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冰箱智慧轉型遇卡頓 海爾美的等大廠也抓耳撓腮 京東或許能代勞

Popo||撰稿

明知道是方向, 但如果連行業裡的大廠都束手無策幾年, 以至於缺少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的話, 那麼有實力的“外來者”來攪局是遲早的事情了。

相比電視的智慧化異常熱鬧, 冰箱的智慧化轉型更像是尚未開墾的處女地, 留給大家可想像和挖掘的空間太多。 雖然長虹、海爾、美的和騰訊都有嘗試智慧冰箱, 但說實話並無讓人動心的產品出現。 京東劉強東透露的“京東3年內將上市智慧冰箱”的資訊, 既宣告了京東將涉足自牌冰箱製造的決心, 也表達了對智慧冰箱市場現狀的不滿意。

智慧冰箱, 東哥出手了

當前智慧冰箱的尷尬

從非智慧產品到智慧產品, 是所有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共同趨勢。 雖然消費者對家電產品功能需求不如手機、電腦等移動設備那麼強烈, 但現有家電智慧化卻是共同的訴求。

僅家電產品而言, 電視機算是和IT結合最為貼切的產品,

也是最活躍的一個領域。 從聯網, 到作業系統, 再到運營客戶, 從樂視、小米、海信、創維, 到阿裡、騰訊等, 再到蘋果、微軟, 新技術新應用在電視上的應用往往要比其他家電產品如冰箱、空調、洗衣機要早得多。

時間長了, 即便從電視機廠商的思維上看, 也比白電企業的思維更積極主動。 比如聯網、人工智慧、多技術的融合, 很多技術都會被電視機廠商拿來做深度整合, 再包裝成賣點進行外宣。

多年來, 冰箱大廠也在嘗試智慧化轉型。 最早如三星、LG就推出過帶有螢幕的智慧冰箱, 即使國內品牌也推出過類似的產品。 2014年, 美菱發佈過CHIQ智慧冰箱;2015年, 海爾發佈了馨廚智慧冰箱, 並在後期進行了多款產品的更新和反覆運算;在各大展會上,

還有很多傳統家電企業推出過智慧冰箱的展品。 今年的1月, 騰訊與美的業合作推出過一款智慧冰箱, 並內置了騰訊針對智慧冰箱開發的智慧系統。

雖有嘗試, 但離智慧還遠

其實冰箱的智慧化主要包括:自動識別和分類調節最佳冷藏溫度、食材保質期管理、營養膳食管理等,而冰箱的智慧化最主要建立在變頻冰箱的基礎上。

不過號稱智慧冰箱的不少, 但真正實現了物聯網、互聯互通的產品卻不多。 結合這點看, 能稱得上智慧冰箱還很少。 與冰箱每年3500萬台左右的銷售量相比, 可謂星星點點、零零散散。

奧維雲網(AVC)前不久公佈的“五一”冰箱市場銷售預期大資料,整個冰箱市場中智慧冰箱占比僅為13.2%。 年度預測來看, 2017年智慧冰箱也僅有198萬台, 2020年翻一番才409萬台。

京東為啥選擇智慧冰箱?

海爾、美的、西門子、三星等冰箱大廠不是不努力, 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 或許說沒有真正可以打動消費者的智慧產品, 一些智慧產品只是在做簡單的技術疊加而已。

京東智慧冰箱, 聲勢浩大

這種行業背景下, 京東劉強東站出來了, 在今日頭條上發佈資訊聲稱經過京東三年研發的冰箱即將上市。 作為一家管道商, 京東家電已經發展成中國最大的家電零售商。 此時推冰箱, 筆者認為有以下三點理由:

其一, 京東更瞭解消費者需求

如果說誰更瞭解冰箱市場,那麼海爾、西門子、美的等廠商肯定說,我有幾十年的銷售經驗,有幾十年與不同城市不同收入水準不同消費能力的消費者打交道的經驗,我更瞭解冰箱市場。

但如果說誰更瞭解現在消費者對冰箱的需求?

那麼不難想像的是,相比那些廠商只有某方面或一兩方面相關產品的銷售經驗而言,京東不僅有冰箱的銷售資料,也有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的銷售資料,還有手機的銷售資料,還有家居產品的銷售資料,還有...

雖然不同領域的產品看似毫無瓜葛,但在智慧互聯的趨勢下,或許消費者會因為某款電視而購買某款冰箱來匹配,或購買了某種家居產品,而選擇一些冰箱來搭配。需求誕生在消費大資料裡,而京東作為家電銷售最大的平臺,顯然是有這方面的資料分析能力的,更能透徹地瞭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或隱藏需求在哪。

其二,京東更善於挖掘消費者需求

瞭解與挖掘大不相同,瞭解只是將消費者的需求搜羅整理並總結出規律,但挖掘則大不一樣,需要具有大資料的分析推理能力。而京東在多年發佈消費趨勢的基礎上,顯然具有這樣能力,而在前幾年,京東聯合眾多家電廠商推出定制家電產品,不斷地試探消費者,也讓京東的判斷不時接受實踐的驗證。

除此之外,京東還有從與智慧冰箱相關產業中挖掘消費需求的基礎,而這些經驗,並不是其他單個品牌企業所具備的。

其三,京東冷鏈建設的大棋

為何選擇智慧冰箱這個產業?為何不是智慧電視?不是智慧空調或者智慧洗衣機?

一方面因為智慧冰箱相比其他家電產品線而言,可能智慧化率最低,介入後機會應該更大。另一方面,是京東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冷鏈建設,從源頭到餐桌,源頭交給生產方,餐桌交給消費者,中間環節全都交給京東,這或許是京東佈局智慧冰箱想做的。

一看就不是奔著產品而來,而是智慧管家系統

首先,從原材料的篩選,京東有自身優勢,同時也有入股永輝生鮮超市,可以形成資源互補。

其次,京東生鮮物流,已經經歷了好幾年的經驗,並且物流體系越來越豐富完善,對後期京東全國重點城市(智慧冰箱主要消費群體)開展冷鏈配送提供了可能。

最後,京東智慧冰箱拋開硬體技術以外,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智慧控制,冰箱能夠知道內部食物的儲存情況,並輔助使用者管理食材。比如冰箱能夠根據內置的資料和使用者放入冰箱的食材種類,通知用戶食材的保質期,或根據冰箱內部食材種類,向用戶推薦食譜,或通過食材種類分析使用者的飲食習慣,根據使用者的健康情況給出相應的健康飲食建議。最為關鍵的是,這款冰箱還支援一鍵下單的功能。

天下沒有沒有目的的亂投資,京東做智慧冰箱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結合上述幾點看,應該就很容易理解京東做智慧冰箱的初衷了。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歡迎對家電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就說家電”。】

如果說誰更瞭解冰箱市場,那麼海爾、西門子、美的等廠商肯定說,我有幾十年的銷售經驗,有幾十年與不同城市不同收入水準不同消費能力的消費者打交道的經驗,我更瞭解冰箱市場。

但如果說誰更瞭解現在消費者對冰箱的需求?

那麼不難想像的是,相比那些廠商只有某方面或一兩方面相關產品的銷售經驗而言,京東不僅有冰箱的銷售資料,也有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的銷售資料,還有手機的銷售資料,還有家居產品的銷售資料,還有...

雖然不同領域的產品看似毫無瓜葛,但在智慧互聯的趨勢下,或許消費者會因為某款電視而購買某款冰箱來匹配,或購買了某種家居產品,而選擇一些冰箱來搭配。需求誕生在消費大資料裡,而京東作為家電銷售最大的平臺,顯然是有這方面的資料分析能力的,更能透徹地瞭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或隱藏需求在哪。

其二,京東更善於挖掘消費者需求

瞭解與挖掘大不相同,瞭解只是將消費者的需求搜羅整理並總結出規律,但挖掘則大不一樣,需要具有大資料的分析推理能力。而京東在多年發佈消費趨勢的基礎上,顯然具有這樣能力,而在前幾年,京東聯合眾多家電廠商推出定制家電產品,不斷地試探消費者,也讓京東的判斷不時接受實踐的驗證。

除此之外,京東還有從與智慧冰箱相關產業中挖掘消費需求的基礎,而這些經驗,並不是其他單個品牌企業所具備的。

其三,京東冷鏈建設的大棋

為何選擇智慧冰箱這個產業?為何不是智慧電視?不是智慧空調或者智慧洗衣機?

一方面因為智慧冰箱相比其他家電產品線而言,可能智慧化率最低,介入後機會應該更大。另一方面,是京東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冷鏈建設,從源頭到餐桌,源頭交給生產方,餐桌交給消費者,中間環節全都交給京東,這或許是京東佈局智慧冰箱想做的。

一看就不是奔著產品而來,而是智慧管家系統

首先,從原材料的篩選,京東有自身優勢,同時也有入股永輝生鮮超市,可以形成資源互補。

其次,京東生鮮物流,已經經歷了好幾年的經驗,並且物流體系越來越豐富完善,對後期京東全國重點城市(智慧冰箱主要消費群體)開展冷鏈配送提供了可能。

最後,京東智慧冰箱拋開硬體技術以外,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智慧控制,冰箱能夠知道內部食物的儲存情況,並輔助使用者管理食材。比如冰箱能夠根據內置的資料和使用者放入冰箱的食材種類,通知用戶食材的保質期,或根據冰箱內部食材種類,向用戶推薦食譜,或通過食材種類分析使用者的飲食習慣,根據使用者的健康情況給出相應的健康飲食建議。最為關鍵的是,這款冰箱還支援一鍵下單的功能。

天下沒有沒有目的的亂投資,京東做智慧冰箱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結合上述幾點看,應該就很容易理解京東做智慧冰箱的初衷了。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歡迎對家電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就說家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