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四大誤區

在大多數人的記憶中, 上學時期的音樂課都只是一門擺設。 喜歡音樂的人不少, 但是喜歡上音樂課的人卻幾乎沒有。 那麼音樂教學中究竟存在哪些誤區導致我們這麼討厭音樂課呢?

一、忽視音樂課感官拓展

很多老師覺得自己是教唱歌的, 於是就只負責教學生唱歌, 是教學鋼琴的就只負責幼兒鋼琴。 完全忽視音樂這門藝術是相通的, 如果識譜和基本的樂理知識都不懂, 那學生學習音樂只是照本宣科, 並沒有理解音樂真正的精髓。 連懂都不懂 , 如何說喜歡?音樂老師對自己的角色定位要從音樂家轉為“身體-頭腦-心理-社會能力”的雕塑家。

二、教學形式呆板無趣

有些老師習慣了自己的上課模式, 所以十幾年來教學模式一成不變, 這樣的音樂課堂呆板無趣, 久而久之, 學生們也適應了這種上課模式, 會產生倦怠和厭倦心理, 學習效率也會大大下降。

三、學音樂只是音樂課堂上的事

老師在音樂課堂上授予學生知識, 下了課就走人, 跟學生沒有一點互動。 其實音樂不止是一門課, 更是我們的生活, 老師積極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音樂, 對音樂感興趣, 才能證明音樂對學生有益。

四、學音樂就是一件很難很苦的事

有些老師可能就會給學生灌輸這樣的學習觀念:學音樂是一件辛苦的漫長的事, 一點要逼著自己去堅持去學習。 其實何苦把音樂當成一件苦差事, 老師積極地與學生溝通, 來開展快樂、豐富、主動參與的教學活動, 讓學生覺得音樂是一件有趣好玩的事,

相信學生可以把音樂學得更好, 堅持的更久。

科學研究表明, 人們在做喜歡的事情之時會觸發大腦神經元將“情感化學物質”比如腎上腺素、血清素、多巴胺釋放到神經網路, 產生愉悅感、提高智商。 音樂令人愉悅, 所以有利於智商的提高,

快來開心的學音樂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