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安溪鎮:茶山鋪就致富路

本網訊 3月14日上午, 雨後初霽。 在安溪鎮譚洪村, 漫山遍野的特早茶樹鬱鬱蔥蔥, 100多名穿著紅紅綠綠的婦女正歡快地採摘明前春茶, 歡聲笑語在山坡上飄蕩。

“從2015年開始, 隨著新業主的落戶和茶園種植規模的擴大, 到茶園就近務工的當地留守婦女有200多人。 她們每人每天有100多元的務工收入, 靠這筆可觀的穩定收入, 全村貧困戶都摘掉了貧困帽子。 ”安溪鎮婦聯主席趙蕾說。

安溪鎮地處毓青山系, 海拔在350米至880米之間, 境內森林茂盛, 群山環抱。 毓青山上終年雲霧繚繞, 氣候宜人, 土質肥沃, 水源充沛, 是重慶優質早春茶的主產地。

安溪已有40多年的茶葉種植歷史, 茶葉品種以早春綠茶為主, 主要有蒙山11、福鼎大白、福選九號、特早213、川茶等優良品種。 截至目前, 安溪茶園面積達到6500畝, 成片的茶園分佈在海拔550米以上的譚洪和龍峰兩個村, 譚洪村80%以上的農戶種植有茶樹。

守著一座大好茶山, 村民原來卻端著金飯碗討飯吃。 因為窮, 譚洪村戴上了市級貧困村的帽子。 “前些年, 我們村雖然有2000多畝的茶山, 但沒有自己的茶葉加工廠, 村民收穫的鮮茶葉只能以低價賣給3家小加工作坊。 鮮茶葉價格低廉不說, 有時還沒人來收購賣不了現錢。 ”譚洪村村主任戴利說。

改變這一窘境的, 得益于安溪鎮發展特早茶基地、助力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決策。

“鎮裡從2014年開始, 圍繞幫助茶山恢復生機、幫扶茶農摘掉貧帽的發展主題, 制定了擴大茶葉種植面積, 打造特早春茶基地、引進實力雄厚的農業公司, 引資興建現代化加工企業等系列計畫。 ”安溪鎮茶葉發展辦公室主任胡開倫說。

經過一番努力, 2014年底, 引進的龍毓茶葉有限公司投入500多萬元, 趕在當年早春茶採摘前建成了現代化的茶葉加工廠。 同時, 從四川眉山引進的30多萬株早春茶苗也定植在山坡地頭。

安溪鎮還發動茶農組建了譚洪茶葉專業合作社, 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經營模式, 把公司、合作社、茶農三者利益緊密結合在一起, 實現多方共贏。 目前, 全鎮有3500餘畝茶園投產, 2014年後新增的3000餘畝茶園也在今年陸續採茶。

預計今年可以年產鮮茶葉1000餘噸, 其中:獨芽茶150噸、名優芽茶350噸、大茶500噸。 這些新鮮茶葉在龍毓茶業公司被加工製成銀芽、秀芽、碧螺春、毛峰、炒青……。

安溪茶葉已經成功開發出10多個新品種, 配上漂亮的外包裝, 走出了大山, 走進了重慶主城和周邊區縣的市場。

煥發生機的茶山也給村民們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今年40多歲的陳慶蘭告訴記者, 自己採茶一年下來收入有一萬多元。 村裡10多個年輕婦女還進茶葉加工企業當了制茶工, 收入就更可觀了。

茶葉基地需要大量勞動力, 鎮婦聯就逐村逐社統計, 把幾個村的200多名留守婦女組織發動起來, 分批安排到茶葉基地就業, 既説明制茶企業解決了缺勞的燃眉之急, 當地婦女們在家門口務工,

人均年增收1.5萬元左右, 2016年底, 譚洪村一舉摘掉了市級貧困村帽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