聞於世的無字碑櫛風沐雨,

千餘年來昂然挺立, 它似乎象徵著武則天對自己一生事業的信心, 是有意留下空白, 任憑世人評說吧!”

網路配圖

二是“左右為難說”, 說武則天想到自己死後和高宗合葬, 無論稱呼自己是皇帝還是皇后, 都很難落筆。 若碑文刻上“大周天冊金輪聖神皇帝”, 這讓高宗情何以堪, 而且李唐子孫定也不能接受;若刻“則天大聖皇后”, 那時對自己的貶低, 而且武則天也確實做了16年“大周”皇帝。 所以她思前想後, 最後決定“一字不銘”讓後人評說吧。 還有說武則天改朝後內心愧疚不安, 一心想在自己死後將江山歸還李氏。 但由於自己稱帝的這段經歷, 使她對自己死後的境遇沒有信心, 更害怕世人責駡其篡位之罪, 因而留下無字碑藉以自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