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瀕危物種|出場自帶“古琴”的黑琴雞

黑琴雞, 屬於中型雞類, 是走禽。 體結實, 喙短, 呈圓錐形, 適於啄食植物種子;翼短圓, 不善飛;腳強健, 具銳爪, 善於行走和掘地尋食;鼻孔和腳均有被羽, 以適應嚴寒。 為山地森林鳥類, 棲息於開闊地附近的松林、樺樹林和混交林中。 主要以植物嫩枝、葉、根、種子等為食, 兼食昆蟲。

雄鳥全身羽毛都是黑色, 並閃著藍綠色的金屬光澤, 尤其是頸部更為明亮。 翅膀上有一個白色的斑塊, 稱為翼鏡。 別致的是它的18枚黑褐色的尾羽, 最外側的三對特別延長並呈鐮刀狀向外彎曲, 與“西洋古琴”形狀十分相似, 所以得到“黑琴雞”的美名。

雌鳥羽毛大都是棕褐色, 滿布以黑色和赭褐色橫斑, 翅膀上也有白色的斑塊, 但不及雄鳥的顯著, 尾羽雖然也呈叉狀, 但外側的尾羽不長, 更不向外彎曲。 它們眼睛內的虹膜為褐色;眼上的裸皮呈桔紅色;嘴和腿、腳都是暗褐色。

分佈範圍:中國國內分佈於大興安嶺的布特哈、烏爾其汗、紅花爾吉、根河;小興安嶺的遜克、孫吳、蘿北、緩遠、完達山、張廣才嶺;長白山區的黃松浦、漫江、前川;新疆天山山脈西部的塔城、喀什及北部阿勒泰等地;河北圍場;均為留鳥。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 生效年代:1989;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種群現狀:黑琴雞分佈範圍雖然很大,

但棲息地都呈不連續的孤島型, 在中國也是如此。 各地的種群數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主要原因是過度捕獵所致。 大興安嶺地區種群密度僅為每公頃0.00035只。 可喜的是, 在河北圍場縣, 這個黑琴雞分佈的一塊“飛地”上, 還棲息著數量較大的種群, 總數在4000只以上。 中國綠發會已在該地區設立"中華黑琴雞保護地·後地河”, 結合在地志願者和NGO組織力量推動保護工作。

文/小彭 審/任小東 責編/Angel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