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博山:以焦裕祿精神為指引 幹在實處謀福祉

齊魯網淄博3月17日訊放下個人事業, 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的黨支部書記吳聖霞;紮根山區幾十年, 為群眾解決缺醫少藥困難的衛生院院長亓慶良……3月16日, 齊魯網記者走進焦裕祿家鄉——博山, 發現在博山區各行各業都有這樣一批黨員幹部自覺踐行、弘揚焦裕祿精神, 切實為百姓謀福祉。

今年2月初, 中共博山區委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入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的決定》, 號召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繼承和發揚焦裕祿精神, 保護好、發掘好、傳承好焦裕祿精神。 在2017年淄博兩會上, 齊魯網記者專訪淄博市人大代表、博山區委書記劉忠遠時,

他表示今後博山區將圍繞“一個目標、三個聚力”, 打造一座與世界對話的現代化城市, “以焦裕祿精神為核心打造好博山精神”。

吳聖霞:利用原生態搞好鄉村游 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共產黨員要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 出現在群眾面前, 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 去關心群眾, 幫助群眾。 ”這是焦裕祿常說的一句話, 博山區池上鎮泉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聖霞正是這句話的踐行者。

3月16日上午, 齊魯網記者來到泉子村的電商平臺辦公室, 幾名年輕人也正坐在電腦前為農產品做著登記工作。 “我們準備利用‘互聯網+’模式, 新開通網上銷售管道, 把村裡的瓜果梨桃還有農閒時做的手工製品從網上銷售出去,

增加農民收入。 ”吳聖霞告訴齊魯網記者, 要想真正實現全面脫貧還得需要“自我造血”功能, 光靠出去爭取專案、爭取資金“化緣”是遠遠不行的, 下一步泉子村要走適合自己可持續發展的一條路。

位置偏遠是泉子村的劣勢, 但發展原生態鄉村旅遊, 卻成了泉子村最寶貴的財富。 而這一切, 與吳聖霞最初所作的決定是分不開的, 2014年, 吳聖霞帶領泉子村村民搞起了鄉村旅遊, 建起了“杏林人家”農家樂項目。 經過兩年發展, 2016年, 泉子村農家樂專案年收入已經達到了20余萬元, “村民只要有力氣能幹活, 一天100元, 到年底都能有一萬七八到三萬元的工資, 老百姓都很高興。 再就是提高了村民的福利待遇, 年底60歲以上老人每人分紅350元,

其他重大節日, 我們也會給村民發放福利, 像大米、花生油、麵粉等。 ”吳聖霞說。

吳聖霞告訴齊魯網記者, 下一步泉子村將繼續以鄉村旅遊為突破口, 衍生出特色民宿、美食體驗、養殖體驗、休閒採摘、銷售體驗等幾大功能區, 進一步盤活鄉村經濟。 積極引進年輕人才, 將村裡的旅遊資源廣泛宣傳出去, 讓更多人知道泉子村的漫山杏花、盛夏美景……

亓慶良:不忘初心 紮根山區保障百姓健康

“焦裕祿是源泉故鄉人, 老亓紮根山區為人民”, 今年65歲的源泉中心衛生院院長亓慶良, 從醫46年, 紮根山區39年, 曾是名校畢業生, 亓慶良卻堅持選擇回農村, 只為解決農村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保障百姓健康。

“山裡的百姓到市里大醫院就醫,

往往人滿為患, 挨不上號, 住不上院, 手術要排隊, 而且費用高、報銷比例低, 多數農民家庭承受不起。 ”亓慶良告訴齊魯網記者, 如今國家提倡分級診療, 一般疾病不出鄉鎮, 而源泉中心衛生院就要達到這樣的要求, 提升綜合實力, 呵護百姓健康。 “城裡不缺大醫院, 不缺名醫, 但農村醫療資源卻非常薄弱, 這裡更需要我這樣的醫生。 ”亓慶良說。

為了添上新設備, 亓慶良東奔西跑找資金。 如今的源泉中心衛生院, 核磁共振、螺旋CT、數位電子胃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先進設備一應俱全。 開胸大手術、膝關節置換術、介入手術、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等十幾項微創手術, 都能在這個小小的鄉鎮醫院實現。 在醫療戰線上幹了46年, 醫院規模也越來越大,

談及年齡和退休問題, 亓慶良表示:“我是主任醫師, 一生做了40多年的手術, 應該說有一身好的技術, 現在退休是可以, 但這技術就得不到發揮, 雖然年紀大了, 但是幹勁不缺, 只要身體行, 我還是願意在崗位上一直幹下去。 ”

“我們每天上下班都從焦裕祿紀念館門口經過, 看到焦裕祿的半身塑像時, 就經常考慮, 作為一個農村醫生, 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 應該怎麼樣向焦裕祿學習, 學習不是一句口號, 而是要有行動。 ”亓慶良告訴齊魯網記者, 我們的時代雖然變了, 社會也發展進步了, 但是老百姓的健康永遠都需要醫生、醫院的呵護, 醫生的本職是為病人治病救命, 保障百姓健康。

齊魯網記者瞭解到, 2017年正是博山焦裕祿紀念館開館50周年。 近年來,博山焦裕祿紀念館作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主陣地,每年都接待將近十萬人次的參觀群體,截至目前共接待了約400多萬黨員幹部和群眾。“在博山區,弘揚傳承焦裕祿精神一直沒有斷線,在各行各業,方方面面,都有這樣一批黨員幹部以焦裕祿精神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博山區紀委常務副書記、博山焦裕祿紀念館館長焦玉星告訴齊魯網記者。

近年來,博山焦裕祿紀念館作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主陣地,每年都接待將近十萬人次的參觀群體,截至目前共接待了約400多萬黨員幹部和群眾。“在博山區,弘揚傳承焦裕祿精神一直沒有斷線,在各行各業,方方面面,都有這樣一批黨員幹部以焦裕祿精神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博山區紀委常務副書記、博山焦裕祿紀念館館長焦玉星告訴齊魯網記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